论文题目: 玫烟色拟青霉生物学特性及感病菜青虫病理变化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张仙红
导师: 贺运春
关键词: 玫烟色拟青霉,毒力测定,生物学特性,孢子萌发,液体培养,菜青虫,侵染过程,营养生理,病理变化
文献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Wize) Brown & Smith地理分布广泛,昆虫寄主多样,是蚜虫、粉虱等主要害虫的重要致病真菌。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概况及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以玫烟色拟青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菌对不同昆虫的毒力测定、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感病菜青虫营养生理及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如下: 1.毒力测定 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玫烟色拟青霉对不同害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对桃蚜和菜粉蝶幼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且随菌液浓度的提高,致病力明显增强,但随虫龄的增加,致死率降低。玫烟色拟青霉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为8.707×10~6孢子/ml,对菜青虫2、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9.59×10~6孢子/ml和1.81×10~7孢子/ml。 2.菌株生长特性的研究 通过在不同营养、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对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进行培养,明确了玫烟色拟青霉菌落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SDA和SMA;最适pH值为6~7;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为25~28℃;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此外光照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及不同C/N比营养液中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蛋白胨为该菌生长的最适氮源,C/N为10∶1~20∶1最适于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25℃和24h全光照条件,对该菌的生长和产孢均有利,接种后168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31.72mg/ml、24.62孢子/ml,为黑暗条件下的1.5倍和18.3倍;此外,当液体培养至144~168h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因此液体发酵终点应选择在接种后144~168为最好。 4.液体发酵代谢特性的研究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糖含量、酸碱度、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接种24~48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增长较慢;接种48~120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增长最快,接种120h,菌丝生物量达22.43mg/ml,产孢量达11.8×10~7孢子/ml。培养液中PH值和糖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菌丝快速生长和孢子大量繁殖的时期是糖消耗最大的时期;接种72h,营养液的PH值由
论文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Ⅰ 昆虫病原真菌基础研究进展
1 资源与分类
1.1 资源
1.2 分类
2 侵染过程
2.1 分生孢子在寄主体壁上的吸附和萌发
2.2 侵染结构的形成
2.3 穿透寄主体壁
2.4 菌丝在寄主血腔内的生长
3 毒素
3.1 可分泌毒素的真菌类群及毒素的种类
3.2 毒素的致病机理
3.3 毒素的提取纯化
4 菌株改良
4.1 突变与诱变育种
4.2 原生质体融合
Ⅱ 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 分布与寄主
2 分类及形态特征
3 玫烟色拟青霉的生物学特性
3.1 温湿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营养对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3 通气条件及接种方式对菌株培养性状与产孢特性的研究
3.4 抗逆性
4 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的影响因子
4.1 温湿度对致病力的影响
4.2 寄主及使用剂量、菌株对致病力的影响
5 自然宿存和流行
6 遗传变异
7 毒素
8 生产及应用现状
8.1 玫烟色拟青霉的生产
8.2 应用现状
第二章 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的毒力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及菌液
1.2 供试虫源
1.3 毒力测定
1.4 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寄主种类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玫烟色拟青霉对桃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定
2.2 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的寄主种类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玫烟色拟青霉菌落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温度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3 营养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4 光周期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5 初始pH值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和产孢量
2.2 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菌落生长及产孢量
2.3 不同光周期下的菌落生长和产孢量
2.4 不同初始pH值下的菌落生长及产孢量
3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最适营养条件及发酵代谢特性的研究
第一节 玫烟色拟青霉最适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基础培养基
1.3 氮源的筛选
1.4 氮源浓度筛选
1.5 碳源筛选
1.6 碳源浓度筛选
1.7 不同碳氮比培养基的筛选
1.8 液体最佳培养时间的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源对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2 最适氮源浓度的筛选
2.3 碳源对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4 最适碳源浓度的筛选
2.5 碳氮比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6 最佳液体培养时间的确定
3 结论与讨论
3.1 氮源需求特性
3.2 碳源的需求特性
3.3 发酵终点的选择
第二节 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培养液
1.3 温度对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影响
1.4 光照对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液的性状特征
2.2 温度对液体培养玫烟色拟青霉的影响
2.3 光照对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影响
2.4 产孢机制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摇瓶发酵代谢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培养液成分
1.3 接种与培养
1.4 发酵参数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子萌发速率
2.2 菌丝生物量及产孢量的变化规律
2.3 糖代谢特征和酸碱度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3.1 糖代谢特征
3.2 酸碱度的变化
第四节 玫烟色拟青霉菌液体培养胞外酶活力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胞外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1.3 几丁质酶活力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玫烟色拟青霉在不同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间胞外蛋白酶活力
2.2 玫烟色拟青霉在不同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间的胞外几丁质酶活力
3 结论与讨论
3.1 胞外蛋白酶活力
3.2 几丁质酶活力
第五章 玫烟色拟青霉PF9606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营养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3 不同温度条件下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1.4 不同温湿度组合下分生孢子的萌发
1.5 紫外光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1.6 初始pH值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1.7 化学农药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不同温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4 紫外辐射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5 初始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6 化学农药对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营养生理及病理变化的研究
第一节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营养生理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菌液制备
1.3 供试虫源
1.4 方法
1.5 生理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玫烟色拟青霉侵染对菜青虫取食量的影响
2.2 玫烟色拟青霉侵染对菜青虫体重增加的影响
2.3 玫烟色拟青霉侵染对食物消化率的影响
2.4 玫烟色拟青霉侵染对菜青虫蛹重、化蛹率及羽化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玫烟色拟青霉对菜青虫的侵染及致病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菌液制备
1.3 供试虫源
1.4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的感病症状
2.2 玫烟色拟青霉的侵染过程
2.3 感病虫体的组织病变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的病理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虫源
1.3 仪器及化学试剂
1.4 接菌方法
1.5 蛋白含量的测定
1.6 保护酶活性测定方法
1.7 谷胱甘肽酶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青虫体内蛋白含量变化
2.2 菜青虫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
2.3 3、4龄菜青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31
参考文献
- [1].绿僵菌的杀蚜潜力评价与球孢白僵菌、绿僵菌及玫烟色拟青霉的孢子疏水性相关特征的解析及利用[D]. 单乐天.浙江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杀蚜蝉拟青霉菌株筛选、培养及其致病作用研究[D]. 李忠.贵州大学2008
- [2].昆明地区蚜虫病原真菌的发生与两种生防真菌制剂对菜蚜及粉虱的田间防效评价[D]. 陈斌.浙江大学2004
- [3].球孢白僵菌孢子悬乳剂与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几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室内与田间协同防效评价[D]. 濮小英.浙江大学2004
- [4].绿僵菌LD65和LF68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对小菜蛾的致病机理[D]. 王音.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铜绿微囊藻毒素对棉铃虫和菜青虫的杀虫活性及机制的研究[D]. 郝赤.山西农业大学2005
- [6].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Thom.)Samson Str.NH-PL-03)生物学特性与次生代谢物质生物效应研究[D]. 李芳.福建农林大学2005
- [7].根结线虫寄生真菌资源与淡紫拟青霉PL89的研究[D]. 肖顺.福建农林大学2006
- [8].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D]. 李会平.河北农业大学2007
- [9].中国拟青霉属的系统学及部分菌株的致病性研究[D]. 韩燕峰.贵州大学2007
- [10].淡紫拟青霉E2-4生防效果分析及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D]. 任文彬.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标签:玫烟色拟青霉论文; 毒力测定论文; 生物学特性论文; 孢子萌发论文; 液体培养论文; 菜青虫论文; 侵染过程论文; 营养生理论文; 病理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