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

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

论文摘要

川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和层系之一,由于其埋深较深,成岩作用较强,储层多为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勘探难度很大,因此深入研究其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川南须家河组地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相、储层特征及储层测井预测的研究。通过对研究区野外剖面及钻井岩芯系统、细致的观察,结合录井、测井及区域资料,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在须家河组中识别出1个沉积相组、2个沉积相及众多的亚相、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区须家河组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总体物性较差,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微孔、粒缘缝和破裂缝等6种类型,其孔喉结构较差,孔喉关系以中、小孔~细喉组合为主。根据对成岩作用的特点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标志的综合分析,须家河组目前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是长石的强烈溶蚀和绿泥石的环边胶结。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中沉积作用是基础,成岩作用是关键,构造作用是储层高产的重要条件。在详细分析储层四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基础上,对储层物性下限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川南须家河组储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5%,并将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分为4类,研究区储层以Ⅱ~Ⅲ储层为主。对储层测井定量预测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测井资料标准化的基础上,以岩心物性分析资料为依据,建立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并进行模型可信度分析,进而对储层平面分布进行预测。根据沉积相带展布和储层平面分布规律,结合成岩相研究成果,对川南须家河主要储层段进行有利区预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1.1 川南须家河组研究现状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进展
  • 1.2.2 碎屑岩储层研究展望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论文实际工作量
  • 1.5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成果
  • 1.5.2 论文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特征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 2.3 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
  • 3 沉积相类型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 3.1 相标志分析
  • 3.1.1 岩性标志
  • 3.1.2 沉积构造标志
  • 3.1.3 剖面结构特征
  • 3.1.4 测井相分析
  •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3.2.1 沉积相划分方案
  • 3.2.2 各类沉积相特征
  • 3.3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3.3.1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3.3.2 沉积模式
  • 4 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 4.1 储层四性特征
  • 4.1.1 岩石学特征
  • 4.1.2 储集砂岩的物性特征
  • 4.1.3 电性特征
  • 4.1.4 含油气性特征
  • 4.2 孔隙结构特征
  • 4.2.1 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分布
  • 4.2.2 孔隙结构
  • 4.3 成岩作用
  • 4.3.1 成岩作用类型
  • 4.3.2 成岩演化阶段划分与成岩演化序列
  • 4.3.3 成岩相
  • 4.3.4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4.4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4.4.1 沉积物原始组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4.4.2 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 4.4.3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4.4.4 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4.5 储层类型与分类
  • 4.5.1 储层类型
  • 4.5.2 储层分类
  • 5 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识别及分布
  • 5.1 测井资料标准化
  • 5.2 须家河组岩性测井响应特征
  • 5.3 岩芯刻度测井及测井解释模型建立
  • 5.3.1 岩芯刻度测井
  • 5.3.2 测井解释模型建立
  • 5.3.3 解释参数选取
  • 5.4 模型可信度分析
  • 5.5 储层识别及分布特征
  • 6. 有利区预测
  • 6.1 预测的依据
  • 6.2 有利区块预测
  • 结论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贾敏效应实验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20(03)
    • [2].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研究[J]. 化工管理 2015(29)
    • [3].低渗透储层伤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综述[J]. 石化技术 2019(08)
    • [4].低渗透储层试油工艺应用现状及趋势[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9)
    • [5].低渗透储层缝内暂堵多分支缝压裂技术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3)
    • [6].低渗透储层微流动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J].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2)
    • [7].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特征探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8].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问题研究现状[J]. 采油工程 2013(01)
    • [9].低渗透储层成因分析[J]. 科技风 2012(08)
    • [10].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成因研究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12(06)
    • [11].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潜力及方向[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4)
    • [12].对低渗透储层的错误认识[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3].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08(03)
    • [14].低渗透储层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研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 [15].基于超低渗透储层分类的油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1)
    • [16].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宏观地质因素分析[J]. 科技导报 2012(09)
    • [17].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8)
    • [18].低渗透储层很特殊吗——回应窦宏恩先生[J]. 特种油气藏 2011(05)
    • [19].超低渗透储层全孔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06)
    • [20].陕北低孔隙低渗透储层油气评价解释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0)
    • [21].低渗透储层水锁损害研究新进展[J]. 中外能源 2013(12)
    • [22].合水地区长8超低渗透储层成因分析[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06)
    • [23].低渗透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吗?——回应窦宏恩先生[J]. 石油钻采工艺 2010(01)
    • [24].石油磺酸盐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J]. 辽宁化工 2009(12)
    • [25].低渗透储层伤害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9)
    • [26].低渗透储层裂缝表征——以车镇凹陷东南部为例[J]. 河南科学 2018(01)
    • [27].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测井评价标准的方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13)
    • [28].低渗透储层水平井伤害机理及保护技术[J]. 石油钻探技术 2010(06)
    • [29].致密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及其形成地质条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03)
    • [30].离心法和隔板法测量低渗透储层饱和度指数的对比[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标签:;  ;  ;  ;  ;  ;  

    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