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及文学圈内人士的关注,并且这些年对哈代的研究也不断在升温。而他的诗歌则在近些年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歌之一。丹尼斯·泰勒称直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哈代作为主要诗人的地位才被予以承认。实际上,哈代的创作生涯由诗歌开始也是由诗歌结束。至始至终,即使在从事建筑行业时,他也从来没有完全放弃过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创造生涯前后近六十年,而他作为一个全职诗人的时间远比其他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家,甚至其他任何英国诗人要长得多。相似的是,徐志摩在出国留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诗人,但是,在美国修历史课时,他了解到了十九世纪初的工业状况以及工人们的悲惨遭遇,从而放弃他之前“实业救国”的理想,转而憎恶工业文明。之后在剑桥大学的生活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他,完成了他人生旅途上的重大转折,成为中国新诗运动倡导者之一。尽管国内不乏对哈代和徐志摩的研究材料,但学者往往只关注其一,将两者放置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少。而且在现有的比较研究材料之中通常都倾向于把研究重点放在徐志摩的研究上,而哈代则被作为一个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徐志摩的参照物。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不同,本文试图在英国浪漫主义的宏观环境下以徐志摩为参照物,将研究重点放在哈代上,通过与徐的比较让读者对哈代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他们之间诗歌创作手法,创作思想等方面的个案比较揭示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且通过徐志摩所扮演的文化交流大使形象对中国新诗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论文的引言部分大致勾勒了哈代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生涯及诗歌创作理论,以期让读者对之后章节中所作比较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在第二章中,对徐志摩做了一个与其诗歌创作有关的简介,以及他与剑桥大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主要讨论了环境的变化对徐志摩的影响并终造就了一位著名的中国诗人。在该章结尾部分同时也提供了徐访问哈代的资料,该次访问对徐影响颇大。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哈代研究与徐志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国内外对哈代与徐进行比较研究的情况。指出其比较研究中的重大意义与不足之处,以及与其相比本文所作的比较研究的不同之处。第三章为本文主体部分,通过采用个案研究的手法从不同的主题比较了哈代与徐在诗歌创作手法,诗歌创作理念等上的相似与不同。最后针对关于哈代及徐志摩悲观主义的流行论点给予阐释,并指出忧郁的气质对两者诗歌创作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世界文学的角度,徐从哈代及其他诗人那借鉴了很多,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完全独创的诗人。通过对徐的影响,哈达对中国的新诗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哈代诗选》[J]. 青春 2020(01)
- [3].哈代作品中的“英格兰性”[J]. 文教资料 2018(07)
- [4].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J]. 中学生 2016(24)
- [5].哈代文化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J]. 长城 2010(08)
- [6].中国近代关于哈代作品译介出版的“第一”[J]. 写作(上旬刊) 2016(11)
- [7].论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J]. 作家 2015(16)
- [8].从生态文学视角解读哈代诗歌的自然观[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3)
- [9].论哈代文学作品中的反传统思想[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7)
- [10].哈代作品的“乡土气息”[J]. 长城 2009(02)
- [11].亡妻之赞——析哈代的爱情挽诗[J]. 山东文学 2009(08)
- [12].悲剧表象潜心包裹之中真实的哈代[J]. 作家 2010(18)
- [13].解读哈代诗歌的意象运用艺术[J]. 山东文学 2008(Z1)
- [14].论哈代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03)
- [15].哈代诗歌的死亡命题[J]. 名作欣赏 2013(23)
- [16].追求美好,珍惜生活——哈代时间诗的人生启示[J]. 文史博览(理论) 2011(01)
- [17].哈代的生态女性意识——读《德伯家的苔丝》[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 [18].中国在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项目正式开工[J]. 辽宁化工 2009(03)
- [19].宿命与现实——从《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J]. 邢台学院学报 2009(02)
- [20].徐志摩:开启中国的哈代研究之风[J]. 求索 2009(05)
- [21].中西哈代研究的比较与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 2009(04)
- [22].徐志摩的哈代情结[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3].论意识形态对哈代诗歌译介的操纵[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2)
- [24].哈代诗歌中女性形象解析[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0(02)
- [25].从“合二为一”来看哈代的悲剧观[J]. 今古文创 2020(12)
- [26].哈代作品中的英国“三农问题”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11)
- [27].论张谷若对哈代作品的翻译——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8].论哈代诗歌《一个荡妇的悲剧》的民谣风格[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9].哈代笔下的女性[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5)
- [30].论哈代前期与后期的小说结构模式[J]. 芒种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