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dford-Znajek过程 ——伽玛射线暴的中心发动机

Blandford-Znajek过程 ——伽玛射线暴的中心发动机

论文摘要

伽玛暴是来自宇宙学空间的一种短时标的伽玛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它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热点之一。普遍认为,伽玛暴可能来自中子星-黑洞合并或者大质量恒星塌缩,其结果都会形成一个旋转黑洞(Kerr黑洞),周围围绕一个吸积盘(或环)。如果穿过黑洞的磁场达到101 5G,则大约10 53ergs的黑洞旋转能可通过磁场迅速地提取出来,这个旋转黑洞可以成为驱动伽玛暴的中心发动机。通过磁场从旋转黑洞提取能量和角动量到天体物理负载的过程称为Blandford-Znajek (BZ)过程。它原来是为了解释活动星系核(AGNs)喷流的能源机制而提出的。在这个过程中,磁场连接黑洞和天体物理负载,黑洞视界面的快速旋转带动磁场旋转,转动的磁场又把能量和角动量传递到天体物理负载区而形成喷流。MC过程是BZ过程的一个变种:在MC过程中,磁场连接黑洞视界面和吸积盘,形成一个磁耦合系统。能量和角动量可以通过大尺度磁场在黑洞和吸积盘之间传递。当黑洞的角速度大于磁场所连接的盘的角速度时,能量和角动量从黑洞转移到盘上;反之则从盘上转移到黑洞。BZ过程可为伽玛暴提供十分“干净”的能源,被认为是解释伽玛暴中心发动机的一种非常可能的模型。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BZ过程驱动伽玛暴的模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1)研究了伽玛暴中心黑洞的演化和BZ过程的能量提取。伽玛暴中心一般是一个黑洞-暂态盘系统。我们讨论了各种参数条件下黑洞的演化特征和能量提取。发现磁力线角速度与黑洞视界面上的角速度的比值k对黑洞演化和BZ过程能量提取的影响较大。当k取大于0.5118的值时,BZ过程提取能量的效率更高;(2)研究了伽玛暴/超新星的能源机制。观测显示长暴(持续时间大于2s的伽玛暴)与超新星成协。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BZ和MC过程共存解释伽玛暴与超新星成协的理想模型。其中MC过程提供超新星爆发所需的动能,BZ过程提供伽玛暴所需的能量,伽玛暴的持续时间由开磁通在视界面上的半开角的演化时标决定;(3)研究了伽玛暴中心黑洞磁层的螺旋不稳定性对从黑洞提能的影响。黑洞的旋转拖动磁力线,使其既有环向分量,又有极向分量,这样的磁场位形可能发生螺旋不稳定。我们研究了MC过程螺旋不稳定发生的条件,发现只要BZ和MC过程共存,闭合磁场就会发生螺旋不稳定。这种不稳定限定了MC过程的外边界,同时使得BZ和MC过程能够提取更多黑洞的旋转能。(4)研究了伽玛暴的快速光变。由于BZ过程中的开磁场也可能发生螺旋不稳定,我们提出通过BZ过程的螺旋不稳定解释伽玛暴快速光变的理想模型。当螺旋不稳定发生时,开磁力线的环向磁能释放,对应伽玛暴光变曲线上的一个尖峰。黑洞旋转扭转磁力线,使其反复发生螺旋不稳定从而导致伽玛暴的复杂光变。我们在磁层的子回路中引入电感,并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螺旋不稳定性的发生使电感的磁能迅速释放,当黑洞旋转使环向磁场逐渐恢复时,电感中的磁能逐渐增加,从而导致下一次螺旋不稳定的发生,…伽玛暴的光变时标可以通过R-L等效电路的驰豫时间来估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伽玛射线暴
  • 1.2 黑洞吸积盘理论
  • 1.3 伽玛暴的中心发动机与黑洞吸积盘
  • 1.4 论文结构
  • 2 伽玛暴的能量机制
  • 2.1 伽玛暴的中心能量机制与BLANDFORD-ZNAJEK 过程
  • 2.2 BLANDFORD-ZNAJEK 过程
  • 2.3 本章小结
  • 3 黑洞暂态盘系统中的BZ 过程与伽玛暴
  • 3.1 黑洞暂态盘系统中的BZ 过程
  • 3.2 黑洞的演化与伽玛暴能量和时标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用BZMC 共存模型解释伽玛暴与超新星成协
  • 4.1 伽玛暴与超新星成协
  • 4.2 BZMC 共存模型
  • 4.3 BZMC 共存模型解释伽玛暴/超新星的能源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5 磁层的螺旋不稳定性与伽玛暴
  • 5.1 磁流体的不稳定性
  • 5.2 MC 过程的螺旋不稳定性与伽玛暴
  • 5.3 BZ 过程的螺旋不稳定性与伽玛暴的光变
  • 5.4 本章小结
  • 6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殊伽玛暴及伽玛暴的特殊辐射成分[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8(03)
    • [2].共动系中伽玛暴峰值能量的分布及其与光度的关系[J]. 天文学报 2017(03)
    • [3].强大的伽玛暴[J]. 太空探索 2017(01)
    • [4].问天(外两首)[J]. 躬耕 2017(02)
    • [5].共动坐标系中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分布[J].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6(04)
    • [6].费米卫星对伽玛暴的观测及其对理论模型的挑战[J].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3(04)
    • [7].不同卫星伽玛νF_ν暴谱的峰值能量分布[J].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6(03)
    • [8].伽玛暴X射线余辉中的快速衰减与曲率效应[J]. 琼州学院学报 2014(05)
    • [9].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J]. 科学世界 2015(12)
    • [10].伽玛暴180620A外激波的能量注入研究[J]. 广西物理 2018(04)
    • [11].伽玛暴080310外激波的能量注入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2].伽玛暴宇宙学的研究[J]. 天文学报 2011(04)
    • [13].GRB 130427A/SN 2013cq与伽玛射线暴-超新星成协[J]. 天文学进展 2014(04)
    • [14].伽玛暴数据处理中的贝叶斯方法[J]. 天文学进展 2013(03)
    • [15].高能辐射机制与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研究[J]. 天文学报 2014(04)
    • [16].伽玛射线暴决定宇宙中出现生命的可能位置[J]. 物理 2015(02)
    • [17].伽玛射线暴的高能辐射[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5(11)
    • [18].伽玛射线暴——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恒星尺度的爆发[J]. 物理之友 2018(08)
    • [19].伽玛射线暴内光度和峰值能量关系的统计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0].如何理解高能伽玛射线暴?[J]. 科学通报 2018(24)
    • [21].朱雀卫星伽玛暴持续时间的分布[J]. 贵州科学 2016(03)
    • [22].伽马射线暴的各向异性分布的特征[J]. 天文学报 2015(03)
    • [23].伽玛射线暴内光度和峰值能量关系的再研究[J].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3(02)
    • [24].SWIFT伽玛暴的谱延迟距离指示器[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5].研究GBM和BAT同时触发的暴[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01)
    • [2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追忆陆埮院士[J]. 物理 2015(01)
    • [27].高红移爆发源作为早期宇宙和第一代天体的探针[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8(03)
    • [28].一张寄给陆埮先生的新年卡[J]. 物理 2015(01)
    • [29].各向同性火球中考虑同步自吸收的伽玛暴余辉[J]. 文山学院学报 2012(03)
    • [30].陆埮 热爱科研任何事都无法取代[J]. 创新科技 2012(06)

    标签:;  ;  ;  ;  ;  ;  ;  

    Blandford-Znajek过程 ——伽玛射线暴的中心发动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