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自交系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及农艺性状灰关联性分析

甘蓝型油菜自交系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及农艺性状灰关联性分析

论文摘要

本试验采用CTAB法成功提取了26份甘蓝型油菜材料的DNA,在20μl反应体系中,通过5因素(Mg2+,Taq,dNTP,primer,DNA)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设计来确定RAPD体系的物质用量,从而优化RAPD反应体系,结合单因素和正交优化结果,在保证反应体系扩增质量的前提下,从节约试验成本出发,最终确定RAPD反应体系为Taq(5U/μl)0.4μl,Mg2+(25 mmol/L)1.2μl,dNTPs(1.0 mmol/L)1.0μl,Primer(5μmol/L)1.0μl,DNA(20ng/μl)2.0μl。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26份甘蓝型油菜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20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8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53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4.53%,表明参试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经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个甘蓝型油菜材料分为6大类群,共10个亚类,西南地区材料分属6大类群,华东地区材料属于第Ⅰ大类。从引物筛选结果发现,通过引物OPS18的扩增图谱可以把21份材料区分开来,剩下的8号、10号、14号、15号和16号材料可以通过引物OPD03和OPN07组合相互区分,因此,利用OPN07、OPD03和OPS18这3个引物相互组合,可以构建这26个材料的指纹图谱,反映出这些材料的特性,从而有效的相互区分。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对26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种质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单株产量与其它经济性状间的关系表明,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度顺序为:X5(有效角果数)(r=0.8004)>X4(角果长度)(r=0.7566)>X6(每角粒数)(r=0.7519)>X7(千粒重)(r=0.7368)>X2(一次分支数)(r=0.7207)>X3(二次分支数)(r=0.7162)>X1(株高)(r=0.6591)。除单株产量外,其它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其它6个农艺性状与X1(株高)的灰关联度为:X5>X2>X3>X4>X7>X6:与X2(一次分支数)的灰关联度为:X1>X5>X3>X4>X7>X6;与X3(二次分支数)的灰关联度为:X4>X7>X1>X2>X6>X5,与X4(角果长度)的灰关联度为:X7>X3>X6>X1>X5>X2;与X5(有效角果数)的灰关联度为:X1>X2>X3>X4>X7>X6;与X6(每角粒数)的灰关联度为:X4>X7>X3>X1>X5>X2;与X7(千粒重)的灰关联度为:X4>X3>X6>X1>X5>X2。对26份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份甘蓝型油菜材料在阀值λ=3.0700处明显分为2大类,第一类主要表现为有效角果数较少,每角粒数较多,单株产量较高,17份材料地区来源包含上海、江苏、四川和贵州4个地区,第二类主要表现为株高较高,一次分支数多,平均有效角果数为460.9211个,每角粒数较少,平均千粒重为3.6889g,较第1类增加0.0689g,平均单株产量为23.7900g,较第1类低0.8647g,9份材料地区来源都是四川地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1.2 遗传标记的种类
  • 1.3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1.3.1 分子标记的概念
  • 1.3.2 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1.3.2.1 RFLP
  • 1.3.2.2 RAPD
  • 1.3.2.3 AFLP
  • 1.3.2.4 SSR
  • 1.3.2.5 STS
  • 1.3.2.6 SNP
  • 1.4 RAPD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1.4.1 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
  • 1.4.2 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1.4.3 物种进化及品种鉴定
  • 1.4.4 基因组图谱构建
  • 1.4.5 基因定位及分离
  • 1.4.6 亲缘关系鉴定
  • 1.4.7 濒危植物检测
  • 1.4.8 外源导入基因的追踪
  • 1.4.9 基因渐渗现象中的应用
  • 1.5 油菜的种类及分布
  • 1.6 油菜的价值
  • 1.7 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研究进展
  • 1.7.1 形态学标记遗传多样性
  • 1.7.2 细胞学标记遗传多样性
  • 1.7.3 生化学标记遗传多样性
  • 1.7.4 分子学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 1.8 灰色系统
  • 1.8.1 灰色系统的概述
  • 1.8.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1.8.2.1 灰关联分析概言
  • 1.8.2.2 灰关联分析法的优点
  • 1.8.3 灰关联度性分析在油菜上的研究进展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3.1.1 材料
  • 3.1.2 试剂和仪器
  • 3.2 DNA的提取参考CTAB的提取方法
  • 3.3 DNA质量检测及浓度调节
  • 3.3.1 DNA的质量检测
  • 3.3.2 DNA的浓度调节
  • 3.4 油菜RAPD扩增体系基本条件优化
  • 3.4.1 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
  • 3.4.2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 3.5 PCR扩展反应
  • 3.6 原始数据的获得
  • 3.7 RAPD聚类分析
  • 3.8 建立指纹图谱
  • 3.9 农艺性状调查
  • 3.10 对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 3.10.1 单株产量与各个因子间的关系
  • 3.10.2 各个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 3.11 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DNA提取结果
  • 4.2 RAPD试验条件优化设计
  • 4.2.1 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
  • 4.2.1.1 不同Taq醉体积优化扩增结果
  • 2+体积优化扩增结果'>4.2.1.2 不同Mg2+体积优化扩增结果
  • 4.2.1.3 不同dNTPs体积优化结果
  • 4.2.1.4 不同引物体积优化扩增结果
  • 4.2.1.5 不同DNA模板体积优化扩增结果
  • 4.2.2 5 因素4水平正交优化
  • 4.2.3 最佳体系方案
  • 4.2.4 最佳体系检验
  • 4.3 引物的筛选
  • 4.4 遗传多样性RAPD扩增结果
  • 4.5 聚类分析
  • 4.6 聚类分类
  • 4.7 甘蓝型油菜指纹图谱的建立
  • 4.8 农艺性状灰色关联性分析
  • 4.8.1 单株产量与其它经济性状间的关系
  • 4.8.2 经济性状与材料的选择标准
  • 4.8.3 油菜其它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 4.8.3.1 株高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 4.8.3.2 一次分支和二次分支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 4.8.3.3 角果长度,有效角果数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 4.9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 5 讨论
  • 5.1 材料指纹图谱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 5.2 RAPD体系的优化
  • 5.3 扩增条带出现强弱的原因
  • 5.4 甘蓝型油菜的RAPD聚类分析
  • 5.5 26份材料的指纹图谱
  • 5.6 材料不同农艺性状的灰关联性分析
  • 5.7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与RAPD聚类分析的比较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藏油12号”栽培技术与实施效果[J]. 西藏农业科技 2019(04)
    • [2].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抗裂角性筛选与相关性状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4)
    • [3].不同甘蓝型油菜对镉污染菜地的修复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3)
    • [4].西藏新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分析[J]. 高原农业 2020(05)
    • [5].中美科学家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3)
    • [6].甘蓝型油菜开花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进化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8)
    • [7].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J]. 园艺与种苗 2019(10)
    • [8].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8(03)
    • [9].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新油22号”研制成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19)
    • [10].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与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 [11].甘蓝型油菜抗旱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3)
    • [12].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7)
    • [13].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 [14].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病菌的表达分析(英文)[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2)
    • [15].甘蓝型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汇丰1号”品种选育[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 [16].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苗期根、下胚轴和鲜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2)
    • [17].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9)
    • [18].甘蓝型油菜蜡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2)
    • [19].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J]. 种子 2017(12)
    • [20].新疆育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J]. 科学种养 2018(10)
    • [21].甘蓝型油菜脯氨酸降解途径关键基因的进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 [22].一种快速高效筛选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的方法[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5)
    • [23].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2)
    • [24].外源激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03)
    • [25].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8)
    • [26].冬季甘蓝型油菜田除草好帮手——冬闲[J]. 农村百事通 2011(18)
    • [27].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1(18)
    • [28].甘蓝型油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29].密度及肥力对甘蓝型油菜产薹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5)
    • [3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0)

    标签:;  ;  ;  ;  ;  

    甘蓝型油菜自交系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及农艺性状灰关联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