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论文摘要

在强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状态,静力弹塑性分析即Pushover法作为一种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已经成为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ushover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单侧加载模式,逐级加载直至结构破坏,求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能力谱,结合地震动需求谱,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这种传统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加载方式大多数都是考虑单侧的加载方式,没有全面的考虑地震的循环往复的加载历程、强震的持续时间和地震对结构造成的累积损伤影响。针对上述地震反应的重要因素的缺点,提出模拟真实地震动的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以及循环加载时目标位移时程的确定方法。本文的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方法是在传统Pushover方法基础上提出来的,并能更好地反映地面运动对结构加载历程以及结构滞回耗能造成累积损伤效应,其分析步骤为:将平面框架多自由度体系的按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分别转换为各自等效的单自由度弹塑性体系,分别对原平面框架多自由度体系和等效的单自由度弹塑性体系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然后由各自等效的单自由度弹塑性体系位移时程推算出原结构体系的等效顶点位移时程再叠加组合线性化为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的位移加载历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等效顶点位移时程与原结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走向大致相同,但是在较高层结构体系中考虑二阶振型得到位移时程曲线峰值的要比仅仅考虑一阶振型所得的值要精确。本文采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来实现此方法,并因软件中提供的Link单元是一种具有滞回特性的非线性单元,故用其来模拟结构构件的非线性特性,并采用Pivot滞回模型作为构件的恢复力模型能取得相对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对平面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传统单侧Pushover方法三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平面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和滞回耗能响应,通过三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方法不论是在层间位移或是层间位移角还是结构的滞洄曲线、总滞回耗能和层滞回耗能等方面能较好的对结构在循环往复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为结构弹塑性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抗震设计方法
  • 1.2.1 常规抗震设计方法
  •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2 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
  • 2.1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 2.1.1 建立动力方程及选取积分方式
  • 2.1.2 阻尼参数设置
  • 2.1.3 地震波按持时分类
  • 2.1.4 地面运动选取方法
  • 2.1.5 地震波峰值调幅
  • 2.2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
  • 2.2.1 静力弹塑性 Pushover 方法基本原理
  • 2.2.2 静力弹塑性 Pushover 方法侧向加载模式
  • 2.2.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步骤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 Pushover 分析方法
  • 3.1 建立结构力学模型
  • 3.1.1 常用结构力学模型介绍
  • 3.1.2 基于 Link 单元的杆系模型
  • 3.1.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恢复力模型的确定
  • 3.2 位移形状向量的选取
  • 3.3 等效 SDOF 体系的转化
  • 3.3.1 等效 SDOF 体系简化的基本原理
  • 3.3.2 本文采用的等效 SDOF 体系的方法
  • 3.3.3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恢复力模型
  • 3.4 结构等效顶点位移时程的确定方法
  • 3.5 循环往复加载的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分析步骤
  • 3.6 本章小结
  • 4 算例分析
  • 4.1 框架结构分析模型的选取和设计
  • 4.2 结构等效顶点位移时程分析讨论
  • 4.3 循环往复加载的 Pushover 分析
  • 4.3.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图
  • 4.3.2 最大层间位移值
  • 4.4 传统单侧 Pushover 分析结果
  • 4.5 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 4.6 三种分析方法的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5 平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5.1 ATC-63 报告中提出抗倒塌评价指标
  • 5.2 本文采用评估结构的耗能指标
  • 5.3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能量方程
  • 5.3.1 框架结构的滞回耗能
  • 5.3.2 框架结构的滞回耗能方程求解
  • 5.4 滞回耗能的计算
  • 5.5 算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框架结构时程分析顶点位移曲线及等效顶点位移时程对比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模态隐喻浅析土味情话——基于综艺节目《非常完美》男女嘉宾对话[J]. 海外英语 2019(22)
    • [2].网络多模态环境下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干预策略[J]. 海外英语 2019(21)
    • [3].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04)
    • [4].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1)
    • [5].西安城市形象广告语篇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 北极光 2019(12)
    • [6].多模态隐喻的前沿理论研究:问题与展望[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7].4~5岁汉语儿童否定行为的多模态表征特点[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1)
    • [8].二语视听多模态输入研究述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0(01)
    • [9].美国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与批评分析——以中美贸易冲突为例[J]. 外语研究 2020(01)
    • [10].多模态教学在来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 教育观察 2019(32)
    • [11].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2)
    • [12].基于多模态知识感知注意力机制的问答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05)
    • [13].多模态学习方法综述[J]. 工程科学学报 2020(05)
    • [14].多模态隐喻理论视域下的电影主题构建——以电影《寄生虫》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08)
    • [15].电商平台中商品多模态话语的语言学分析与优化建议——以淘宝中某商品为例[J]. 普洱学院学报 2020(02)
    • [16].多模态学习分析:学习分析研究新生长点[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5)
    • [17].双重视角下国内广告多模态语篇研究[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03)
    • [18].基于英语新闻语料的思辨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9].多模态视角下国家形象的话语构建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06)
    • [20].秦腔剧本英译的多模态化与意义重构——以《杨门女将》英译本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2)
    • [21].书面学术语篇多模态关系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2)
    • [22].中美大学校徽多模态隐喻对比分析——以中美名校校徽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12)
    • [23].信息化时代外语学习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03)
    • [24].多模态教学 多维度思考——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7)
    • [25].新媒体语境下国家领导人形象多模态建构的场域解读——以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为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6].多模态情感分析研究综述[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20(05)
    • [27].多模态隐喻与“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构——评析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J]. 外国语文 2020(03)
    • [28].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多模态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23)
    • [29].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及关系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7)
    • [30].《特别响,非常近》中英封面之多模态对比分析[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03)

    标签:;  ;  ;  ;  

    基于多模态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