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

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

论文摘要

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概念转喻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转喻实例来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论文的论述更具有说服力。希望通过本文对转喻现象的研究分析,能够对汉语教学领域有所启发,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章:引言。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方法、范围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概念转喻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概念转喻的概念、作用、原则、原理以及概念转喻与隐喻的区别。概述了以往转喻分类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转喻研究的理论进行概括的说明,并结合了中国以外认知语言学对转喻分类的研究。第三章:部分指代整体的名词性指称扩大转喻的现象及分类。本章将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类型进一步细分。分为以身体器官或肢体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以人物的鲜明特征或事物的明显标志指代人;地点(首都)指代国家;个体指代类型。第四章:整体指代部分的名词性指称缩小转喻的现象及分类。本章将整体指代部分的转喻类型进一步细分。分为品牌、公司指代产品;创立者指代作品、理论;地点指代人第五章:名词性指称转移转喻现象及分类。地点指代机构;典型的事物指代职业;容器指代其中物体;时间指代事件、行为。第六章:名词性概念转喻的限制。从语义层面、语用层面、负面影响来分析名词转喻的显著度选择限制,并结合英语、韩语的实例比较分析了“的”字结构的转喻现象。第七章:结语。对认知语言学转喻的研究效果考察与本论文研究论述的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 语料来源
  • 1.3 研究意义
  • 2. 以往研究评述
  • 2.1 概念转喻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概念转喻的概念
  • 2.1.2 概念转喻的作用
  • 2.1.3 概念转喻的原则
  • 2.1.4 概念转喻的原理
  • 2.1.5 概念转喻与隐喻
  • 2.2 概念转喻分类
  • 2.2.1 国外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分类
  • 2.2.2 汉语语法学中的概念转喻分类的研究
  • 2.2.3 本文的概念转喻分类
  • 2.3 汉语名词短语研究
  • 2.3.1 “的”的同一性
  • 2.3.2 “NP1-(的)-NP2”内部的语义范畴
  • 2.3.3 “的”字有无的语义关系与概念转喻分类的相关性
  • 3. 部分指代整体的名词性指称扩大转喻
  • 3.1 以身体器官或肢体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1 嘴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2 口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3 手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4 头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5 头脑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6 眼睛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7 面孔、脸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8 脚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9 心肠指代人及其行为或功能
  • 3.1.10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延伸
  • 3.2 以人物的鲜明特征或事物的明显标志指代人
  • 3.2.1 光头指代没有头发的人
  • 3.2.2 暴牙指代牙齿裸露在外的人
  • 3.2.3 四眼指代戴眼镜的人
  • 3.2.4 小胡子指代长着少量胡子的男人
  • 3.2.5 歪嘴指代嘴歪的人
  • 3.2.6 麻子指代脸上有麻子的人
  • 3.2.7 大鼻子指代西方人
  • 3.3 地点(首都)指代国家
  • 3.3.1 首都指代国家
  • 3.4 个体指代类型
  • 3.4.1 这件衣服指代这款衣服
  • 3.4.2 这辆车指代这款车
  • 3.4.3 某个明星的饰品指代饰品类型
  • 4. 整体指代部分的名词性指称缩小转喻
  • 4.1 品牌、公司指代产品
  • 4.1.1 生产地指代产品
  • 4.1.2 创立者指代产品
  • 4.1.3 其他品牌、公司名称指代产品
  • 4.2 创意者指代作品、理论
  • 4.2.1 鲁迅指代小说
  • 4.2.2 马克思指代马克思主义
  • 4.3 地点、地区指代人
  • 4.3.1 地点指住在那个地方的人
  • 4.3.2 地点指代队伍
  • 5. 名词性指称转移转喻
  • 5.1 地点指代机构
  • 5.1.1 白宫指代美国政府
  • 5.1.2 华尔街指代美国金融机构
  • 5.1.3 国会山指代美国国会
  • 5.1.4 好莱坞指代美国电影业
  • 5.1.5 唐宁街指代英国政府
  • 5.1.6 中南海指代中国政府
  • 5.1.7 青瓦台指代韩国政府
  • 5.1.8 五角大楼指代美国国防部
  • 5.2 典型物品指代职业
  • 5.2.1 白大褂指代医生
  • 5.2.2 笔杆子指代能写文章的人、作家
  • 5.2.3 便衣指代不穿制服的警察
  • 5.2.4 蓝领指代体力劳动者
  • 5.2.5 白领指代职员
  • 5.2.6 手术刀指代外科医生;剃头刀指代理发师
  • 5.2.7 其他国家的典型事物指代职业
  • 5.3 容器指代其中物体
  • 5.3.1 水壶指代水
  • 5.3.2 奶瓶指代牛奶
  • 5.3.3 汽车指代汽车乘客
  • 5.3.4 碗、杯、瓶、盒指代其中的物品
  • 5.4 时间指代事件、行为
  • 5.4.1 “9.11”指代恐怖袭击
  • 5.4.2 “9.18”指代9月18号发生的中日战争
  • 5.4.3 “6·25”指代韩国战争
  • 6. 显著度与名词性指称转喻的限制
  • 6.1 显著度与名词指称转喻的选择限制
  • 6.1.1 语义层面的词汇选择限制
  • 6.1.2 语用层面的话语选择限制
  • 6.1.3 言语交际中的负面作用
  • 6.2 汉语名词性概念转喻的特点
  • 6.2.1 “的”字结构转喻现象及分析
  • 6.2.2 “的”字结构的转喻与英语、韩语转喻的比较
  • 7.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