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侯大斌
导师: 任正隆
关键词: 川乌乌头,附子,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品种选育
文献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川乌是一种传统中药,原植物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乌头母根为川乌,子根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等功效,药理上具抗炎、镇痛、强心、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癌、对心血管系统和对神经系统作用等,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和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产于四川和陕西。四川江油是其道地性产地,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但是,一直以来,对附子栽培用种频繁调种和换种缺乏统一规范管理,栽培品种多为不同遗传分化类型的混合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和混杂现象,严重影响了川乌(附子)的产品质量;同时,对川乌资源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其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状况缺乏了解,影响了对川乌(附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本研究在调查四川、陕西等主要栽培区资源的基础上,研究了川乌(附子)生长发育特性,物质和成分累积规律,栽培措施对川乌生长的影响;开展了对川乌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探讨了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及其与近缘属种的遗传关系;运用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标记对川乌资源遗传分化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对优良和优势遗传分化类型进行了产量和有效成分鉴定和比较,综合评价出一批可直接运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遗传分化类型)。本文有如下创新点: 1.川乌的发育生物学 (1) 系统研究了川乌(乌头)植株生长发育特性,生长周期内各主要器官的发生特点、生物量变化和物质累积动态规律,根、茎、叶、花、果发育建成的关键阶段,建立了主要性状生物量的生长曲线。川乌在四川12月中旬栽种后,须根首先生长,次年1~2月,须根生长量相对植株总量不断增加,是植株须根系统发育形成的关键阶段。2月中旬植株出苗,茎、叶开始生长,不定根开始发生并形成子根。3~4月植株茎、叶生长加快,子根大量形成,是植株营养器官生长的关键时期。5~6月,子根迅速膨大,根、茎、叶生长最快,生物量增长最多,是植株获得高产的关键阶段。7月中旬,叶面积、子根数、须根量等达生长周期最大值,植株开始抽苔、孕育花蕾,根、茎、叶生长和块根膨大减慢,进入生殖生长阶段;8月中旬,子根和植株生物总量达生长周期最大值;7~8月是花粉和子房发育的关键时期。9月中旬植株开花,形成果实;11月中旬后,果实成熟,蓇葖果裂开、种子脱落。根、茎、叶、花、果实等主要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依次发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简述
1.1 乌头的分布与资源
1.1.1 乌头的分类与分布
1.1.2 中国乌头植物的药用资源
1.2 乌头细胞学与系统发育学
1.2.1 乌头细胞学
1.2.2 乌头系统发育学
1.3 乌头生物学
1.3.1 乌头发育特性
1.3.2 乌头的形态解剖
1.3.3 乌头的组织培养
1.4 乌头的生物化学
1.4.1 乌头类生物碱与生物合成
1.4.2 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
1.4.3 川乌(附子)的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
1.5 川乌(附子)的药理学与炮制学
1.5.1 川乌的药理
1.5.2 附子的药理
1.5.3 附子的加工炮制
1.5.4 川乌(附子)的毒性
1.5.5 川乌(附子)的功效
1.6 乌头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
1.7 川乌(附子)的品种资源和栽培研究
1.8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资源研究
2 材料和方法
2.1 川乌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2.1.1 川乌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2.1.2 母根重量对川乌植株主要性状的影响
2.1.3 川乌母根重量(打尖修根)对附子产量的影响
2.1.4 川乌打顶留叶数量(修根)对附子产量的影响
2.1.5 川乌子根(附子)产量的影响及构成因素分析
2.2 川乌的生物化学研究
2.2.1 川乌生物碱和氨基酸含量动态研究
2.2.2 川乌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动态研究
2.2.3 N、P、K施用对附子生物碱、氨基酸含量和酶活的影响
2.3 川乌的遗传学研究
2.3.1 川乌资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2.3.2 川乌资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2.4 川乌的育种学研究
2.4.1 川乌种质资源遗传分化类型的RAPD分析
2.4.2 川乌资源的子根产量性状分析
2.4.3 川乌资源类型的有效成分和生化分析
2.4.4 几种酶活力的比较
2.4.5 川乌优良品种的综合评价
3 结果分析
3.1 川乌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3.1.1 川乌根系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3.1.2 川乌茎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3.1.3 川乌叶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3.1.4 川乌花、果的发育动态分析
3.1.5 川乌植株生物总量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3.1.6 川乌生育期划分
3.1.7 母根重量对川乌植株主要性状的影响
3.1.8 川乌母根重量(打尖修根)对块根产量的影响
3.1.9 川乌打顶留叶数量(修根)对子根产量的影响
3.1.10 川乌子根(附子)产量的影响及构成因素分析
3.2 川乌的生物化学研究
3.2.1 川乌生物碱含量发育动态分析
3.2.2 川乌氨基酸含量发育动态分析
3.2.3 川乌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动态分析
3.2.4 N、P、K施用对附子生物碱、氨基酸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3.3 川乌的遗传学研究
3.3.1 川乌资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3.3.2 川乌资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3.4 川乌的育种学研究
3.4.1 川乌种质资源遗传分化类型的 RAPD分析
3.4.2 川乌种质资源遗传分化程度分析
3.4.3 川乌遗传分化类型子根产量性状分析
3.4.4 川乌遗传分化类型生物碱含量比较分析
3.4.5 川乌遗传分化类型氨基酸含量及生化比较分析
3.4.6 川乌优良品种的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川乌的发育生物学
4.1.1 关于川乌植株生长发育动态特性
4.1.2 关于川乌(附子)的产量、品质与收获期
4.1.3 关于川乌(乌头)的生长发育期
4.1.4 关于母根重量对川乌(附子)植株发育的影响
4.1.5 关于川乌(附子)的栽培管理措施
4.2 川乌的生物化学
4.2.1 关于川乌生物碱含量与变化
4.2.2 关于川乌(附子)氨基酸含量及转氨酶的变化
4.2.3 关于N、P、K对附子生物碱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3 川乌的遗传学
4.3.1 关于川乌资源的染色体遗传变异
4.3.2 关于乌头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4.3.3 关于乌头(川乌)近缘属种的系统关系
4.4 川乌的育种学
4.4.1 关于川乌资源遗传分化类型的DNA标记分类
4.4.2 关于川乌资源遗传分化类型评价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选择
4.4.3 关于川乌资源遗传分化类型的经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
4.4.4 关于川乌优良品种的综合评价
4.4.5 关于中药材的资源研究与品种选育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7
参考文献
- [1].海岛棉遗传多样性及对纤维性状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分析[D]. 孔杰.中国农业大学2018
- [2].紫花苜蓿的种子功能性状及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D]. 尹淑英.兰州大学2018
- [3].金花菜的遗传多样性及连锁图谱构建[D]. 任海龙.扬州大学2017
- [4].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特殊种质资源的研究[D]. 何余堂.华中农业大学2004
- [5].小豆种质资源研究[D]. 佘跃辉.四川农业大学2005
- [6].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朱龙付.华中农业大学2005
- [7].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D]. 黄福平.浙江大学2005
- [8].青藏高原栽培青稞遗传多样性研究[D]. 潘志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
- [9].乌拉尔甘草遗传多样性与品质评价及槲寄生的抗氧化活性成分[D]. 姚辉.复旦大学2006
- [10].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D]. 刘继梅.复旦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鱼腥草种质资源研究[D]. 吴卫.四川农业大学2002
- [2].草乌标准提取物的研究[D]. 黄建明.复旦大学2003
- [3].大花红景天的ISSR遗传多样性与精油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D]. 雷一东.复旦大学2004
- [4].附子、川乌、草乌、草乌叶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D]. 张宏.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5].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awa)栽培生物学研究[D]. 王臣.东北农业大学2005
- [6].苦楝聚合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D]. 程诗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7].半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1998
- [8].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D]. 王凌晖.南京林业大学2005
- [9].毒性乌头生物碱代谢产物研究[D]. 张洪贵.吉林大学2006
- [10].附子质量评价及乌头碱类成分药动学研究[D]. 王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