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伊拉克Ahdab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与建模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冉建斌
导师: 林畅松
关键词: 伊拉克,油田,层序地层学格架,储层预测,储层建模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伊拉克 Ahdaba 油田的油藏类型、石油控制储量及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初始的输入数据。论文选题基于油藏描述和储层建模的需要,以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层段,在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测井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了层序地层格架、油区的构造特征、测井储层识别、评价和储层物性预测研究,最终应用最小表面张力确定性建模方法完成了三维储层建模,揭示了油藏的特征,为本区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论文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应用地质录井、测井曲线和较高分辨率的地震等资料识别了各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建立了研究区内以三级层序为基本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把白垩系划分为 2 个一级层序, 又细分为 5 个二级层序和 10 个三级层序,将下第三系划分为 1 个一级层序、2 个二级层序和 4个三级层序,通过基准面旋回的进一步划分和对比,完成了研究区含油目的层系的小层对比,系统地建立了 AHDAB 油田白垩系-下第三系的层序地层格架。 在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全区速度场的研究,完成了研究区 13 个层序界面和 10 个油层的构造模型。 通过构造分析得出本区的构造类型为 NE-SW 向展布的、挤压应力形成的长轴低幅度背斜构造,长轴背斜上发育三个局部高点,形成了三个局部的背斜圈闭。背斜构造形成于土伦期,定型于中新世。 在 7 口测井储层识别及地层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多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对主要五个油层的储层及物性进行了预测。提出了 AD-2 背斜和 AD-1 背斜之间的储层变化带是导致 Ru1、Ru2a、Ru2b 和 Ma1 油藏仅分布在长轴背斜构造的AD-1 和 AD-3 井区的原因。因此,确定了本区的油藏是受构造、岩性双重作用所控制的构造-岩性的层状油藏类型。 通过最小表面张力确定性建模方法,实现了应用二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在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建模,储层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比用 7 口井数据所建立的储层模型进一步提高,并为油藏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初始输入数据。 在油藏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容积法对本区的控制地质储量进行了估算,预测控制地质储量为 4.22×108吨,并提出了 4 口评价井井位和今后的勘探部署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 Ahadb 油田,层序地层学格架,储层预测,储层建模
论文目录: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油藏描述与储层建模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总体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一章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及储层建模研究现状
1.1 油藏描述与储层建模的关系
1.2 油藏描述研究现状
1.2.1 构造模型研究
1.2.2 沉积模型研究
1.2.3 储层预测模型研究
1.3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1.3.1 储层建模方法体系
1.3.2 储层建模思路及流程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
2.1 区域构造背景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发育特征
2.3 中生代区域沉积背景
2.4 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
2.5 白垩-下第三系层序划分方案
2.6 层序界面的特征和识别标志
2.6.1 层序界面的地球物理特征
2.6.2 层序界面的识别
2.7 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2.7.1 含油层系内的小层划分及对比
2.7.2 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第三章 油田构造特征
3.1 速度场分析
3.1.1 单井和综合速度分析
3.1.2 层位控制法速度场研究
3.2 构造几何形态分析
3.3 构造演化特征
第四章 储层识别及储层参数预测
4.1 储层测井识别及评价
4.1.1 测井处理原始资料的评价
4.1.2 储集空间结构和储层物性
4.1.3 测井处理解释基本原理
4.1.4 测井曲线处理
4.1.5 地层构成及物性参数处理
4.1.6 测井解释标准及测井综合解释成果
4.1.7 油水分布特征分析
4.2 含油储层描述
4.2.1 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
4.2.2 储层物性预测
4.2.3 油藏特征分析
第五章 储层建模及油藏综合评价
5.1 储层建模方法
5.2 储层地质建模
5.2.1 储层构造模型建立
5.2.2 储层波阻抗三维模型建立
5.2.3 储层物性模型建立
5.3 油藏的综合评价
5.3.1 K2 油藏的综合评价
5.3.2 Mi4 油藏的综合评价
5.3.3 Ru1 油藏的综合评价
5.3.4 Ru2b 油藏的综合评价
5.3.5 Ma1 油藏的综合评价
5.4 井位署建议
5.4.1 存在的地质问题
5.4.2 评价井的部署原则
5.4.3 井位部署建议
5.5 勘探部署建议
5.5.1 存在的问题
5.5.2 勘探部署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完成的科研成果项目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研究[D]. 杨辉廷.西南石油学院2004
-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模[D]. 张尚锋.成都理工大学2003
- [3].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D]. 解宏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4].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 李红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5].准噶尔盆地沙北油藏精细描述及变差函数的应用[D]. 郭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6].元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 孙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7].朝阳沟油田朝5北井区裂缝性储层建模与剩余油定量评价[D]. 李玉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8].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储层建模研究[D]. 张淑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 [9].油藏精细描述及建模[D]. Mukhtar Habib.中国地质大学2016
- [10].基于分形理论的储层特征及压裂造缝机理研究[D]. 李玮.大庆石油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