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性论文-李长泰

教师德性论文-李长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师德,国家,形象,逻辑

教师德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泰[1](2019)在《论教师国家德性形象的四层逻辑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公德有国家理性的内在要求和约束,师德凸显了教师的国家德性形象,教师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和体现者。教师的国家德性形象体现为国家智德形象、国家道德形象、国家风范形象和国家至善形象四个方面,师德建设须以此四层逻辑为过程而建构。师德以国家学问的最高水平为内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德水平,师德以国家德性的最高标准为内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师德以国家风范的外在展示为内容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合一和谨言慎行,师德以国家至善的最高境界为内容要求教师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图景。(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璐[2](2019)在《浅析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及其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教师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德性主要是由教师关怀、教师公正和教师宽容叁部分构成。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养和教育实践是养成教师德性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9年08期)

杨葵,柳礼泉[3](2019)在《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家国情怀深广的人。其价值意蕴在于,家国情怀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诠释了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认知,彰显了个体存在的理想人格境界,体认了国家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品格、专业素质、担当精神、教学操行等德性素养,并着力在"知、情、意、行"上下功夫,始终保持家国情怀的职业自觉。(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冯文全,刘菁菁[4](2019)在《从“知识论”到“德性论”转变的教师师德建设——基于中美教师师德规范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师德又称"教师道德"或"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特殊的教育劳动中所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1]我国教师观历来深受"知识论"教育思想的影响,重教轻德,"教书匠"代表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典型形象。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制定师德规范的国家之一,具体明确的教师定位与可操作性强的教师道德规范机制和谐统一,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师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应取其精华,与时俱进。智能化创新的21世纪,师德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德性论"的教师师德观,包括价值取向多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道德认知情感与知识逻辑和谐统一。(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高慧斌[5](2019)在《新时代教师德性的内涵与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中所呈现出来的道德力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所倡导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秉持公正、自觉自律、潜心育人等内容,契合教师德性的善、公正和责任。新时代教师肩负"叁传播""叁塑造"的时代重任,需要教师通过自我悦纳、持续学习、勇于实践、乐于交往、精于反思等方法不断提高内在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03期)

李琰[6](2019)在《重构教师专业伦理价值——德性伦理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问题一直处于研究的边缘。教师专业伦理价值的功利化、价值过度拔高、价值中立带来的"空壳化"以及价值间冲突等现象和问题,极不利于教师专业伦理的养成。以教师自身的德性及合乎德性的教育活动为中心构建德性伦理,可以有效应对"工具理性"及功利主义带来的价值虚无现象。重视德性伦理即注重教师内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够及时解决教育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具有德性的教师以合乎德性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教师专业伦理价值重构的基本形态和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蒋玉容[7](2018)在《幼儿教师的德性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笔者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德性价值、德性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反思,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这几个反面进行研究,从中说明教师德性对教师内在的素养品质的要求,教师德性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灵魂所在。(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李清雁[8](2018)在《教师德性养成的本质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质作为一个事物是其所是的规定性,对把握一个事物的全貌和了解这个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前提性的基础作用。教师职业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以后,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伦理精神,同时还要发展专业的道德品质;对教师伦理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逐步形成一个交叉学科的体系,沿着"伦理学—教育伦理—教师道德"和"教育学—道德教育—教师道德"的双向并轨的态势前行。教师德性是教师伦理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教师专业的核心素养之一,教(本文来源于《教育伦理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张磊[9](2018)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发展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涵养德性,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体味幸福、提升职业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德性作为立德树人之基石,不仅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何谓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的美好品质,这些美好品质能够促使教师达到工作的卓越状态。为了较全面地描绘教(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8年20期)

杨建朝[10](2018)在《教师德性的内涵、核心表征与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一种能够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反映出的个人品质,能够确保教育内在利益的获得——促进学生成"人"。借鉴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的逻辑,教师德性的核心表征是爱与公正。教师之爱引领学生健全自由发展,教师公正保证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全体性,这是教师能够履行教育使命的德性基础。培育教师德性需要制度公正和教师自觉修炼两维度同时持续作为。(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教师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师德性是教师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德性主要是由教师关怀、教师公正和教师宽容叁部分构成。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养和教育实践是养成教师德性的现实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德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泰.论教师国家德性形象的四层逻辑建构[J].伦理学研究.2019

[2].刘璐.浅析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及其培育[J].侨园.2019

[3].杨葵,柳礼泉.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4].冯文全,刘菁菁.从“知识论”到“德性论”转变的教师师德建设——基于中美教师师德规范的比较[J].教育科学论坛.2019

[5].高慧斌.新时代教师德性的内涵与提升[J].中国德育.2019

[6].李琰.重构教师专业伦理价值——德性伦理的视角[J].郑州师范教育.2019

[7].蒋玉容.幼儿教师的德性价值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

[8].李清雁.教师德性养成的本质释义[J].教育伦理研究.2018

[9].张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发展与反思[J].中国德育.2018

[10].杨建朝.教师德性的内涵、核心表征与培育[J].教师发展研究.2018

标签:;  ;  ;  ;  

教师德性论文-李长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