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孔Al2O3的太阳光吸收/转化涂层的研究

基于多孔Al2O3的太阳光吸收/转化涂层的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已是全球环境工程中重中之重的首要问题。穷目前实际,罄所有可预见的替代能源中,即环保又可持续的太阳能已是唯一的选择。但目前当红的太阳能技术中,光伏电池、燃料敏化电池或因次生污染、能耗低,或因效率低等问题均难敷大用。因此更科学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并期望其从根本上替代化石能源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二选择。本课题-太阳能吸收转化涂层的研究因此而生,希望通过光热转化达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提供人类所需的各种形式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光热系统中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的吸收涂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吸收涂层在高温环境下要求保持高的吸收率和低的热辐射损耗,一些在低温环境下表现良好的涂层在高温下由于热稳定性差,材料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吸收率下降。多孔氧化铝模板在构建复合纳米结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结构稳定,纳米孔尺寸可控,尤其氧化铝本身的低介电常数和对入射光弱反射性,是构建吸收涂层的良好模板。本文在研究多孔氧化铝膜结构特点和制备技术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氧化铝膜的结构稳定的复合吸收涂层的制备。首先,考察铝片的前处理,电解液的种类,浓度,阳极电压及温度等因素对成孔效果的影响,利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常温范围内(15℃25℃),在高纯铝上制备出孔径40 nm 300 nm,厚度从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的有序多孔氧化铝。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工业纯铝上制备有序多孔氧化铝膜的工艺参数,结合两步腐蚀方法,制备出有序性高,孔径40 100 nm,厚度几百纳米至几微米的氧化铝膜。接着,研究不同孔径、厚度的氧化铝膜的光学特征以及填充了金属颗粒构成的吸收涂层其光学吸收性,总结出适合用在构建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薄膜特征。以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交流电沉积,制备出Cu-Al2O3,Ni-Al2O3,Cu-Mo-Al2O3,Ni-MoOx-Al2O3复合吸收涂层。具有最好的吸收效率的涂层是Cu-Al2O3系列薄膜,吸收比α最高可达0.972,发射比ε= 0.105。Ni-Al2O3涂层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其涂层在300℃空气气氛中退火100小时反射曲线基本不变,吸收比α达0.928,发射比小于0.1,其吸收效率也达到目前商业应用的水平。合金氧化铝涂层在吸收比和热稳定方面的表现不如前两种涂层。同时,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利用电化学方法原位沉积尖晶石CuAl2O4/Cu复合物纳米棒,利用SEM,TEM,XPS,EDS,DRS等检测手段分别对复合物的形貌,组成,结构作了分析。CuAl2O4/Cu复合物纳米棒的长度为600700纳米,直径4050纳米, CuAl2O4晶型为立方尖晶石结构,金属Cu粒子为多晶。由CuAl2O4/Cu/Al2O3构成的涂层表现出良好的太阳光选择性吸收,吸收比/发射比为0.92/0.06(T = 100℃),涂层在200℃下由于失去结合水造成结构发生变化,吸收比下降,但此后在300℃下保持不变。由于CuAl2O4/Cu复合物特殊的化学结构,对其在可见光驱动下的催化氧化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纳米棒阵列在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3小时内降解目标污染物甲基橙60%以上。该复合结构是集光热/光催化为一体的多效吸收涂层。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利用电沉积手段在孔洞中“栽入”金属及金属-半导体复合物,植入纳米棒的尺寸更易控制,可利用其小尺寸效应达到光热、光催化效果,这种技术易于放大,也解决了催化剂的固定问题,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太阳光吸收涂层技术
  • 1.1.1 本体吸收涂层
  • 1.1.2 半导体吸收层
  • 1.1.3 多层吸收层
  • 1.1.4 金属-电介质复合涂层
  • 1.1.5 表面造型
  • 1.1.6 选择性透过层与黑体类物质的组合
  • 1.2 多孔氧化铝在太阳光吸收涂层的应用
  • 1.2.1 光子晶体
  • 1.2.2 金属-电介质复合材料
  • 1.2.3 构建格栅体吸收涂层
  • 1.3 多孔氧化铝的结构及形成机理
  • 1.3.1 多孔氧化铝的结构
  • 1.3.2 多孔氧化铝的形成机理
  •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1.4.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和表征
  • 2.1 引言
  • 2.2 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
  • 2.2.1 实验装置、试剂和材料
  • 2.2.2 多孔阳极氧化铝制备流程
  • 2.2.3 主要实验参数
  • 2.2.4 常温下两步阳极氧化步骤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低温下制备的高度有序多孔氧化铝
  • 2.3.2 常温下电化学环境对成膜的影响
  • 2.3.3 两步法制备有序的多孔氧化铝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属-氧化铝复合吸收涂层制备及其光吸收性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制备不同孔径/厚度的氧化铝
  • 3.2.2 电化学沉积金属
  • 3.2.3 形貌表征
  • 3.2.4 光学性能计算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多孔氧化铝的光学性质
  • 2O3 吸收涂层'>3.3.2 Cu-Al2O3吸收涂层
  • 2O3 吸收涂层'>3.3.3 Ni-Al2O3吸收涂层
  • 2O3 吸收涂层'>3.3.4 合金-Al2O3吸收涂层
  • 3.3.5 金属-氧化铝涂层的热稳定性
  • 3.4 本章小结
  • 2O4/Cu/Al2O3 复合吸收涂层的制备及光热、光催化性能研究'>第四章 CuAl2O4/Cu/Al2O3复合吸收涂层的制备及光热、光催化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氧化铝膜板的制备
  • 2O4/Cu 纳米棒的合成'>4.2.2 CuAl2O4/Cu 纳米棒的合成
  • 2O4/Cu 纳米薄膜和纳米颗粒的合成'>4.2.3 CuAl2O4/Cu 纳米薄膜和纳米颗粒的合成
  • 4.2.4 材料表征
  • 4.2.5 光学常数模拟计算
  • 4.2.6 光催化实验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形貌表征
  • 4.3.2 材料组成和晶型分析
  • 4.3.3 复合物的光学性质
  • 2O4/Cu 复合物纳米棒的光催化性'>4.3.4 CuAl2O4/Cu 复合物纳米棒的光催化性
  • 2O4/Cu 复合物的作用机理'>4.4 电沉积CuAl2O4/Cu 复合物的作用机理
  • 4.4.1 电压对电沉积的影响
  • 4.4.2 溶液pH 值对结果的影响
  • 4.4.3 保护离子对结果的影响
  • 4.4.4 形成机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专利
  • 会议论文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基于多孔Al2O3的太阳光吸收/转化涂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