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湿地论文-高长安

白洋淀湿地论文-高长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洋淀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苇,食用菌栽培,白洋淀,平菇,湿地,生物转化率,出菇,子实体,中国科学报,栽培料

白洋淀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高长安[1](2019)在《芦苇资源化利用 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科学报》在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以芦苇秸秆为主料进行食用菌栽培的实验取得成功,尤其平菇的生产实验效果好,出菇率高、生物转化率高于110%。该项目实验的成功,将开启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之门。“白洋淀的生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03)

朱金峰,周艺,王世新,王丽涛,刘文亮[2](2019)在《1975年—2018年白洋淀湿地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战略地位特殊,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75年—2018年间10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辅以2017年—2018年高分二号(GF-2)卫星遥感影像,在野外考察湿地类型及其覆被特征基础上,人机交互解译获取各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景观格局变化方面分析了近43年白洋淀湿地变化时空特征,讨论了影响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湿地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75年—2018年白洋淀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净变化-68.20 km2(-24.83%)。其中,1975年—1990年湿地面积波动性小、基本稳定,1990年—2011年湿地面积持续性减少,2011年—2018年湿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湿地与非湿地类型相互转换区域主要分布于淀区南部、西部、北部的水体—水生植物—耕地—建设用地过渡区域。近43年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复杂和异质。遥感影像选取月份、年份,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分类方法,是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变化,迭加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地下水开采等人为因素变化,是白洋淀湿地面积减少、趋于干化的成因。(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俞云飞,申彦科,王红[3](2019)在《遥感与实测相结合的白洋淀湿地物理生境完整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雄安新区内核心水体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开展了湿地的物理生境完整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白洋淀湿地物理生境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准则层及指标层权重。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物理生境完整性为"一般"水平。湿地面积萎缩和水资源不足是影响白洋淀物理生境完整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王凯霖,李海涛,李文鹏,李木子,陈一超[4](2019)在《基于遥感专题解译的白洋淀湿地底部DEM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适合白洋淀湿地信息提取的综合提取方法提取湿地范围。将湿地范围视为水体淹没区,淹没区的边界线视为对应地表水位高程的等高线,并根据遥感影像、高程控制点等对淀区内受人为影响的局部区域进行校正,插值生成白洋淀湿地底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选用遥感影像和地面高程控制点对构建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验证,遥感影像验证精度在80%以上,地面控制点验证误差在±0. 5 m以内的点达到80%。这种由一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可以弥补白洋淀湿地内数字高程信息不足的缺陷,对于提高白洋淀湿地的水均衡计算和构建湖泊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精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姚敏奇[5](2019)在《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蓄水、灌溉、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等多种生态价值。然而,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白洋淀流域湿地入淀水量逐年减少,水文条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湿地生态功能趋于弱化。而且,由于对湿地生态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在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过程中,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威胁到湿地生态系统安全,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补偿是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生态安全评价来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方式和措施~((1)),不仅有助于提升湿地生态安全保护意识,而且成为加强湿地保护内生动力的关键。因此,客观评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而以其为基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提升湿地保护认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客观评价湿地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依托白洋淀流域湿地调研数据,解析影响湿地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路径。首先,整理近十年统计数据,运用叁维生态足迹方法对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进行测度,结论显示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现实紧迫性。人均生态赤字呈倒U型发展态势,2007-2012年呈上涨趋势,2012-2016年呈下降趋势。然后,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当地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环境现状、环保意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和生态补偿的效果以及居民预期的支付额度对生态补偿意愿有显着的影响;文化程度、宣传力度、生态补偿核算方法对生态补偿意愿有一般影响。最后,依据生态安全实证结论,探索其在制定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解析湿地生态安全保护中的短板,从提高居民生态安全保护意识、合理资源开发利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保护湿地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凯[6](2019)在《白洋淀湿地首座涡度相关监测塔投入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依托《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监测和透明雄安数字平台建设》项目,在白洋淀湿地安装了首座涡度相关监测塔。该塔由美国LI-COR公司研发,由开路式CO_(2)/H_(2)O分析仪及系统、Gill系列叁维(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5-09)

孟梦,田海峰,邬明权,王力,牛铮[7](2019)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白洋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事物本质,但传统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获取和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大尺度范围的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更加困难.以Google数据中心数万计CPU为运算基础的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提供了契机.鉴于此,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作者生产了白洋淀地区1987—2017年的NDVI、NDWI数据集,并以此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类型进行分类,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近30 a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演变特征,同时表明了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在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曹颖[8](2019)在《白洋淀湿地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为营造新区优质生态环境,应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综合环境治理力度,逐渐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白洋淀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9年02期)

李海涛[9](2019)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美学之维——走近白洋淀湿地》一文中研究指出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千年大计。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响应,本着"城市建设,地质先行"原则,在雄安新区开展城市地质综合调查工作,其中生态水文地质调查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此项工作的重点对象就是享有"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美誉的白洋淀湿地。白洋淀湿地演化历史关于白洋淀湿地的形成,有诸多说法,其中带有神奇色彩的一种传说为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地球,落下的碎片散落在冲积平原上,留(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牛翠云,王树涛,郭艳杰,刘微,张俊梅[10](2018)在《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湿地CH_4和CO_2的排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典型的芦苇型水陆交错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该水陆交错带湿地甲烷(CH_4)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通量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取回土壤样品及气体样品,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温度、表层土壤含水率、pH值等相关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采样点(东里庄村东、南刘庄,分别设为S1、S2点)CH_4排放通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的8月,分别是406.27、435.91μg/(m~2·h);2个采样点CH_4全年排放通量中值(平均值)分别为144.35、146.48μg/(m~2·h);2个采样点CO_2排放通量最大值也出现在夏季的8月,分别为356.53、533.09 mg/(m~2·h),在全年的CO_2排放通量中值(平均值)方面,S2点高于S1点,分别为262.21、178.49μg/(m~2·h);2个采样点表层土壤(0~20 cm)中的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44、14.19 g/kg,且夏季的含量小于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温度较高,深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基本维持在7.0 g/kg左右的水平;采样箱内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p H值等相关环境因子与甲烷、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量也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5期)

白洋淀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战略地位特殊,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75年—2018年间10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辅以2017年—2018年高分二号(GF-2)卫星遥感影像,在野外考察湿地类型及其覆被特征基础上,人机交互解译获取各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景观格局变化方面分析了近43年白洋淀湿地变化时空特征,讨论了影响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湿地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75年—2018年白洋淀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净变化-68.20 km2(-24.83%)。其中,1975年—1990年湿地面积波动性小、基本稳定,1990年—2011年湿地面积持续性减少,2011年—2018年湿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湿地与非湿地类型相互转换区域主要分布于淀区南部、西部、北部的水体—水生植物—耕地—建设用地过渡区域。近43年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复杂和异质。遥感影像选取月份、年份,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分类方法,是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变化,迭加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地下水开采等人为因素变化,是白洋淀湿地面积减少、趋于干化的成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洋淀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高长安.芦苇资源化利用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N].中国科学报.2019

[2].朱金峰,周艺,王世新,王丽涛,刘文亮.1975年—2018年白洋淀湿地变化分析[J].遥感学报.2019

[3].俞云飞,申彦科,王红.遥感与实测相结合的白洋淀湿地物理生境完整性评价[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4].王凯霖,李海涛,李文鹏,李木子,陈一超.基于遥感专题解译的白洋淀湿地底部DEM构建[J].现代地质.2019

[5].姚敏奇.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补偿研究[D].河北大学.2019

[6].赵凯.白洋淀湿地首座涡度相关监测塔投入运行[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7].孟梦,田海峰,邬明权,王力,牛铮.基于GoogleEarthEngine平台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白洋淀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曹颖.白洋淀湿地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9

[9].李海涛.城市地质调查中的美学之维——走近白洋淀湿地[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9

[10].牛翠云,王树涛,郭艳杰,刘微,张俊梅.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湿地CH_4和CO_2的排放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  ;  ;  ;  ;  ;  

白洋淀湿地论文-高长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