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也是我国最早发现并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储层。近年来,在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相对优质的储层,本次研究以现代沉积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方法为指导,综合岩心、露头、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各种手段对超低渗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应用等时相控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地质依据。本文以马家山-堡子湾长61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的精细观察,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确定该区的沉积相类型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以标志层控制、沉积旋回对比与岩相厚度法,建立了地层等时格架,通过对岩心相和测井相的分析,揭示了等时地层格架内的沉积展布和演化规律。从“四性”关系研究出发,以试油结果和岩心地质参数统计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解释模型,长6油藏的油气水层评价判别标准以及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区内67口井进行了测井综合解释及多井评价。储层的层内非均质较强,平面非均质性严重,且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隔夹层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基准面旋回的影响和控制。因此选取影响储层分布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加以分析,将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优势储层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主相带上,物性和连通性相对较好,为研究区的主力产层。最后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地质建模方法的分析和筛选,采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建立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相控属性模型,最终建立了完整的长61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田的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选题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1 区块概况2.1.1 盆地概况2.1.2 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2.1.3 延长组地层特征2.2 勘探开发概况第三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3.1 地层划分3.2 小层对比与划分3.2.1 小层对比原则3.2.2 细分对比的标志层特征3.2.3 地层划分结果第四章 沉积微相研究4.1 区域沉积背景4.1.1 沉积特征4.1.2 沉积物源分析4.2 沉积微相划分和测井相分析4.2.1 相标志4.2.2 沉积微相划分方案4.2.3 测井相分析4.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4.3.1 平面沉积微相划分依据4.3.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第五章 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资料解释5.1 研究资料基础5.2 测井资料预处理5.2.1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5.2.2 测井曲线的标准化5.2.3 岩心深度归位5.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5.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5.4.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5.4.2 孔隙度解释模型5.4.3 渗透率解释模型5.4.4 饱和度解释模型5.5 油水层解释标准的确定5.5.1 物性下限的确定5.5.2 油水层判别标准5.6 储层参数计算与成果检验5.6.1 解释程序的选择5.6.2 成果检验第六章 储层分类评价及有利区预测6.1 储层分类评价6.1.1 储层单因素评价6.1.2 储层综合评价6.2 有利目标区预测12有利区预测依据'>6.2.1 延长组长612有利区预测依据6.2.2 有利区带预测第七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7.1 建模方法介绍7.2 储层模型的实现7.2.1 地质条件约束的建模流程7.2.2 概念模型区域概况7.2.3 构造模型7.2.4 沉积微相模型7.3 数值模拟区属性模型7.3.1 数值模拟区概况7.3.2 属性模型的实现7.4 模型的应用第八章 结论与认识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沉积相论文; 测井解释论文; 储层预测论文; 地质建模论文; 马家山堡子湾井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