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及冠层蒸腾模拟研究

黄土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及冠层蒸腾模拟研究

论文摘要

树木蒸腾耗水量的准确测算是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造林树种选择以及造林密度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本文针对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影响林分稳定的水分环境年际盈亏变化特点,2004年~2009年在山西省方山县北京林业大学径流林业试验地,以主要造林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榆(Ulmus pumil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研究对象,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林木水分生理及其林下植被的生长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林木冠层蒸腾模拟,进行林地蒸散耗水系统研究,并得出以水量平衡为基础的耗水—林分密度关系。该研究可为最终确定与当地自然降水水分生产潜力相适应的适度生物量和覆盖度,客观科学评价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潜力及发展前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地区(1945-2009)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03mm,年际间的降水变幅较大,其多水年和少水年的降水量可相差1-2倍。降水集中于盛夏,春末夏初降水偏少,年降水变率为20.01%,生长季(5~9月)降水变率为23.86%。(2)通过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调查及植被数量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刺槐、白榆还是油松,高密度林分内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值,均比低密度林分内的低。密度过高的林分林内的水分供给已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导致林木的生长滞缓,成为大片“小老树”;在密度较大的白榆林内,大量的树木出现的严重的枯梢现象,表明林内水分环境已严重恶化。(3)利用盆栽试验,用PSYPRO露点水势仪研究不同造林树种的叶水势、萎蔫系数与耗水指数,分析了各树种耐旱机理,结果表明各树种叶水势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尽相同,侧柏在干旱胁迫下存活的时间最长,萎蔫系数的大小为:白榆(4.58%)>油松(4.25%)>侧柏(4.08%);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为:侧柏(80.57%)>油松(79.76%)>白榆(78.19%),说明在相同的土壤和水分条件下,侧柏、油松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自身调节能力更强。对林木水分生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进行分析,确定了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分别为侧柏:9.88%-13.21%;油松:10.14%-14.66%;白榆:10.78%~13.71%。(4)通过热扩散茎流计(TDP)技术对林木树干液流速率实时监测并计算得到冠层蒸腾速率(Ec),结果表明太阳辐射(Rs)、大气水分亏缺(VPD)是影响树冠蒸腾变化的主导环境要素,Ω系数描述了冠层与大气的耦联程度也表示叶或冠层蒸腾对气孔导度调节的敏感性,冠层蒸腾极大地受控于气孔导度(gc)。各环境因子与gc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但受VPD和Rs影响更加显著,相关系数为VPD>Rs>Ta。(5)应用两种理论模型对林木冠层气孔导度和冠层蒸腾进行模拟和验证,建立了模型参数。方法一利用茎流计实测数据回算冠层气孔导度,根据Jarvis-type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后模拟实测冠层气孔导度进而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侧柏、油松和白榆的冠层蒸腾,分别可以解释85%(侧柏)、90%(油松)、80%(白榆)的变量,其全天的整体相对误差分别为3.12%,4.42%和5.81%,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这比使用Li-1600稳态气孔计计算叶片气孔阻力之后进行尺度扩展进而模拟蒸腾的日变化过程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另外一种基于Jarvis-Stewart阶乘模型的半经验公式即直接利用基于环境变量的阶乘方程模拟冠层蒸腾从而避免了先通过回算Penman-Monteith方程得出冠层气孔导度这一过程,从结果看该方法同样表现出很好的拟合效果,但从理论角度分析,该方法忽略了湍流交换和能量平衡法则,计算所产生的误差不可估。(6)预测不同树种生长发育期的实际耗水量,研究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并对试验地降水资源的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应用模型分析黄土半干旱区2009年生长季侧柏、油松与白榆的林木蒸腾耗水量分别为:侧柏156.95 mm,油松171.72 mm,白榆238.91 mm;林地实际蒸散量分别为侧柏林440.10 mm,油松林463.08 mm,白榆林527.92 mm;根据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理论和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分别为:坡面拍光处理集水造林,17年生侧柏林分的林木集水面积不小于3 m2,林分理论密度不大于3236株hm-2,白榆林分的林木集水面积不小于7 m2,林分理论密度不大于1382株hm-2;自然坡集水造林,油松林分的林木集水面积不小于6 m2,林分密度不大于1689株hm-2。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林木蒸腾耗水的概念
  • 1.2 林木蒸腾耗水的研究进展
  • 1.2.1 叶片尺度
  • 1.2.2 单株尺度
  • 1.2.3 林分尺度
  • 1.3 树木蒸腾耗水模拟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 1.3.1 林木蒸腾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 1.3.2 树木蒸腾模拟的相关理论
  • 1.4 水分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
  • 1.4.1 降水资源环境容量内涵及研究意义
  • 1.4.2 林分密度—林地微环境—林下植被的关系研究现状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关键问题
  • 3 研究区概况
  • 3.1 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 3.1.1 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
  • 3.1.2 土壤概况
  • 3.1.3 研究区植被概况
  • 3.2 试验林分选择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技术路线
  • 4.2 试验观测方法
  • 4.2.1 土壤物理性质
  • 4.2.2 土壤水分
  • 4.2.3 土壤蒸发
  • 4.2.4 气象要素
  • 4.2.5 苗木水分生理
  • 4.2.6 林木蒸腾
  • 4.2.7 样地、样方调查
  • 4.2.8 数据分析
  • 5 研究区降水资源、林地植被群落及土壤水分特征
  • 5.1 研究地区降水资源分布特征
  • 5.1.1 年降水量分布与动态变化特征
  • 5.1.2 月降水量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分析
  • 5.2 林地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
  • 5.2.1 各林地林木的生长状况
  • 5.2.2 各林地林下植被组成
  • 5.2.3 草本层主要物种特征值
  • 5.3 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 5.3.1 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
  • 5.3.2 各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 5.4 林地枯落物水文效应
  • 5.4.1 枯落物蓄积量
  • 5.4.2 枯落物的持水量
  • 5.4.3 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
  • 5.5 小结
  • 6 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
  • 6.1 耐旱机理
  • 6.1.1 叶水势变化
  • 6.1.2 植物的萎蔫系数与耗水指数
  • 6.2 林木生长适宜土壤水分条件
  • 6.2.1 维持较高叶片光合速率的土壤含水量
  • 6.2.2 水分利用效率
  • 6.2.3 适宜土壤水分条件
  • 6.3 林木蒸腾耗水特性
  • s)'>6.3.1 液流动态(Fs
  • c)'>6.3.2 冠层蒸腾(Ec
  • c)'>6.3.3 冠层气孔导度(gc
  • 6.4 小结
  • 7 冠层蒸腾模拟及验证
  • 7.1 模拟方法一
  • 7.1.1 应用理论和模型——Penman-Monteith & Jarvis法
  • 7.1.2 参数推导与分析
  • 7.1.3 结果与分析
  • 7.2 模拟方法二
  • 7.2.1 应用理论和模型——Jarvis-Stewart法
  • 7.2.2 结果与分析
  • 7.3 小结
  • 8 林木耗水模型的应用
  • 8.1 生长季林木蒸腾耗水量预测
  • 8.2 潜在蒸散量和林木需水量
  • 8.2.1 潜在蒸散量的计算
  • 8.2.2 林木需水量的计算
  • 8.3 林地实际蒸散量
  • 8.3.1 林地土壤蒸发
  • 8.3.2 林冠截留量
  • 8.3.3 实际蒸散量
  • 8.4 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确定
  • 8.5 小结
  • 9 结论与讨论
  • 9.1 结论
  • 9.2 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西半干旱区钙果优质育苗技术[J]. 江西农业 2020(08)
    • [2].临夏州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4)
    • [3].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耕作模式[J]. 现代化农业 2020(10)
    • [4].环境认知、榜样效应对半干旱区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2)
    • [5].半干旱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6)
    • [6].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六十二) 乌鞘岭山麓高寒半干旱区青蒜越夏生产技术[J]. 中国蔬菜 2020(06)
    • [7].会宁县中部半干旱区玉米减穴增株合理施肥研究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9)
    • [8].全球变化背景下半干旱区陆气机制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10)
    • [9].半干旱区山地果园抗旱栽培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 2017(08)
    • [10].中美半干旱区长期地表通量序列的构建及检验[J]. 气象科学 2015(01)
    • [11].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增墒抗旱节水技术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3(04)
    • [12].西北半干旱区感、潜热通量特征及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J]. 高原气象 2010(04)
    • [13].半干旱区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合理密度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3)
    • [14].陇中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净碳交换及其影响因素[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S1)
    • [15].中国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16].东亚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年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4)
    • [17].辽西半干旱区沙棘的作用及营造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2)
    • [18].辽西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系)适应性筛选研究鉴定[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4)
    • [19].浅山半干旱区麦草覆盖党参育苗技术[J]. 农技服务 2016(11)
    • [20].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马铃薯膜下滴灌的探讨[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3)
    • [21].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季中华鼢鼠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3)
    • [22].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J]. 内蒙古林业 2019(05)
    • [23].辽单565玉米在辽西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栽培技术要点[J]. 辽宁农业科学 2014(01)
    • [24].气候变化对中国半干旱区农民生计影响初探——以甘肃省半干旱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1)
    • [25].半干旱区不同起垄方式对苜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价[J]. 甘肃农业科技 2008(09)
    • [26].12个裸燕麦品种(系)在定西半干旱区的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20(08)
    • [27].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旱作农业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6)
    • [28].辽西半干旱区抗旱高产玉米品种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
    • [29].辽宁风沙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建立与评价[J]. 耕作与栽培 2009(03)
    • [30].半干旱区地膜利用次数试验研究[J]. 甘肃农业 2020(03)

    标签:;  ;  ;  ;  ;  ;  

    黄土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及冠层蒸腾模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