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柿(Diospyros kaki L.)属于柿科柿属,为我国特产珍果,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类胡萝卜素是柿果实中主要的色素,其含量和组成决定了果实的外观色泽和商品性。本文以柿果实为材料,鉴定了柿果实主要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了46个柿品种果实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克隆了5个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并研究了相关基因在柿果实中的表达,分析了不同类型柿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差异及其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了9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分别是新黄质、堇菜黄质、9-顺-堇菜黄质、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β-隐黄质是柿果皮和果肉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占所有品种总有色类胡萝卜素的20-30%。不同柿品种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94.61±15.94μg/100g FW到1566.30±116.33μg/100g FW之间,其中β-隐黄质和玉米黄质占37.84-85.11%。不同品种RE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范围在8.62μg/100g FW到90.57μg/100g FW之间。除了品种之外,栽培的区域和成熟的阶段对于柿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RE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从柿果实中克隆了5个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分别是DkPSY、DkZDS、DkPDS、DkLCYB和DkBCH。其中,DkPSY和DkBCH获得DNA全长序列,DkPDS与DkLCYB得到cDNA全长序列,而DkZDS只分离到3′端的部分序列。DkPSY基因包含6个外显子与5个内含子,DkBCH基因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经过NCBI Blast的比对,发现这5个基因的核苷酸和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3、以‘小方柿’为材料来研究已克隆的基因在果实不同部位中的表达水平,5个基因在果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用于分析的5个基因中,DkBCH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基因。以‘富有’为材料来研究已克隆的基因在果肉组织发育期间的表达模式,DkPDS和DkZDS mRNA水平基本上持续增长,DkPSY和DkBCH mRNA水平在第4和第3阶段分别下降,然后再继续增长直至最大值,但DkLCYB mRNA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4、随着果实的发育,‘牛心柿’和‘西村早生’的果实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均较一致,只是数量上存在差异。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总量持续增加,且‘西村早生’一直高于‘牛心柿’。在果实成熟时,上游DkPSY、DkPDS、DkZDS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加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合成大量的番茄红素,但一方面番茄红素向叶黄质转变,可能是由于DkLCYE和DkLCYB表达水平较低,使得α-胡萝卜素和叶黄质含量很低,甚至在检测极限以下;另一方面番茄红素向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玉米黄质等转变,DkBCH基因大量表达引起了下游相关产物的积累量加大,特别是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9-顺-堇菜黄质,最终番茄红素的量却很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声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J]. 化工时刊 2019(12)
- [2].微生物源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 2020(01)
- [3].海带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条件[J]. 食品工业 2020(01)
- [4].柑橘类胡萝卜素累积机制、分析方法及其加工稳定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5)
- [5].‘皮球桃’及其突变体类胡萝卜素积累及相关关键基因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3)
- [6].类胡萝卜素应用的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 2020(04)
- [7].微藻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9)
- [8].柑橘叶片类胡萝卜素提取方法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02)
- [9].认识类胡萝卜素[J]. 新农村 2019(05)
- [10].4株海洋红球菌产类胡萝卜素分析及其全基因组测序[J]. 海洋学研究 2016(04)
- [11].云南抚仙湖产类胡萝卜素酵母菌的资源调查[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2)
- [12].萱藻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分析与鉴定[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2)
- [13].库特氏杆菌β-类胡萝卜素降解酶的酶学性质[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04)
- [14].类胡萝卜素降解方式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7(11)
- [15].皂化对枸杞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影响[J]. 食品工业 2017(06)
- [16].胡萝卜粉中提取类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7(07)
- [17].枸杞酒发酵主要代谢产物对类胡萝卜素降解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14)
- [18].玉米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J]. 核农学报 2017(10)
- [19].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功能分析[J]. 信息化建设 2015(12)
- [20].利用微藻提取类胡萝卜素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3)
- [21].甘薯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1)
- [22].沙棘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01)
- [23].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2)
- [24].几种常见的类胡萝卜素提取技术[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19)
- [25].动物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1)
- [26].枸杞及制品中类胡萝卜素与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9)
- [27].类胡萝卜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 2015(09)
- [28].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功能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 2014(12)
- [29].柑橘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30].浅析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化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