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捉”在上古汉语时期是动词,表“握、持、抓”义。中古汉语时期,由此基本义产生出许多引申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捉”常用于连动结构的第一动词,表示后面动作的某种方式,于是逐渐从动词向介词过渡。隋末唐初,表示工具义和处置义的介词“捉”出现,处置式的“捉”字句也随之产生。“捉”字句在唐代集中出现于反映中原、西北方言的王梵志诗和《敦煌变文集》中的个别篇章;宋代仅出现于带有闽语色彩的《朱子语类》,且用例有限;元代暂朱见到用例;明代吴方言材料和带有吴方言色彩的材料均有用例,尤其是《明清民歌时调集》中的用例数量可观;此后“捉”字句不再见于文献。现代汉语的安徽安庆方言、湖南益阳方言和宁乡偕乐桥话、江苏南通话中保留了“捉”字句的使用。但在有些方言中标记词“捉”发生了变化,如湖南益阳方言中标记词变为“捉哒”,南通话中标记词有时可以变为“捉叨”。“捉”字句最初作为一种中原、西北的方言句式,由北人随王室渡江南下时散播到属于同一古老方言的吴越、南楚、闽北等地,并逐渐与当地方言结合,从而得到了保留和发展。而像楔子一样插入其间的赣语和客家话在分裂吴越、南楚板块的同时,未曾保留“捉”字句的使用。自古深受吴语影响且偏居江海之端的南通话保留了古吴语的某些特点,至今仍有少量使用。“捉”字句因为它的方言特征及在与“把”字句的竞争中遭到淘汰,最终未在通语中出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变换的“把”字句的分类研究和语言建模[J]. 汉藏语学报 2015(00)
- [2].对越南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3].“把”字句的结构功能动因分析[J]. 汉语学习 2019(01)
- [4].事件句法视域下“把”字句与“使”字句的比较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6)
- [5].汉语致使句的语义推衍:以“使”字句和“把”字句为例[J]. 逻辑学研究 2018(01)
- [6].初级中文“把”字句教学策略四年改进研究[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8(01)
- [7].“把”字句习得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02)
- [8].和谐律管制下的“把”字句[J]. 汉语学习 2017(05)
- [9].从句法语义角度漫谈“把”字句[J]. 参花(下) 2019(08)
- [10].“把”字句对“没(有)”、“不”的选择性考察[J]. 学语文 2014(02)
- [11].“把”字句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学周刊 2012(03)
- [12].从“把”字句、“被”字句和存现句的浅析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以二语习得(SLA)为中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7)
- [13].基于焦点理论的留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0)
- [14].事件语义框架下的“把”字句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27)
- [15].用“把”字句表性质变化的必要性——以语言信息结构理论为基础[J]. 文教资料 2019(23)
- [16].“把”字句范畴属性的阐释[J]. 青春岁月 2018(07)
- [17].“把”字句[J]. 快乐语文 2018(09)
- [18].汉语“把”字句与葡萄牙语相应的句法结构的对比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1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研究[J]. 山西青年 2017(04)
- [20].“把”字句宾语句法性质研究综述[J]. 北方文学 2016(25)
- [21].对外汉语教学中否定式“把”字句偏误分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2)
- [22].中美两国初级汉语教材“把”字句练习设置的对比研究[J]. 课外语文 2016(20)
- [23].住在树洞里的怪物[J]. 小星星(低年级版) 2016(11)
- [24].最简方案下的“把”字句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02)
- [25].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 科学中国人 2017(08)
- [26].“形式焦点”理论指导下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设计[J]. 校园英语 2017(12)
- [27].“把”字句二语习得研究综述[J]. 牡丹 2017(03)
- [28].“把”字句和“被”字句[J]. 阅读 2017(Z8)
- [29].“把”字句语法教学课堂互动观察报告[J]. 长江丛刊 2017(24)
- [30].“把”字句补语语义指向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