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盐酸伊立替康(CPT-11)是一种水溶性的喜树碱类衍生物,已经被证实对结肠肿瘤和肺泡小细胞肿瘤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它的作用机理是依靠它内部的共价结构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和DNA之间来产生细胞毒性作用,阻止两条DNA单链的结合,使DNA与拓扑异构酶Ⅰ的复合物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对于所有的喜树碱类药物来说,这种抗肿瘤功能的发挥都依赖于结构中内酯环的完整性。但是在生理的pH条件下,内酯环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没有活性的羧酸类衍生物。因此,包括脂质体在内的很多药物载体技术都被用来保护内酯环的稳定性。保护其内酯环形式是将药物镶嵌在脂质体双分子层中或者将其包封在pH值较低的内水相中。将CPT-11包封在由硫酸铵提供的脂质体酸性的内水相中,有助于维持药物的内酯环形式。D-甘露糖是具有3,4-OH的单糖,能够被肺泡表面的活性蛋白A和D识别。所以在制备脂质体的同时添加D-甘露糖来修饰脂质体,能够使脂质体更多的浓集在肺部,增加脂质体的肺部靶向性。另一方面,在制备脂质体时加入一定量的十八胺除了可以调节脂质体表面所带电荷,使脂质体对主药的包封率增加,还可以防止脂质体之间相互聚集,增加脂质体在体外的稳定性。基于以上原因,本试验以CPT-11为模型药物,在制备脂质体时同时添加十八胺和D-甘露糖,使药物更多的富集在肺部,减少给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对肺部肿瘤的治疗指数。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确定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制备工艺和处方因素进行考察,得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和对包封率影响较大的处方因素。然后在上述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药物与磷脂质量比,胆固醇和磷脂质量比,十八胺和磷脂质量比,D-甘露糖和磷脂质量比作为四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每个试验选取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并进行极差分析,从而得出最佳处。对自制的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进行了初步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考察。质量评价部分包括对脂质体的pH值、外观、粒径分布、形态以及体外释放的考察。稳定性考察主要包括对原料药的影响因素考察,自制的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的影响因素以及渗漏率的考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HPLC的荧光检测法测定CPT-11在大鼠和小鼠体内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酸铵(0.075mol/L,加入1%的三乙胺收尾,用36%醋酸调pH值为4.0):乙腈=70:30;激发波长:375nm发射波长:53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以自制的CPT-11的溶液为对照,对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进行了大鼠和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通过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和处方因素的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加入硫酸铵体积为6ml,加入硫酸铵浓度为0.2mol/L,孵育时间为45min,孵育温度为60℃;最佳处方为磷脂200mg、胆固醇66mg、十八胺20mg、D-甘露糖20mg、主药10mg。影响因素试验中,CPT-11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度试验中,外观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在强光照射试验中,颜色稍有加深,但含量无明显变化;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在高温和强光照射试验中,外观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少量的黄色磷脂块状物析出。在体外释放的考察中,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释放介质中,48h的累积释放量小于70%。以自制的CPT-11溶液为参比制剂,自制的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为受试制剂,SD大鼠为试验动物,得出的AUC值分别为1.79(μg/ml)?h,36.03(μg/ml)?h。以自制的CPT-11溶液为参比制剂,自制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为受试制剂,小鼠为试验动物,进行组织分布的研究,得出的主要药动(?)结论:制备的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粒径分布较为集中,体外释放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光照和温度对制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应避光和低温保存。在大鼠体内试验表明,制备的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能够显著的保护药物的活性内酯环结构;在小鼠的体内试验表明,制备的D-甘露糖修饰的肺靶向盐酸伊立替康阳离子脂质体能够使药物更多的向肺部聚集,达到肺靶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