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球一体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冲击。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面临着逐渐衰落和消亡的危险。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当代建筑文化的使命。本文以关中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民居的聚落空间、建筑形态、细部构件和装饰等三个方面剖析。通过对关中地区有代表的民居的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质,并初步提出为现代地域建筑设计的有效思路,以供商榷。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资料从影响关中民居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方面入手,分析造成其地域特质产生和形成的基础。第二部分为形态分析,重点研究关中民居的聚落空间,建筑形态,细部构件和装饰等三个方面,并总结其地域建筑文化特质。第三部分为现实意义,结合现代地域建筑现代成功的案例,针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质,为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思路;同时提出对乡村新民居建筑设计的相关建议。论文最后结合西安地区的两个工程实践对传统民居现代传承做进一步的分析,对传统建筑文化继承与发展做出相关的初步探索。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课题的来源与背景1.2 国内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成果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研究对象及地域范围界定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1.4.2 研究对象地域范围的界定1.5 研究方法1.6 论文框架2 关中地区地理文化特质2.1 关中地区自然地理特征2.2 关中历史文化沿革2.2.1 仰韶时期2.2.2 周时期2.2.3 秦时期2.2.4 汉时期2.2.5 隋唐及以后2.3 关中的民俗艺术与关中传统民居2.3.1 民间剪纸2.3.2 泥塑艺术2.3.3 社火脸谱2.4 宗法等级、宗教信仰、风水思想与关中传统民居2.4.1 宗法等级2.4.2 宗教信仰2.4.3 风水思想2.5 小结3 关中传统民居的聚落3.1 关中传统民居的聚落空间形态3.1.1 聚落的来源及分析3.1.2 关中传统民居的聚落形态分析3.2 关中传统民居的总体布局3.2.1 关中传统民居的用地组织3.2.2 关中传统民居的村落布局3.3 关中传统民居的街巷空间3.3.1 居住性街道的街巷空间3.3.2 商业性街道的街巷空间3.4 小结4 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形态4.1 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特征4.1.1 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类型4.1.2 关中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的影响因素4.2 关中传统民居的空间处理4.2.1 亲切舒适的空间比例尺度4.2.2 分明的空间层次4.2.3 明确的空间等级4.2.4 具有美学意义的空间分隔与渗透4.2.5 传统特色的“灰空间”4.2.6 具有地方特色的庭院景观4.3 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造型4.3.1 关中传统民居的外观造型4.3.2 造型与功能的结合4.4 小结5 关中传统民居的构造结构与细部装饰5.1 关中传统民居的构造与材料5.1.1 结构构造5.1.2 建筑材料5.2 关中传统民居的细部构件5.2.1 门窗5.2.2 影壁5.2.3 屋顶5.3 关中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5.3.1 砖雕5.3.2 木雕5.3.3 石雕5.4 小结6 关中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现代传承6.1 现代地域建筑的设计理论6.1.1 关于“全球—地区建筑”6.1.2 现代地域建筑的涵义与特征6.1.3 地域性的决定因素6.2 传统民居建筑现代传承的实例研究6.2.1 国内传统民居现代传承的实例研究6.2.2 国外对传统民居现代传承的相关探索6.2.3 分析与总结6.3 关中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现代传承6.3.1 对传统民居原始朴素的生态观的反思6.3.2 对传统民居聚落形态的现代演绎6.3.3 对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概括提取6.3.4 对传统民居空间意境的追求6.3.5 对传统民居建构精神的再现6.3.6 对传统民居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灵活运用6.3.7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合理抽象反映6.3.8 对传统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与当代现实的结合6.4 关中传统民居对关中新民居的指导意义6.4.1 关中新民居的现状分析6.4.2 关中传统民居对关中新民居的影响6.4.3 国内乡村新民居建设的相关探索6.5 小结7 地域建筑实例分析7.1 书院门顺城巷改造工程7.1.1 项目概况7.1.2 基地文化背景分析7.1.3 建筑设计构思分析7.1.4 建筑设计手法分析7.1.5 总结与分析7.2 楼观台水竹苑度假山庄方案设计7.2.1 项目概况7.2.2 基地文化背景分析7.2.3 项目设计构思分析7.2.4 建筑设计法分析7.2.5 总结与分析7.3 小结8 结语8.1 本文的研究结论8.2 本文的研究不足致谢参考文献图表目录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关中地区论文; 传统民居论文; 地域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