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

《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身心失调的状况日益突出。虽然养生保健的文章、书刊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有效实践这些养生方法还是存在很大困难,各种疾病仍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急需找到能够将养生行为融入社会生活中的良好方法。先秦的儒道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他们包含了丰富的修心养性、养生延年的内容,其养生思想产生于对“道”的把握,对养生行为赋予社会意义,将养生行为融于社会生活,强调养生是手段、获得健康、有意义的人生是目的。《黄帝内经》作为医学著作,对养生的指导思想、实践原则都有详细论述,同时也有阐述社会生活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但对于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这些养生思想、实践原则,如何将这些养生理念融于社会生活,真正产生实在的效用,则没有专门详细的论述。很多文献认为先秦道家等先秦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有较大、较为直接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先秦儒家、道家、《黄帝内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的分析,以及对先秦儒家、道家主要著作和《黄帝内经》的内容研究,认为先秦儒家、道家、《黄帝内经》具有相同的成书背景、共同的哲学基础,而先秦儒家、道家都有入世思想、出世精神,只是先秦道家偏向于从对道的把握去认识社会、应对社会生活,而先秦儒家则是偏向于从日常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修炼精神境界,从而逐渐认识“道”、掌握“道”,超脱于物质,获得和乐安祥的生存状态。同时二者都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对身心修养具备精辟的论述。《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生命观养生观都认为天地化生万物,天道是万物都要遵守的规律。在此之上,《四书》提出配天命修天德,通过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生价值,得到身心的安乐;《黄帝内经》则提出人的生命活动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达到养生目的,从而获得身心的安乐。《四书》处处强调社会生活与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充满了人文气息。而《黄帝内经》的论述则以生命现象为基础,偏向于医学的客观从容的精神。同样是中和适度有节制、淡泊物欲、养人体之气,《四书》赞叹其品质,强调其道德意义,《黄帝内经》则强调其可以使形神统一、身心健康。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除了客观看待生命现象,还要在社会生活中从人生价值的高度认识生命的意义,养生才具备价值与可操作性。所以将医学与人文相结合,才是完整的养生体系。因为研究时间与研究经费的限制,本课题选择《四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整理,认为《四书》的修身思想能够促进《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四书》与《黄帝内经》共同的成书背景《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四书》属于春秋至战国时期的作品,百家争鸣,各学派即有各自的观点,又相互影响,具有共同的哲学背景和社会背景。当时社会道德衰败、民本政治、私学建立,文化上形成了宇宙自然大生命观,人们体悟“道”——宇宙的规律,才可以掌握天地间的无穷智慧,可以知自然,知社会,知人事,知养生。思想家们主张恬惔、虚无,不要对外物过于贪著而背道、伤德、伤生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黄帝内经》顺应天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来养生的思想和保养精神、保持内心世界安和、不被外物驭使的社会生活主张及养生观念。二、《黄帝内经》的生命观与养生观人(万物)由天地所生,人的生命之气与天地(自然界)之气相通应,生命存在于气的运动变化。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中和有节,调养形神,在社会生活中恬惔虚调养身心,重视生命之气的调养。三、《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生命观及养生观的联系与区别都认为天地化生万物,天道是万物都要遵守的规律,《黄帝内经》强调遵守大自然的规律,达到养生目的,从而获得身心的安乐,《黄帝内经》以生命现象为基础,以医学的客观态度,追求形神统一、身心健康。《四书》则主张配天命修天德、修养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使身心安乐,强调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充满人文气息,追求道德意义,社会价值。四、《四书》相对于先秦道家在指导养生实践上的优势《四书》与先秦道家都认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遵循共同的“道”,主张淡泊物欲,追求与道相应的本真境界。《四书》从生命的社会价值引出保养生命的意义,从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角度把握生命的价值,而先秦道家从生命的自然性理解生命的社会属性,从道的本原阐述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与规则。《四书》相对于先秦道家在指导养生实践上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重视社会生活实践。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的方法有:研习经典书籍,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大自然的规律,实践社会伦理道德规范。3.指出了“君子”应当追求的人生境界,并且提供了具体的社会道德实践规范。4.论述了养生与社会生活、道德修养的关系。五、结合《四书》的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养生实践发展现代养生1.《四书》修身方法可以充实《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主张实践道德,追求人生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3.《四书》修身思想在养生方面的不足:基本未涉及“阴阳”“五行”的概念;偏重道德修养。4.《四书》的修心养德方法与《黄帝内经》养生(神)方法的比较《黄帝内经》的主要养神方法有:淡泊物欲,遵守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遵守阴阳平衡的规则,调节情绪养五脏,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伦理道德调养身心。《四书》的修心养德方法与《黄帝内经》养生(神)方法都主张淡泊物欲,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从而达到调节情绪、调养身心的目的。不同的是《四书》的修身方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通过学习、实践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而《黄帝内经》则指出生活起居情绪调节都要顺从四时阴阳的变化,遵守阴阳法则。5.《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养生观结合对发展养生的启示(1)《四书》主张在社会生活中淡泊物欲,成就养生(2)《四书》指出了道德修养对于养生的重要性(3)《四书》认为养生的目的是成就德行(4)《四书》修身与养生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5)《四书》的修身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6)《四书》的修身思想可以促进建立健康人格(7)《四书》的修身思想可以促进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8)《四书》修身思想可以指导实践《黄帝内经》的中和养生观(9)《四书》的修身思想可以促进理解与实践“恬惔虚无”的养生观(10)《四书》主张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认识世界,把握真理,提高精神境界。6、如何在现代社会应用《四书》的修身思想促进《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1)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应用《四书》的修身方法重视文化熏陶,从人文角度了解自然与社会,从而认识大自然,保护环境,处理好心与物的关系,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理解天人一体的哲学,提升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而不只是掌握专业技能。发挥个人的潜能。加强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和学习,完成好个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及养生的意义,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重视个人成长,重视心灵环保与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2)《四书》的修身方法与《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的结合应用将追求人的真诚本性与遵守阴阳法则相结合认识“道”,将阴阳五行的养生之道注入社会生活的活力《黄帝内经》认为情绪直接影响五脏的健康,一方面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可以知道情绪与五脏气血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伦理道德的学习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树立建康的人生观,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进行道德修养,从而做到情绪安和,使五脏安定,身体健康《四书》论述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在社会生活中格物致知的具体方法。对周围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其结果必然对身心产生正面影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结论将医学与人文相结合,才是完整的养生系统。将《四书》的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将会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养生体系,《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才更有活力与可操作性。对于古人的东西,当然不能照搬,我们既要学习古人尊重大自然、天人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也要注意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将养生实践做好。本研究创新点:1、提出要通过学习《四书》的修身思想来理解和认识《黄帝内经》的养生观2、提出了根据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应用《四书》修身思想的具体方法3、提出了《四书》的道德修养与《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相结合构成系统养生体系的具体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四书》与《黄帝内经》共同的成书背景
  • 一、社会背景
  • (一) 道德衰败
  • (二) 民本政治
  • (三) 私学建立
  • 二、文化背景
  • 三、思想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与养生观
  • 一、《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 (一) 人(万物)由天地所生
  • (二) 人的生命之气与天地(自然界)之气相通应
  • (三) 生命存在于气的运动变化
  • 二、《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 (一) 顺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
  • (二) 中和有节,调养形神
  • (三) 恬惔虚无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养生之道
  • (四) 调气养生
  • 第三章 《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生命观及养生观的联系与区别
  • 一、《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生命观的联系与区别
  • (一) 人与万物由天地化生
  • (二) 人与天地相通应
  • 二、《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养生观的联系与区别
  • (一) 中和有节,调养形神
  • (二) 恬惔虚无修德养心
  • (三) 调气养生
  • 三、《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生命观养生观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四书》相对于先秦道家在指导养生实践上的优势
  • 一、《四书》与先秦道家生命观的比较
  • (一) 相同之处
  • (二) 不同之处
  • (三) 相互的联系
  • 二、《四书》相对于先秦道家在指导养生实践上的优势
  • 第五章 结合《四书》的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养生实践发展现代养生
  • 一、《四书》修身方法可以充实《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
  • (一) 《四书》具体的修心方法
  • (二) 《四书》具体的养德方法
  • 二、《四书》修身思想的特点分析
  • 三、《四书》修身思想在养生方面的不足
  • (一) 基本未涉及"阴阳""五行"的概念
  • (二) 偏重道德修养
  • 四、《四书》的修心养德方法与《黄帝内经》养生(神)方法的比较
  • (一) 《黄帝内经》的主要养神方法
  • (二) 《四书》的修心养德方法与《黄帝内经》养生(神)方法的比较
  • 五、《四书》修身思想与《黄帝内经》养生观结合对发展养生的启示
  • (一) 养生在《四书》中的地位
  • (二) 《四书》修身思想有助于实践《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 六、如何在现代社会应用《四书》的修身思想促进《黄帝内经》的养生实践
  • (一) 在现代社会应用《四书》的修身方法促进养生实践符合时代的需要
  • (二) 《四书》的修身方法与《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的结合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读《黄帝内经》[J]. 炎黄纵横 2017(06)
    • [2].《黄帝内经》体育养生思想探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1)
    • [3].《黄帝内经》痹病证治发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22)
    • [4].试论《黄帝内经》中的“形劳”[J]. 吉林中医药 2019(12)
    • [5].《黄帝内经》对脱发的认识[J]. 江西中医药 2020(01)
    • [6].《黄帝内经》“荣在骶也”考释及其对针刀督脉刺骨术的指导意义[J]. 新中医 2020(02)
    • [7].《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及其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19(08)
    • [8].2019年度黄帝内经品牌盛典隆重开幕[J]. 中国酒 2019(12)
    • [9].《黄帝内经》隐喻产生原因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1)
    • [10].让中医经典“活”在当下——从《黄帝内经》研究谈起[J]. 中医学报 2020(03)
    • [11].郁证发微(四十二)——郁证《黄帝内经》论[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1)
    • [12].文树德、李照国《黄帝内经》英译描写研究[J]. 北极光 2020(01)
    • [13].黄帝内经是书,也是酒[J]. 中国酒 2020(01)
    • [14].《黄帝内经》英译版本考证[J]. 上海翻译 2020(02)
    • [15].全国黄帝内经学科状况调研报告[J]. 中医教育 2020(02)
    • [16].论《黄帝内经》“和”的健康观[J]. 中医药文化 2020(02)
    • [17].《黄帝内经》“汗”理论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18].《黄帝内经》修辞英译之“情理交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19].《黄帝内经》疫病发病与防治理论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4)
    • [20].《黄帝内经》“真气”本根论思想形成脉络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21].《黄帝内经》“治未病”在阈下抑郁防治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 2020(02)
    • [22].《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J]. 中国道教 2020(02)
    • [23].《黄帝内经》英译本海外受众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8)
    • [24].释《黄帝内经》中的“瘅”[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5)
    • [25].民国名医基于《黄帝内经》构建中医分学科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5)
    • [26].五音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J]. 中医学报 2020(06)
    • [27].基于《黄帝内经》中“气象医学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9)
    • [28].新安理学对《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之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6)
    • [29].《黄帝内经》体质分类解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 [30].《黄帝内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之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标签:;  ;  ;  ;  

    《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