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承娟(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林丰乡中心小学校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075-0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无所适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给孩子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即: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比让学生死记答案要好。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呢?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我校的教改课题,就小学数学课改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
认知理论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景,把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真实生活的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再现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去探索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可以将“小小商店”通过多媒体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模拟的购物情景,吸引着学生。大多数学生已有购物的经验,再由教师抽象出来,学生一起来讨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从而归纳出算法。
2、创设问题思考的情景
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思维的动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有效方法。好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出示一张长方形彩纸,问,老师要在这张长方形彩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彩纸作纸花,该怎样剪?学生通过思考、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讨论等方式,在长方形彩纸上剪出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教学中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很具吸引力,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合作交流,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3、创设争论的情景
争论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在争论的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思考问题更广更深。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扮演“争论诱发者”的角色,要让学生通过对有价值的问题去深思,去讨论。例如教学统计知识后,出示一个商场某年下半年电饭锅和空调各月销售量的曲线统计图,在分析比较两种电器半年的销售量时,有的学生说,电饭锅的销售量多,有的学生说空调的销售量多,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理由,通过争论,学生深刻理解怎样去观察、分析数据。探索出可以“移多补少”或“计算”等方法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需要这样的争论,因为争论是不同思维活动互相碰撞的表现。在争论中,不但能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4、创设体验错误的情景
在研讨课中,很多老师认为课堂中学生如果出错的话,就说明教学不成功。其实,学生出错未必不是好事,课堂往往因为出错而精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错误中反馈到自己的教学,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如在教学除法时,学生计算481&pide;4﹦1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验算12×4﹦48发现了错误,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够商1时用0占位”。
5、创设游戏的情景
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在快乐的氛围学习。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特点,在游戏中,学生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引导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摸球、猜球等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提高加深的过程。这种游戏的情景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二、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的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形式丰富多样。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模拟联谊会的轻松、愉快情景,既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又带有一定趣味性,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练习安排:对应练习——实际操作——辨析练习——提速练习——应用深化等,有利于学生对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巩固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的最后一题,不但对本课知识进行了检查,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生活中的数学”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三、采用多方位的自主学习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