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冯小刚的电影,从票房上来讲,几乎无一失手。从最初的贺岁喜剧,到多种类型的尝试,每一次都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冯小刚电影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中国电影品牌。冯小刚的电影品牌是怎样构建起来的呢?本论文从他的电影作品着手,沿着他的电影之路进行探索。从冯小刚电影品牌初始、成长、成熟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他成功的原因。冯小刚是中国内地开创贺岁档期的先驱者,冯氏贺岁喜剧片是冯小刚电影品牌中最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除了贺岁喜剧,冯小刚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拍摄不同类型的电影,有古装片、战争片、灾难片等。这些风格类型迥异的电影,增强了冯小刚电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冯小刚电影品牌构建的成因和要素。这其中包括冯小刚的个人努力和坚持,编剧对冯小刚的影响,演员的选择,背后的商业推手——华谊兄弟等章节,进而总结出冯小刚电影品牌的特征,指出冯小刚电影的研究价值和启示。本文结合冯小刚各个时期的电影作品,对冯小刚电影品牌的构建进行了论述。冯小刚注重商业票房,严格把握大众文化的特点,坚持平民化的创作路线,采用合理有效的市场运作和营销手段,逐渐发展为一个著名的品牌。冯小刚的电影经过多年的实践,做到了“三位一体”,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又能获得不错的票房,同时还能具有一定艺术性。研究冯小刚的电影品牌,总结他电影成功的秘诀,研究和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英意识平民化——冯小刚影视作品的改编原则[J]. 当代电影 2019(11)
- [2].“跨界帝”冯小刚的幽默连环炮[J]. 思维与智慧 2018(08)
- [3].冯小刚能否划动春晚这艘船[J]. 曲艺 2013(08)
- [4].冯小刚的电影观及其艰难转型[J]. 艺术广角 2017(01)
- [5].冤还是不冤?——从冯小刚“潘金莲”式的“冤”营销谈起[J]. 中国广告 2017(01)
- [6].从语言对性别角色的建构看冯小刚的第三种幽默——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J]. 电影评介 2017(04)
- [7].冯小刚的“变”与“不变”——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的冷思考[J]. 百家评论 2017(02)
- [8].2017年9月 大陆上映电影推荐[J]. 台声 2017(18)
- [9].冯小刚:虽已花甲,仍觉得自己像一个孩子[J]. 人人健康 2018(03)
- [10].我眼中的冯小刚[J]. 幸福 2018(02)
- [11].冯小刚:终究是老了[J]. 东西南北 2018(05)
- [12].趁我们还年轻[J]. 中华环境 2016(12)
- [13].动态[J]. 电影世界 2016(12)
- [14].中国天才惊艳世界[J]. 新民周刊 2016(47)
- [15].面孔[J]. 时代人物 2016(12)
- [16].《老炮儿》:当代中国人的集体焦虑[J]. 大众心理学 2016(12)
- [17].老炮儿还是老泡儿[J]. 读者(原创版) 2016(02)
- [18].“互撕”背后的潜规则与明规则[J]. 法律与生活 2016(24)
- [19].冯小刚手撕王思聪:别用你的不朽绑架别人的利益[J]. 齐鲁周刊 2016(42)
- [20].爱你最后的方式[J].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16(11)
- [21].冯小刚的圆和李安的120帧[J]. 今日重庆 2016(12)
- [22].冯小刚: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J]. 记者观察 2017(01)
- [23].饥饿的发现[J]. 中学生 2017(06)
- [24].“潘金莲”状告冯小刚[J]. 杂文选刊 2017(05)
- [25].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中国式妥协:冯小刚的方与圆[J]. 普洱 2017(01)
- [26].广东女子潘金莲起诉冯小刚等侵权[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05)
- [27].北海道:日本最红的雪之国[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04)
- [28].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J]. 东西南北 2017(02)
- [29].重返·狼群 没有章法 没有技巧 却打动了冯小刚[J]. 电影 2017(06)
- [30].冯小刚举办演员“素颜鉴面会”[J]. 电影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