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

区域经济失衡已严重制约了江苏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江苏“两个率先”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苏北。苏北与苏南经济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有利于增强苏北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在分析产业集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基础上,总结苏北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发达、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成败得失,结合苏北工业化的基础及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论证基于产业集群推动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探讨具有苏北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以期为苏北以及其他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本文借鉴了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理论、区位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新产业区理论、新竞争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分析过程。通过分析第三意大利、拉丁美洲、印度、浙江、广东等国内外发达、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培育促进产业集群的区域文化环境;推动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的建设。从苏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大开放战略条件下,实施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战略是苏北地区实施赶超战略的关键。苏北地区的工业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面临诸多的障碍。具体表现在: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现象比较严重;科技、教育投入不足;人力资本质量不高;城市化水平低,对工业化推动作用有限;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持;本土创业投资不足。多年来,苏北发展战略更迭频繁,战略布局存在诸多局限性,故而对苏北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发展产业集群则与苏北发展战略相辅相成,有利于推动苏北优势产业的形成;有利于促进苏北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增强苏北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苏北区域经济竞争力。江苏的产业集群尽管大多数集中于苏南地区,但近年来苏北也有一些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竞争力。一批以资源、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正成为苏北产业发展中的亮点。不过总体来看,苏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集群的规模过小、数量过少;集群所依托的支柱、主导产业竞争力弱,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各地之间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落后,不少地区仅仅形成了企业的集聚而非产业的集聚;专业市场建设滞后,中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集群发展所需的外部支持机制难以形成或发挥作用。根据阿尔弗雷德·韦伯等人的观点,地理因素是产业集群萌芽的推动力,特殊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资本优势、劳动成本等区位因素在集群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苏北产业集群的大发展,已经具备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从内因来看,优越的区位、资源条件,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逐渐壮大的主导/支柱产业使产业集群发展具备了必须的基础条件。首先,苏北地区各种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推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集群、农副产品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次,人力资本存量和流量水平是产业集群生成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要素。苏北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产业集群获得高校及其研发力量的支持创造了条件。再次,苏北五市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或主导产业,并且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和企业核心。从外因来看,政府支持、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FDI给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帮助,集群的产生就会很艰难,甚至有可能夭折。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集群的形成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积极营造区域发展的创新环境;促进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创新;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挖掘集群内潜在的创新资源。江苏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苏北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扶持是推动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政治优势。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下,苏北地区近年来吸引了来自国内发达地区的大量资本。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苏北地区可以移植发达地区产业链,借鉴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能够吸引配套企业或产业跟进,“复制”外资原栖居地的产业集群模式。同时,FDI能促进产业集群与外部的交流合作,加速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转移和外溢,其学习效应可以扩散到本地企业。来自苏南、广东等地区的经验表明,FDI的支持是推动外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苏北地区在吸引FDI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外大企业、大项目的进入。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外源型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结合FDI的引入,积极推动本地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协作,使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增强。本文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整体上优化苏北产业结构,推动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波特认为,政府是创造生产要素的发动机制。短期内来看,政府引导还是苏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但从长期来看,苏北地方政府必须致力于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政府的传统重要角色是创造和提升生产要素,所以,应根据产业发展的基础及未来产业布局的要求,科学规划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各地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依托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此外,要加强教育、培训、研发,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氛围,积极推动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当然,各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认识到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要准确定位,避免“缺位”和“越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4 论文研究框架和可能的创新点
  • 1.4.1 论文研究框架
  • 1.4.2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产业集群基础理论及相关的研究综述
  • 2.1 产业集群基础理论
  • 2.1.1 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
  • 2.1.2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
  • 2.2 国外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演进
  • 2.2.1 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理论
  • 2.2.2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 2.2.3 古典区位理论
  • 2.2.4 新经济地理学
  • 2.2.5 新产业区理论
  • 2.2.6 新竞争经济理论
  • 2.3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
  • 2.3.1 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概况
  • 2.3.2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研究
  • 2.3.3 关于苏北产业发展的研究
  • 2.3.4 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简单述评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借鉴
  • 3.1 "第三意大利"模式
  • 3.1.1 "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 3.1.2 "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 3.2 拉丁美洲产业集群发展
  • 3.2.1 拉丁美洲产业集群的类型
  • 3.2.2 拉丁美洲产业集群典型案例
  • 3.2.3 拉丁美洲产业集群存在的不足
  • 3.2.4 拉丁美洲产业集群的启示
  • 3.3 印度纺织产业集群
  • 3.3.1 提若普尔(Tiruppur)纺织业集群
  • 3.3.2 卢迪亚纳(Ludhiana)纺织集群
  • 3.4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
  • 3.4.1. 浙江典型产业集群
  • 3.4.2 浙江产业集群的特征
  • 3.4.3 浙江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 3.5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
  • 3.5.1 广东典型产业集群
  • 3.5.2 广东产业集群的特点
  • 3.5.3 广东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苏北发展战略演变及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 4.1 苏北工业化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 4.1.1 对苏北工业化水平的测度
  • 4.1.2 苏北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障碍
  • 4.2 苏北区域发展经济战略演变及存在的问题
  • 4.2.1 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 4.2.2 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产业集群推动苏北发展的必要性
  • 第5章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内因
  • 5.1 苏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
  • 5.1.1 苏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5.1.2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2 推动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因
  • 5.2.1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资源条件
  • 5.2.2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人力资本条件
  • 5.2.3 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基础
  • 第6章 推动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因素
  • 6.1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支持
  • 6.1.1 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 6.1.2 江苏省政府对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
  • 6.2 苏北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 6.2.1 发达地区(以苏南为例)产业向苏北转移的必要性
  • 6.2.2 苏北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
  • 6.2.3 发达地区向苏北的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 6.2.4 苏北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 6.3 FDI对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 6.3.1 苏北吸引FDI的现状
  • 6.3.2 FDI对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 第7章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及对策建议
  • 7.1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7.1.1 苏北产业整体布局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
  • 7.1.2 苏北地区重点产业集群的建设
  • 7.2 推动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 7.2.1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产业集群发展
  • 7.2.2 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7.2.3 积极发展主导产业
  • 7.2.4 实施制度创新
  • 7.2.5 加强教育、培训、研发,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 7.2.6 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平台
  • 7.2.7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1)
    • [2].探讨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财经界 2019(35)
    • [3].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 [4].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5].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08)
    • [6].区域经济、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水平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20(01)
    • [7].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A2)
    • [8].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 市场研究 2019(12)
    • [9].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01)
    • [10].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挑战[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11].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J]. 人文天下 2019(23)
    • [12].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2)
    • [13].服务区域经济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中国商论 2020(05)
    • [14].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1)
    • [15].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J]. 商讯 2020(11)
    • [16].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经界 2020(11)
    • [17].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04)
    • [1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8)
    • [19].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11)
    • [20].环境污染和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 2020(06)
    • [21].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 西部学刊 2020(06)
    • [22].太平洋联盟:拉美区域经济合作新引擎[J]. 经济论坛 2020(05)
    • [23].试论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1)
    • [24].区域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 商讯 2020(18)
    • [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三维演化”框架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03)
    • [26].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几何[J]. 人力资源 2020(10)
    • [27].以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02)
    • [28].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审计观察 2019(02)
    • [29].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审计观察 2019(02)
    • [30].跨境电商发展重塑新时代区域经济新格局[J]. 审计观察 2019(02)

    标签:;  ;  ;  

    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