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新疆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重症医学科841100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临床治疗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连续性气道通气外加压力支持模式,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的有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PaO2/Fi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于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上选取不同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治疗的效果均比较好。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重症胸部损伤;机械通气模式

通常老年人的胸部出现重症损伤后,由于遭受挤压或者暴力撞击会使其胸部的轮廓被完整性破坏,从而导致胸壁因软化形成连枷胸[1]。此外,老年人肺部挫裂伤也会使其肺部极易引发出血性的水肿,对患者正常通气弥散的能力造成影响[2]。本次主要探析我院100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临床疗效,现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55例为男性,有45例为女性,其中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最小的为62岁,最大的为87岁,平均年龄为(65.98±4.24)岁;实验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最小的为63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65.28±4.87)岁。其中48例交通事故;26例砸伤;16例挤压伤;10例坠落伤。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②年龄高于60岁;③严重创伤且评分高于等于20分。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可相互比较。

1.2方法

本次所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预防感染和吸氧措施,同时对肺水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确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后利用呼吸机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选取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口气管进行插管,高于72h便切开气管,使用Siemens型呼吸机,将潮气量控制在5ml/kg-8ml/kg左右,同时氧的浓度保持在0.4-0.6,峰值流速为40L/min,设定呼吸的频率在每分钟12次-25次。应用常规呼气末正压5cmH2O-15cmH2O,此外,呼吸比在1:1或1:2。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方式选取连续性气道通气外加压力支持模式。给予患者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提供给患者基本的氧合,尽可能防止肺部损伤,氧合需以最小的容量与压力、最低量的吸氧浓度来保证。选取小潮气量进行通气,即5ml/kg-8ml/kg,确保呼气末的正压在5cmH2O-10cmH2O;此外,吸氧的浓度需低于0.6,保证血氧的饱和度高于或等于90%;并且氧分压高于7.98kPa。

2h内对患者血气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1.3评价(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其中血气的指标主要包括PaO2(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PaO2/FiO2(氧分压/吸氧分数)。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治愈:患者的体征和血气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标准;好转:患者体征和血气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没有达到正常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值检验,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有38例(76%)痊愈,12例(24%)好转,无死亡;对照组患者有36例(72%)痊愈,13例(26%)好转,1例(2%)死亡,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治疗护的PaO2、SaO2、PaCO2和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的比较有统计学的有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后再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较高,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危害。一般来说,因失血导致的休克会使器官与组织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氧和缺血症状,外加手术麻醉用时过长以及液体过多的输入便会使患者心肺的负担被加重,由此,患者在2d内常常会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在临床治疗中,呼吸机治疗这些类型的并发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临床机械通气的模式过于多,因此合适有效的模式选取对患者治疗的意义重大。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在治疗时设置的参数均各不相同,但其治疗的效果却较为接近,这与姚园场[4]所报道的结果一致。此外,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实验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要好,由此可见,临床医师要对患者呼吸机的参数进行正确的估计,利用每种呼吸机的优势,提供给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尽最大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玉习柱.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8):34.

[2]张鸣.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31-32.

[3]罗毅,王健屹,李熙等.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5(8):2090-2091.

[4]姚园场.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260-261.

标签:;  ;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