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侦查启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程序规制,理性进路
侦查启动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张根平,蔡艺生[1](2018)在《论我国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的理性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型立案程序作为我国侦查启动程序,体现出比较强烈的回应式侦查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犯罪类型和特点逐步变化,传统的侦查启动程序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毒品犯罪等组织化、智能化、隐蔽化的犯罪时表现出比较大的弊端,为适应侦查工作的需要,我国应当建设完善的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然而,主动侦查在我国的实践应用虽已取得重大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关于主动侦查的程序立法还有所欠缺,且在程序构造、立案标准、审查立案、立案监督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我国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的理性进路应当是从程序规范和程序规制两个方面着手。就我国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的规范路径而言,可从程序设计、立案标准、初查、监督等方面改进;就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的程序规制而言,可从案件范围、事实条件、备案审批、证据审查等方面改进。(本文来源于《江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翟兰云,陶运梅[2](2017)在《破解“辣椒水谜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辣椒水喷射江某面部,阻止其反抗,并与他人一起殴打江某,致其重伤。犯罪嫌疑人潘红权自首后始终咬定,江某被砍倒后他才向其喷射辣椒水,而江某则坚称有人向其喷射辣椒水在先。由于案发夜间,光线昏暗,场面混乱,在案证据无法证实二人谁在说谎。江苏省盐城经济(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7-11-09)
刘孟尧[3](2016)在《论侦查人员出庭启动程序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有助于法官做出公正的事实认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之规定,侦查人员出庭程序的启动方式主要有检察院提请通知、法院通知以及侦查人员要求叁种,而辩方在这一问题上却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法律应当赋予辩方以启动权,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侦查人员出庭率,也有助于控辩平等对抗。(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18期)
蔡艺生[4](2016)在《程序保障视域下的隐匿身份侦查启动及其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止对毫无犯罪嫌疑的公民进行隐匿身份侦查,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要求隐匿身份侦查的启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事实和证据条件。隐匿身份侦查的启动一般要考虑事实要件、审批主体和审查内容。对此,我国的相关规范较为松散,甚至缺失。在启动上,世界各国都权衡隐匿身份侦查所可能带来的效益和造成的风险,进行区分应对。在目前立法背景下,我国对隐匿身份侦查必须有所区分,并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我国隐匿身份侦查启动的事实要件应该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应当将隐匿身份侦查的授权,和实施非法行为的授权区分开来,区分情况,分类审批。隐匿身份侦查启动的审查不仅需要对事实要件进行审查,还需要把握启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周燕[5](2014)在《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启动程序与作证范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做出了明确规定,该规定对于保障人员,遏制非法取证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启动程序及作证范围浅作探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中旬刊)》期刊2014年10期)
王旭滢[6](2014)在《论侦查程序——侦查启动程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侦查启动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将世界各国的侦查启动程序分为程序型启动模式和随机型启动模式两种。现今大多数国家采取随机型模式,我国受前苏联影响,设立"立案"程序就属于典型的程序型启动模式。通过分别对两种模式的分析考察,发现我国程序型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因而对完善我国侦查启动程序改革提出几点针对性意见。(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下旬)》期刊2014年07期)
徐凯[7](2014)在《浅析我国侦查启动程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侦查程序的启动模式可分为随机型启动模式和程序型启动模式。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启动程序属于程序型启动模式,具有案件输入功能、屏蔽功能和分流功能等。但在实践中,由于立案标准的设置不符合认识规律,导致立案前行为性质不明确,侦查启动随意和大量犯罪黑数的产生。随着我国犯罪形势的变化和法制环境的优化,立案程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总体看,完善我国侦查程序启动的思路有叁种,即采取随机启动模式,实行司法审查制度,按"警检一体化"改造侦查启动模式,完善现行侦查启动程序,目前第叁种方式较为可行。(本文来源于《西安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保生,张伟[8](2013)在《关于侦查人员出庭的启动程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57条第2款关于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的规定,对于保障人权、遏制警察特权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司法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该规定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中的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以下简称:侦查人员)出庭制度,对于(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3-08-21)
缪晓琛[9](2013)在《走私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走私犯罪侦查启动过程中,存在着到案措施难以落实、搜查功能难以发挥、案件经营难以开展、技侦手段难以运用等难点。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包括缉私侦查在内的侦查工作采用的是程序启动型模式,同时由于走私犯罪和缉私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缉私侦查启动工作更易陷入困境。为适应打击走私犯罪的需要,应当将程序启动型转为随机启动型侦查模式,同时对相关的配套措施予以完善。(本文来源于《犯罪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顾剑[10](2013)在《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针对我国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中“以人立案”导致刑事诉讼法立案程序虚置、初查制度法律定性不明并呈滥用和扩大适用的趋势出发,指出此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刑诉追诉程序低效率,更是违背了新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要求。继而本文从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概念、基本内涵,并尝试将当下侦查启动程序类型化成两种模式:一是程序启动型,二是随机启动型。接着本文尝试从制度演变历史过程出发,分析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两次演化:以人启动,并逐渐引入初查机制、以事立案机制。然后针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问题,指出该制度改革是符合制度逻辑自洽的需求和解决初查制度法律定性问题的需求。随后,本文引出制度重构的两大核心问题:随机性因素和程序性因素如何选取和配套机制如何完善问题,以为下文提出重构的模型做铺垫。最后,本文通过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要素的解构重构,提出了立足于当前模式的初阶改革,即我国现行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多层级建构。再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立足于长远考虑的进阶改革,即我国职务犯罪随机型侦查启动模式的建构。通过比较现阶段及未来可能的几种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模式,以期为立法选择提供一些思路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5-10)
侦查启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辣椒水喷射江某面部,阻止其反抗,并与他人一起殴打江某,致其重伤。犯罪嫌疑人潘红权自首后始终咬定,江某被砍倒后他才向其喷射辣椒水,而江某则坚称有人向其喷射辣椒水在先。由于案发夜间,光线昏暗,场面混乱,在案证据无法证实二人谁在说谎。江苏省盐城经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侦查启动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根平,蔡艺生.论我国主动侦查启动程序的理性进路[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
[2].翟兰云,陶运梅.破解“辣椒水谜团”[N].检察日报.2017
[3].刘孟尧.论侦查人员出庭启动程序的完善[J].法制博览.2016
[4].蔡艺生.程序保障视域下的隐匿身份侦查启动及其限制[J].社会科学研究.2016
[5].周燕.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启动程序与作证范围的探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
[6].王旭滢.论侦查程序——侦查启动程序探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
[7].徐凯.浅析我国侦查启动程序[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
[8].张保生,张伟.关于侦查人员出庭的启动程序的探讨[N].法制日报.2013
[9].缪晓琛.走私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J].犯罪研究.2013
[10].顾剑.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