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思考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思考

陈魁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和评价能力,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为学生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168-01

写作是一个从认识世界到认识自我,再到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词汇储量不足,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为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一项比较困难却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新课改要求背景下,不断探索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那么,该如何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开放型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开放型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让“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而开放型的课堂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在开放型的作文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教师机械地讲评方式也不再适应课堂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的自主发挥。课堂上,老师引出话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各自的观点。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会观点鲜明,文思泉涌,不用再愁无话可写了。比如在《我是这样读书的》作文课上,教师先通过某位名人读书的故事引出话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过程和体验。只有学生自己的读书经历,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真正明白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样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做到有话可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板书教学的方式。板书教学虽然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即兴发挥、彰显教师个性等优势,但是在形象化地展示、情境创设、多感官刺激等方面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有效打破这些局限,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情境创设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撼动的作用,这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条件之一,如果在写作中学生无法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中,那么就无法开阔其思维,也难以获得写作灵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枯燥乏味毫无文采,甚至会偏离主题不知所云。而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给出写作主题后,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影视资料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学生在图像和声音的双重刺激下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之中,写作时便能心领神会,直奔主题。比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写作时,教师课前在网上搜集一些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生在这些图片、视频的刺激下,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以及毁灭的原因,这样就能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下笔写作时感触就会更加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更能打动人心。

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作文的生命之源,写作时如果没有素材做依托,学生就会凭空捏造甚至是无从下笔,即使能勉强完成写作任务,但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平淡无奇,毫无见地,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有主动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获得写作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在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生活体验以及教材中,都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其一,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搜集相应的课外书籍,学生阅读之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形成写作素材。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尽相同,所以阅读的感受和观点也会各具特色,积累的素材自然各有千秋。而学生在课程上的相互分享,又能实现阅读内容的共享,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1]。其二,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培养实践能力,而且还能获得不少写作素材,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做好记录,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等到写作文时就成为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其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并让学生将这些经历与体验当做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学生利用这些素材并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意义重大。生本理念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1]。在写作时,教师按照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构思方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一是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来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写作中去,而不是强迫他们写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来打击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二是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权,不干涉他们的写作行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这样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写作质量。三是语言要有个性化。语言个性化,并不是说在写作中写方言、写土话。而是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的语言,或朴素,或绚丽,或幽默。要让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最主要的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平时可这样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出一道作文题,进行片段训练,要求学生不能使用题目中的某个字眼。如“昨天的风真大”,写100字左右,要求学生不要用到“大”字。有学生这样写:昨天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刮起了一阵风,地上塑料垃圾袋和许多杂物都被卷了起来,在空中乱舞;打着伞的人,猛地连人带伞都被刮到在了路边;骑单车的人们弓着背,双手紧紧握住车把,双脚用力蹬着脚踏,在风中艰难地前进;回到家,我开门时,铁门“呯”的一声被风撞开了,我走进屋里,用肩顶住门,才把门关起来!文中无一字提到风“大”,而风“大”的意思处处都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四是情感个性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作文的灵魂。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样才可以实现作者和读者的心灵交流。我手写我心,情真而意切,才能感动读者。教师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实质上也是对学生选择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殷惠娣,斯春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2):218

[2]刘长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策略[J].速读(上旬),2019,(2):111.

标签:;  ;  ;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