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由初中到大学本科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状况,针对当前中国青年初次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革教育体系与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促进青年毕业生顺利实现初次就业。青年就业问题事关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对青年就业予以特别的重视。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步阶段,也是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开始。由于就业心态不成熟和经验缺乏等原因,青年往往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笼统地研究青年就业和失业,既无益于了解问题根源,也无从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初次就业的青年从不同层次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根据这一特点,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四类初次就业的青年:大学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生、中等教育程度毕业生、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村青年。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分析了青年总体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状况,明确各自的问题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青年初次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这正好为系统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了改革教育结构以调整青年劳动力供给结构、完善青年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以促进青年劳动力供需匹配的政策建议。受教育程度对青年初次就业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教育程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中国青年初次就业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程度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就业质量差,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程度毕业生供过于求。此外,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中的种种障碍也应受到足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引起学术界对青年就业问题关注的原因,但研究发现,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口在中国仍然不足,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并不普遍,目前主要表现为就业岗位层次的相对下降。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问题”这种提法本身,掩盖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弄清楚青年失业的根源及主要群体,盲目的就业政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社会不公和矛盾。从供给角度看,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和教育质量不高是造成中国青年初次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当是改善青年劳动力供给、促进青年实现就业的必要前提。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下降是造成青年就业压力的客观因素,因此,以“就业优先”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青年及全社会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市巢煌晟?政府对初次就业的青年进行的就业援助不足,是造成青年失业的制度原因,因此,借鉴国外经验,针对各级各类毕业生建立促进青年就业的机制,是解决青年问题的根本措施。我们不能孤立地来看青年失业,也不能一味地埋怨人们的就业观念落后或是指责大学生的蓝领意识差。在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育资源配置的计划性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因此,关键是要将青年就业的管理重心提前,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青年就业前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青年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化青年个体以及群体的人力资本结构,这是降低青年失业率,综合、长效地解决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影响因素分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2].“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高学历女性初次就业的影响[J]. 晋阳学刊 2019(02)
- [3].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高职生学习绩效与初次就业表现关联性探究[J]. 职教论坛 2017(06)
- [4].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影响论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11)
- [5].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度问题研究[J]. 商 2015(40)
- [6].提升高职学生初次就业稳定性的路径研究[J]. 作家天地 2020(10)
- [7].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闪离”现象研究[J]. 甘肃教育 2017(07)
- [8].本科生初次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6所高校调研数据的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7(02)
- [9].江苏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与再次就业区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高教 2019(06)
- [10].强弱关系与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J]. 财经问题研究 2018(09)
- [11].大学生初次就业稳定性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05)
- [12].大学生初次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商业故事 2018(07)
- [13].人力资本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2010年网络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教育科学 2012(02)
- [14].大学生初次就业稳定性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15].管理类本科生初次就业能力与培养模式研究[J]. 财政研究 2012(11)
- [16].初次就业、失业及收入效应与城镇新增劳动力的机会[J]. 改革 2009(09)
- [17].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7(02)
- [18].人力资本与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以重庆工商大学2014级本科生初次就业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 2018(18)
- [19].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心理契约研究[J]. 学园 2018(18)
- [20].大学生初次就业集中在京沪穗深四地[J]. 共产党员 2010(14)
- [21].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初次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 企业导报 2010(09)
- [22].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后心理状态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 [23].城乡背景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结果的影响——基于全国17所高校2914名毕业生的调查数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4].农村籍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5(04)
- [25].江苏省每年购5000岗位帮困难人群就业[J]. 农村百事通 2011(11)
- [26].就业准备对高职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基于489个追踪调查数据[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27)
- [27].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2)
- [28].基于就业保障的大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稳定性再认识[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3(03)
- [29].论高职学生的“就业后”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33)
- [3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次就业现状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