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闭式热虹吸传热过程及其非线性特征研究

两相闭式热虹吸传热过程及其非线性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在对能源和环保高度重视的今天,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能源的利用水平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低,对能源的投入和产出比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具体主要表现为,大量的热工设备热效率相对较低,许多价值极高的各种工业余热被白白浪费。因此,对能源高效回收技术和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以及各种高效传热元件的开发研究一直是科技人员致力的重要领域。 热管及热虹吸传热是同时存在蒸发和冷凝、流动和传热的复杂过程,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不稳定性,具有混沌的特征。由于对其机理和特征研究的欠缺,使得热虹吸传热在实际应用中,如控制、预测和设计放大等仍存在一定困难。 非线性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其研究和应用几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交叉学科和重要的理论方法。特别是随着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各学科研究中,混沌理论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以热虹吸传热过程的振荡现象为切入点,以温度波动信号的频谱分析为基础,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和非线性理论等为研究工具,以热虹吸传热过程的不稳定特征—混沌现象为基本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热虹吸传热过程不稳定现象和基本机理,利用非线性的理论和方法描述热虹吸传热过程的混沌特征,揭示其振荡传热的本质。 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传热实验,研究热管的不稳定传热过程及其温度波动信号的基本特征,描述实验条件下热管传热波动现象和不稳定现象,研究了热虹吸管内部强化传热的方法和机理以及对传热波动的影响。在实验研究内容中,重点对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对充装率、倾角、热流密度、传热极限等因素的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相关准则方程。采用螺旋内置物、添加第三相等方法进行强化传热和抑制气泡的实验研究,给出实验条件下相关传热性能和强化传热准则方程。 第二部分以热虹吸传热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分析为主线,采用频谱分析,人工神经网络,ARIMA模型等工具,对热虹吸传热振荡过程进行预测和动态建模。进一步采用不变变换的相似约化方法等数学工具,将表述热虹吸传热过程的偏微分方程组演化为具有和Lorenz方程组形式一致的常微分方程组。通过在Maple(V9.0)平台上建立符号运算过程,从数学的角度严格证明了热虹吸传热过程是具有和Lorenz方程完全相同混沌特征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虹吸传热的稳定性、分岔特征、稳定临界值等问题。应用G-P算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目录
  • 插图
  • 表格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热管的发展历史和概述
  • 1.2 热管/热虹吸管非线性特征研究背景
  • 1.3 热虹吸不稳定传热研究方法与评述
  • 1.4 非线性传热过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 1.5 本文的研究重点
  • 1.6 本课题的基本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传热性能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
  • 2.1 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系统和装置
  • 2.2 实验热虹吸管的制备
  • 2.3 主要实验内容
  • 2.4 热虹吸管抑制不稳定传热及其强化传热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及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 3.1 传热实验基本参数确定
  • 3.2 传热性能实验和分析
  • 3.3 强化传热
  • 3.4 临界热流密度CHF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虹吸管振荡传热的频谱分析
  • 4.1 热虹吸管的振荡传热特征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 4.2 信号数据的FFT变换
  • 4.3 ARIMA模型和模型识别及时间序列的预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热虹吸管振荡传热特征的混沌特征分析
  • 5.1 混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概念
  • 5.2 Lorenz方程的基本形式
  • 5.3 热虹吸传热过程偏微分方程模型及演化
  • 5.4 热虹吸传热动力系统的分岔、振荡和混沌分析
  • 5.5 实验数据时间序列的混沌非线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热虹吸传热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6.1 神经网络模型
  • 6.2 热虹吸管振荡传热的RBF神经网络动态模型
  • 6.3 热虹吸管动态模型的建立过程
  • 6.4 RBF动态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6.5 建立传热性能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 6.6 神经网络控制仿真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热力学理论熵增分析的热虹吸传热优化初步
  • 7.1 热虹吸管的不可逆热力学分析
  • 7.2 热管的热力学模型
  • 7.3 工质熵增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摘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附录A 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和可靠性分析
  • A.1 不确定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 A.2 流量测量
  • A.3 热管充装真空压力测量
  • A.4 温度测量
  • A.5 输入功率测量
  • A.6 换热系数
  • 附录B 偏微分方程演化以及混沌的数学基础
  • B.1 柱域的分离变量法和Bessel函数
  • B.2 混沌的数学基础和概念
  • B.3 计算机程序清单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冶炼炉虹吸负压水冷水力系统计算模型的推导[J]. 中国有色冶金 2020(01)
    • [2].浅谈热虹吸再沸器安装高度的合理设计[J]. 化工设计 2020(02)
    • [3].虹吸系统吊架梁设计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4)
    • [4].热虹吸再沸器的合理选型及优化[J]. 天津化工 2020(03)
    • [5].虹吸负压水冷系统数值模拟[J]. 中国有色冶金 2020(03)
    • [6].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核算[J]. 石化技术 2016(06)
    • [7].不同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与老年人群脑萎缩的患病率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7)
    • [8].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虹吸效应”破解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22)
    • [9].虹吸破坏装置设计验证试验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9(00)
    • [10].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虹吸效应”分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1].冷却塔虹吸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J]. 河北电力技术 2009(06)
    • [12].多年冻土地区储罐地基热虹吸系统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03)
    • [13].虹吸泵注水技术与应用[J]. 山西建筑 2016(12)
    • [14].沿程加热虹吸泵提升性能的试验研究[J]. 流体机械 2017(01)
    • [15].如何看待城市的虹吸效应[J]. 幸福家庭 2018(05)
    • [16].核电站循环水系统瞬态计算和虹吸破坏阀选型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 2010(S1)
    • [17].怎样将地表水变为多级虹吸流来循环发电[J]. 科技资讯 2012(20)
    • [18].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虹吸流道优化设计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0(05)
    • [19].虹吸系统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08(S1)
    • [20].一种新型防虹吸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9(01)
    • [21].上市公司、资本虹吸与房价的地区差异[J]. 财经研究 2018(07)
    • [22].稀土冶炼虹吸出炉除氟装置[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6(12)
    • [23].低压系统中非能动虹吸破坏的机理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6(02)
    • [24].对比虹吸引流和分析负压引流在胃肠外科治疗中的运用[J]. 吉林医学 2016(09)
    • [25].49-2游泳池式反应堆一回路非能动破坏虹吸功能的建立[J]. 核安全 2016(03)
    • [26].49-2泳池式反应堆非能动虹吸破坏孔方案设计及计算分析[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09)
    • [27].服务业结构对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05)
    • [28].虹吸雨水管吊装对接与钢管柱交叉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4(14)
    • [29].两相热虹吸循环动量模型评价[J]. 制冷学报 2013(02)
    • [30].卧式热虹吸再沸器设计及核算软件开发[J]. 山东化工 2013(04)

    标签:;  ;  ;  ;  ;  ;  

    两相闭式热虹吸传热过程及其非线性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