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红松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研究

原始红松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深化,对森林净化水质作用的进一步认识,森林与水质关系问题成为森林生态学及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整个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原始红松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定位研究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保护区内大气降水、溪流水、冬季季节性积雪及融雪径流的化学特征,以及降水输入-径流输出元素收支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不同形态水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目的是借助森林生态系统的载体-水中化学元素的规律性变化,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合理有效经营利用水资源、森林资源,探讨人类活动对森林水文效应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2006年11月-2007年10月的降水总量为550.1mm,pH值为5.85,电导率为17.1μS/cm,降水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HCO3->SO42->Ca2+>NO3>TN>Cl->NH4+>K+>Na+>Mg2+>TP>Fe>Mn,且所测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动态。(2)保护区不同支流集水区pH值均呈弱酸性至中性,阴离子均以HCO3-为主,阳离子均以Ca2+为主,且集水区溪流水离子浓度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动态。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随着人工林、次生林所占比例的增大,集水区溪流水中离子浓度有所增加:而森林溪流与湿地溪流对于水质的净化功能有所不同。(3)保护区由大气降水输入和径流输出的主要阴、阳离子总量分别为98.37kg/hm2·a和172.25kg/hm2·a,且除Cl-外,其它主要离子均表现为净损失。NH4+-N、NO3--N、TN、TP及Mn均表现为净积累,而Fe表现出净损失。(4)保护区冬季不同林型内积雪厚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次生白桦林>林间空地>人工落叶松林>原始红松林>人工红松林>云冷杉林;不同郁闭度红松林内积雪厚度随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林型内积雪化学特征表现为原始红松林、云冷杉林及人工红松林由于冬季不落叶,吸附干沉降的能力较强,降雪的淋溶作用导致积雪中离子浓度较高。而不同郁闭度的原始红松林内积雪离子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郁闭度为0.5至0.7之间。(5)保护区春季融雪径流在4月下旬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10天左右,且径流内离子浓度存在规律性变化。且融雪径流中pH值、电导率、Na+、Ca2+、Mg2+、K+、HCO3-与流量呈负相关,Cl-、SO42-、NH4+-N、NO3--N、TN、TP与流量呈正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森林与水质的关系
  • 1.1.2 森林净化水质的作用机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森林与水质研究成果
  • 1.3.1 森林生态系统降水水质及养分循环研究
  • 1.3.2 人类活动对森林水质的影响研究
  • 1.3.3 森林季节性雪化学研究
  • 1.4 森林与水质研究的发展趋势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地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
  • 2.1.3 土壤
  • 2.1.4 植被
  • 2.2 研究方法
  • 2.2.1 采样点设置及水样采集
  • 2.2.2 样品的保存及实验室分析
  • 3 大气降水输入化学特征分析
  • 3.1 大气降水及离子浓度特征分析
  • 3.1.1 降水量
  • 3.1.2 pH及电导率
  • 3.1.3 主要离子
  • 3.1.4 TN和TP
  • 3.1.5 Fe和Mn
  • 3.2 大气降水及离子浓度月变化规律
  • 3.2.1 降水量
  • 3.2.2 pH和电导率
  • 3.2.3 主要离子
  • 3.2.4 N和P
  • 3.2.5 Fe和Mn
  • 3.3 相关分析
  • 3.4 因子分析
  • 3.4.1 因子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
  • 3.4.2 大气降水主要离子因子分析
  • 3.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森林溪流水化学特征分析
  • 4.1 支流集水区溪流水化学特征比较
  • 4.1.1 pH值和电导率
  • 4.1.2 主要离子及水化学类型
  • 4.1.3 N和P
  • 4.1.4 Fe和Mn
  • 4.2 支流集水区溪流水化学季节变化规律
  • 4.2.1 pH值和电导率
  • 4.2.2 主要离子
  • 4.2.3 N和P
  • 4.2.4 Fe和Mn
  • 4.3 干流水化学特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
  • 5.1 年内降水量和径流量分配
  • 5.2 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 5.2.1 主要离子
  • 5.2.2 N和P
  • 5.2.3 Fe和Mn
  • 5.3 本章小结
  • 6 森林雪化学特征分析
  • 6.1 森林内积雪及其化学特征研究
  • 6.1.1 植被类型对积雪及其离子浓度的影响
  • 6.1.2 郁闭度对积雪及其离子浓度的影响
  • 6.2 融雪径流及其离子化学特征研究
  • 6.2.1 融雪径流量
  • 6.2.2 pH值和电导率
  • 6.2.3 主要离子
  • 6.2.4 N和P
  • 6.3 融雪径流量与离子浓度关系
  • 6.3.1 融雪径流量与离子浓度相关分析
  • 6.3.2 融雪径流量与离子浓度关系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松林的盛宴》书籍整体设计[J]. 科技与出版 2018(05)
    • [2].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J]. 吉林林业科技 2017(02)
    • [3].原始云冷杉、红松林树木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4)
    • [4].林都行[J]. 诗林 2017(02)
    • [5].远走高飞(组诗)[J]. 雨花 2017(19)
    • [6].如何融入这片红松林(外二首)[J]. 诗刊 2009(20)
    • [7].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地区红松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J]. 现代园艺 2020(15)
    • [8].基于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红松林生态系统综合保护空缺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19(11)
    • [9].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7(07)
    • [10].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 林业科技 2015(06)
    • [11].牡丹江地区红松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5(03)
    • [12].加强人工红松林经营 定准经济增长点[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06)
    • [13].最后一片红松林[J]. 诗林 2010(04)
    • [14].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5)
    • [15].东折棱河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生物多样性比较[J]. 林业调查规划 2014(04)
    • [16].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雨水化学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2)
    • [17].透光抚育对张广才岭“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0(01)
    • [18].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雪融雪过程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6)
    • [19].大海林林业局红星林场人工红松林生长状况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8(03)
    • [20].红松林之歌[J]. 包装工程 2016(18)
    • [21].谈商品林内人工红松林的抚育[J]. 黑龙江科学 2014(02)
    • [22].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的密度与抚育[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04)
    • [23].南木人工红松林种子及天然更新情况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7)
    • [24].透光抚育对长白山“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10)
    • [25].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养分及相关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7)
    • [26].草河口地区人工红松林自然生长及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 2013(04)
    • [27].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植被多样性[J]. 草业科学 2013(08)
    • [28].谈商品林内人工红松林的抚育[J]. 林业勘查设计 2011(01)
    • [29].透光抚育对张广才岭“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4)
    • [30].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土壤氮矿化特征变化[J]. 生态学报 2019(10)

    标签:;  ;  ;  ;  

    原始红松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