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酞菁类光电导材料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作者: 戴霞
导师: 孙岳明
关键词: 光电导,旋涂法,铜酞菁,铜酞菁磺酰胺,苝四羧酸酐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酞菁类化合物因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半导体、光电导体性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低毒、生产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分解稳定性,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是一类典型的光电导材料,被应用于静电复印、激光打印,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本论文采用具有技术简单、快速、方便,且平整性较好的旋转涂膜法制备酞菁光电导膜。旋涂膜的均匀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基片、旋涂液的浓度、溶剂的选择、温度与转速等。由于铜酞菁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很差,不利于旋涂成膜。论文先将铜酞菁氯磺化,形成磺酰氯,继而与有机胺反应生成两种铜酞菁磺酰胺,实现了铜酞菁的油溶性改性,制备成表面粗糙度较小的旋涂膜。但光电导性能却没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由于铜酞菁磺酰胺中不同基团的引入,破坏了原有结构的对称性,使得分子排列反而不如铜酞菁有序,电子通道受到阻碍所致。酞菁类化合物主要有两个吸收带,一个是在600~800附近的Q带;另一个是在300~400nm附近的Soret带,而苝酐化合物主要在400~600nm可见光区有一强的特征吸收峰,两者光谱响应范围互补,我们将这两种光电导材料复合,使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均有较好的光谱响应。该复合材料的光电导性能表现出协同增强效应。最后,在功能分离型的双层光电导体的基础上,增加电子传输层(ETL),制备包含独立的空穴传输层(HTL)和电子传输层(ETL)的三层光电导体。ETL的加入,使得少数载流子——电子及时转移,减少空穴-电子对复合的几率,从而提高器件的光电导性能。但是膜总厚度的增加,使得整个光电导器件的电容变小,保持电荷的能力下降,这不利于光电导器件的应用。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光电导材料
1.1.1 电子照相技术
1.1.2 有机光电导材料
1.1.3 有机光电导理论
1.2 酞菁类光电导材料
1.3 电荷传输材料
1.4 光电导性能的测量
1.4.1 双层光电导体的组装
1.4.2 光电导性能的测量
1.4.3 光电导性能指标
1.5 光导性能的影响因素
1.6 课题的提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旋涂法制备酞菁光电导膜
2.1 前言
2.1.1 旋涂膜
2.1.2 Langmuir-Blodgett 膜
2.1.3 自组装膜
2.1.4 真空镀膜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光电导膜的制备及测试
2.3 结果和讨论
2.3.1 光电导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
2.3.2 旋涂法制备膜
2.3.3 铜酞菁双层光电导体的阻抗及电容特性测试结果
2.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和仪器
3.1.2 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纯化
3.1.3 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光谱分析样品制备及溶解性能测定
3.1.4 双层光电导体的制备及阻抗、电容特性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红外吸收光谱
3.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2.3 铜酞菁磺酰胺的溶解性能
3.2.4 光电导体电阻及电容测试结果
3.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酞菁-苝四羧酸酐复合光电导材料
4.1 苝四羧酸类有机光电导材料
4.1.1 前言
4.1.2 苝四羧酸类光电导材料的合成
4.1.3 苝类光电导材料的光生机理
4.2 酞菁-苝四羧酸类复合光电导材料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与仪器
4.3.2 苝四羧酸酐的紫外-可见吸收样品制备
4.3.3 双层光电导体的制备及阻抗、电容特性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苝四羧酸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4.2 复合光电导体的阻抗及电容测试结果
4.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三层光电导体的制备及机理探索
5.1 实验部分
5.1.1 试剂与仪器
5.1.2 三层光电导体的制备及阻抗、电容特性测试
5.2 结果和讨论
5.2.1 三层光电导体的阻抗及电容测试结果
5.2.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ZnTe一维纳米材料的光电导和压阻性能研究[D]. 熊力.南昌大学2018
- [2].旋涂法制备柔性聚合物薄膜精度影响因素研究[D]. 张尚雄.大连理工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酞菁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 李月.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 [2].酞菁敏化纳米二氧化钛电极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D]. 杨朝晖.东南大学2006
- [3].新型水溶性酞菁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 包富荣.南京师范大学2007
- [4].四取代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于海玲.东北师范大学2007
- [5].酞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D]. 蒋翠萍.南京理工大学2005
- [6].铜酞菁—苝二酰亚胺分子体系的光电转换特性研究[D]. 张智.清华大学2005
- [7].酞菁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质的表征[D]. 崔丽影.东北师范大学2006
- [8].金属酞菁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光学性能[D]. 姚社春.苏州大学2004
- [9].酞菁类光电材料的合成研究[D]. 刘宪锋.天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