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陆春洁,杨汉,曲锦波

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陆春洁,杨汉,曲锦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冷却速率,终冷温度

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陆春洁,杨汉,曲锦波[1](2016)在《冷却工艺对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控制冷却工艺,获得不同组成比的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试验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复相组织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组织组成比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增加,试验钢的有效晶粒尺寸减小,M/A尺寸增加,低温韧性提高;随着终冷温度降低,硬相组元贝氏体铁素体BF和M/A含量增加,屈服强度稍有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屈强比降低;冷却速率为25℃/s、终冷温度为300℃的25L试验钢,强韧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学会低合金钢分会第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5)

魏邦[2](2016)在《低碳微合金钢针状铁素体组织和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静态不同温度的等温淬火和动态不同参数热模拟的方法处理原始热轧态微合金管线钢X70,利用OM、SEM、EBSD、TEM对获得的不同形态的针状铁素体进行原位的分析、利用EBSD定义典型的针状铁素体,同时探究针状铁素体组织和性能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后针状铁素体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等温淬火处理后的铁素体组织图中主要以小块状组织为主,基本上不存在针状或者条状的铁素体组织,原始热轧态会形成长条状的针状铁素体片,但是并没组成典型的放射形菊花状的团簇。热模拟处理后会形成典型的放射型菊花状的针状铁素体,在EBSD获得的晶体取向图中仍呈放射型菊花状并且相邻的针状铁素体片条之间取向差角度较小,具有相近的颜色,这就是由EBSD定义的典型针状铁素体的形态;对于性能的研究主要是测定了等温淬火后试样的?-40冲击韧性,结果表明试样不同等温温度的低温冲击韧性均在280 J以上,表现出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针状铁素体的TEM分析表明针状铁素体片条上具有高密度的位错和亚结构以及大量的弥散分布的点状析出物;针状铁素体的EBSD的取向差分析表明当组织中存在典型的针状铁素体时,取向差分布柱状图在5~10°和50~60°两个区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峰值,高密度的50-60°的大角度晶界能有效阻碍脆性断裂裂纹的传播提高冲击韧性;利用EBSD还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有效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均分布在5μm以下,同时有效晶粒尺寸在2μm以下的约占80%,晶粒尺寸细小,细小的晶粒能够提高冲击韧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6-06-13)

王恒辉,万响亮,李光强,王红鸿,吴开明[3](2014)在《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针状铁素体联锁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别研究了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形核夹杂和联锁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由于Mn元素扩散到夹杂物内部使得周围形成贫Mn区,诱发针状铁素体在复合夹杂物上形核。同时针状铁素体还可以在已经形成的铁素体表面激发形核;铁素体生长过程中同原奥氏体保持固定取向关系;铁素体相互之间发生硬碰撞和交错现象;这些因素共同形成针状铁素体联锁组织。这种细小有效晶粒尺寸的针状铁素体联锁组织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陈燕[4](2013)在《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油气需求量的增加,管线钢的研究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油气的开采逐渐伸向环境恶劣的地区,这对管线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微合金元素的添加和工艺的优化是改善提高管线钢组织、提高性能最有效的措施,其中Nb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钢的强韧性,控轧控冷技术可以有效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因此对于本实验用钢需要研究一下Nb元素和控轧控冷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Gleeble1500,以X65级管线钢为实验样本,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中微合金元素Nb对相转变的影响以及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对组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奥氏体化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不利于针状铁素体的形成。(2)原奥氏体中晶粒中Nb(CN)的析出能为针状铁素体提供大量的形核点,有利于针状铁素体转变;固溶Nb则有利于贝氏体铁素体相变。(3)通过控制原奥氏体中中Nb的存在状态,可以调控针状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的比例。(4)奥氏体非再结晶区轧制可以提高相转变起始点和结束点,可以扩大CCT曲线中针状铁素体所占的区域。奥氏体非再结晶区轧制后弛豫时间越长,室温组织越粗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2-01)

尹社会,徐鸿鹏,徐鹏飞[5](2013)在《针状铁素体组织的纳米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n-Mo-Nb-B微合金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连续刚度测量纳米压痕技术,结合低碳微合金钢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特点,分析针状铁素体组织的纳米硬度-位移曲线,计算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基体纳米硬度。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基体纳米硬度为2.14GPa,波动为29.37%,与动态CSM方法提供的原始结果相比,通过对特定显微组织的纳米硬度-位移曲线分析而得出的纳米硬度数据的波动显着减小。(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王亚男,何承绪[6](2012)在《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耐火钢在不同正火温度下的铁素体组织形态,分析了针状铁素体组织随正火温度的变化情况。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回火前后微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其微观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耐火钢的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和贝氏体以及少量的马氏体组成。其中,针状铁素体中含有高密度位错,大量的位错相互缠结。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针状铁素体逐渐减少,块状铁素体逐渐增多,力学性能也不断的降低。回火后其针状铁素体组织中仍含有大量缠结的位错,有利于提高耐火钢的高温性能,拥有良好的高温屈服强度。(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7](2012)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细化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热稳定性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细化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热稳定性研究"是唐山学院苑少强博士主持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以"如何得到细化组织并如何保持细化组织"为研究核心,着眼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马永杰,张光亮[8](2011)在《TMCP工艺对Mn-Mo-Nb系针状铁素体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合适的TMCP工艺,可以在低碳合金管线钢中获得不同组成比的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终轧温度、提高冷却速度均导致管线钢强度的显着提高,这是由于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中的粒状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等低温组织含量的增加;低温组织含量的增加比提高卷取温度导致的沉淀析出物增多对提高强度的贡献更大。(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舒玮,王学敏,李书瑞,贺信莱[9](2011)在《焊接热影响区针状铁素体的形核长大及其对组织的细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观察焊接热循环冷却过程中不同温度取样直接淬火后的微观组织,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HAZ)晶内针状铁素体(IAF)的形核长大过程,论证了针状铁素体分割原奥氏体晶粒及细化晶内组织的机理.Auger电子能谱(AES)证实,在TiO_xMnS型复合夹杂物边界附近存在贫Mn区,IAF易于在这类复合夹杂物上形核,单个复合夹杂物能够诱导多个IAF形核,随着冷却过程中温度的降低,形核后的IAF逐渐长大.淬火马氏体和贝氏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与IAF发生碰撞,使其发生变形,但不能穿过IAF.正是由于IAF分割了原奥氏体晶粒,阻碍了晶内其它微观组织的生长,焊接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得到细化.(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魏然,吴开明[10](2010)在《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BSD(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分析技术对8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度钢的焊缝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以夹杂物为核心形核,该夹杂物主要是以Al2O3为核心形成的钛氧化物.针状铁素体以夹杂物为核心多维形核呈放射状生长,仅某些方向的针状铁素体晶核迅速长大,生长方向存在取向择优.EBSD分析同样表明针状铁素体晶粒存在取向择优.观察到由同一夹杂物生长,沿同一直线方向背向生长的针状铁素体取向相同,沿不同方向生长的针状铁素体取向不同,说明其沿原奥氏体惯习面生长,并非与夹杂物共格.(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静态不同温度的等温淬火和动态不同参数热模拟的方法处理原始热轧态微合金管线钢X70,利用OM、SEM、EBSD、TEM对获得的不同形态的针状铁素体进行原位的分析、利用EBSD定义典型的针状铁素体,同时探究针状铁素体组织和性能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后针状铁素体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等温淬火处理后的铁素体组织图中主要以小块状组织为主,基本上不存在针状或者条状的铁素体组织,原始热轧态会形成长条状的针状铁素体片,但是并没组成典型的放射形菊花状的团簇。热模拟处理后会形成典型的放射型菊花状的针状铁素体,在EBSD获得的晶体取向图中仍呈放射型菊花状并且相邻的针状铁素体片条之间取向差角度较小,具有相近的颜色,这就是由EBSD定义的典型针状铁素体的形态;对于性能的研究主要是测定了等温淬火后试样的?-40冲击韧性,结果表明试样不同等温温度的低温冲击韧性均在280 J以上,表现出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针状铁素体的TEM分析表明针状铁素体片条上具有高密度的位错和亚结构以及大量的弥散分布的点状析出物;针状铁素体的EBSD的取向差分析表明当组织中存在典型的针状铁素体时,取向差分布柱状图在5~10°和50~60°两个区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峰值,高密度的50-60°的大角度晶界能有效阻碍脆性断裂裂纹的传播提高冲击韧性;利用EBSD还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有效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均分布在5μm以下,同时有效晶粒尺寸在2μm以下的约占80%,晶粒尺寸细小,细小的晶粒能够提高冲击韧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陆春洁,杨汉,曲锦波.冷却工艺对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C].中国金属学会低合金钢分会第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2].魏邦.低碳微合金钢针状铁素体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

[3].王恒辉,万响亮,李光强,王红鸿,吴开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针状铁素体联锁组织与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

[4].陈燕.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

[5].尹社会,徐鸿鹏,徐鹏飞.针状铁素体组织的纳米硬度[J].广西科学.2013

[6].王亚男,何承绪.耐火钢中针状铁素体组织[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

[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细化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热稳定性研究”简介[J].唐山学院学报.2012

[8].马永杰,张光亮.TMCP工艺对Mn-Mo-Nb系针状铁素体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1

[9].舒玮,王学敏,李书瑞,贺信莱.焊接热影响区针状铁素体的形核长大及其对组织的细化作用[J].金属学报.2011

[10].魏然,吴开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组织[J].焊接学报.2010

标签:;  ;  ;  ;  

准针状铁素体组织论文-陆春洁,杨汉,曲锦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