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RACLE数据库的通用灵活性设计探讨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通用灵活性设计探讨

一、基于ORACLE数据库通用性灵活性设计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薛梅婷[1](2020)在《基于FPGA异构平台的关系型数据库加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大数据”时代,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医药研发、健康网络与媒体等行业均会产生大量在线数据。因而数据库系统面临着数据量庞大、数据结构多样以及数据处理实时化的要求,上述要求对依托于冯·诺依曼体系架构的同构计算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打破同构计算模式处理能力和数据增长速度之间的壁垒,以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芯片为核心的异构并行计算体系架构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实现更高的性能。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芯片,在流水线并行计算、响应延时等方面优于通用处理器。于是FPGA与CPU协同的异构加速架构开始在数据库领域中得到应用,基于FPGA的关系型数据库加速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对关系型数据库的操作是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进行的。排序和连接操作是数据库领域中被频繁使用且非常耗时的两个操作,二者作为典型的计算与数据密集型操作,一直是数据库加速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排序和连接操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FPGA的加速实现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面向不同关系型数据库的异构加速系统架构。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以排序操作为核心的硬件加速器:在数据库中,诸如聚合、排序合并连接算法的实现都与排序密切相关,同时数据库多位宽数据类型的特点对排序算法的硬件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排序操作硬件实现方法,以解决当前数据库多数据类型流水线执行的问题,并基于该方法给出了三种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执行模型。该硬件排序方法支持连续、不同数据宽度的数据序列,符合数据库多数据类型的特征。除此之外,本文还实现了一种等值连接结构和选择过滤结构,在所提排序结构的配合下,该加速器可实现如排序、排序合并连接、选择过滤等数据库操作。(2)面向哈希连接算法的硬件加速:哈希连接算法是数据库中应用最广泛的连接算法之一。哈希连接算法硬件实现的性能深受哈希冲突解决方式和哈希表流水线访问方式的影响。基于这两个优化方向,本文给出了两种哈希连接硬件实现方法。对于连接属性不唯一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使用布谷鸟哈希算法加链表法的策略以解决哈希冲突,同时减少内存访问次数和提升哈希连接效率;对于连接属性唯一的应用场景,则提出了哈希表加内容寻址寄存器的方法以解决哈希冲突,同时完成了一种适用于该方法的串并行流水线策略,进一步提升连接效率。(3)数据库异构加速系统架构: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多种异构技术各具优势。基于异构平台设计数据库加速方案时,在保证可扩展性与灵活性之余,需尽可能降低数据分析与用户间的通讯延时,同时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据库通用加速系统架构。该架构在硬件层面对不同的数据操作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法,同时为不同的数据库软件提供了统一的调用接口,保证了与数据库软件的松耦合,适用范围更广。最后,在标准测试数据集上的多项实验证明了架构的有效性,与传统数据库软件相比达到了最高16倍的性能提升。

张永星[2](2020)在《汽车EPC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中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汽车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更加深入、全面,也更能体现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通过计算机网络、软件管理企业数据,不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品牌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PC(Electronic Parts Catalog,电子配件目录)系统的设计为研究主体,设计开发一款符合当前汽车企业使用需求的售后配件管理系统。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汽车EPC系统的前端查询模块、后台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管理模块的数据库设计。首先,详述了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车辆识别号码)查询、整车编码查询、车型导航查询三个正向查询模块,以及配件信息查询、高级查询及替换查询三个逆向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其次,详述了系统数据结构的建立和实现过程,同时,介绍了系统与上游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系统集成,自动获取产品设计、生产数据,经后台加工处理后生成EPC系统数据,与下游DMS(Dealer Management System,汽车经销商管理系统)系统集成,获取车辆VIN、用户信息,实现用户通行证共享,车辆信息互通,同时,也实现了用EPC系统购物车清单快速生成DMS配件采购订单。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阐述了数据库的选择,各功能模块的数据库实体模块设计、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数据信息表建立等设计过程。本文为企业IT项目的实体研究,具有操作界面直观、简洁、辨识度高,使用便捷、操作简单、集成度高、可靠性强,数据管理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为汽车EPC系统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姚颖[3](2020)在《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不断推进,企业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累积了大量的数据。数据是企业的核心,它影响着企业的业界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而报告是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重要载体。分析企业大量的历史数据,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报告中,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清晰直观且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报告系统都是根据需求定制的,报告中的数据和格式高度耦合度,离开了格式的数据毫无意义。如果需要修改或生成新的报告,只能重新编码进行二次开发,这严重影响了报告系统的灵活性与通用性,不能满足企业动态变化的需求。此外,企业中的数据来源往往不同,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的报告系统不支持对异构数据的分析,不能很好地挖掘数据价值。针对目前企业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提出基于模板的统计报告生成方法,并根据此方法编码实现一个大数据报告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提供了异构数据统一的获取接口,并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集成获取的数据,为报告提供数据基础。(2)设计了可复用的XML报告模板,报告模板由数据模板和格式模板组成,实现了数据和格式的分离,使得报告数据不再依赖格式存在。两种模板都采用可视化的设计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其中,格式模板设计界面采用类Excel风格,适合格式复杂的中式报表、报告开发。报告的模板化大大增加了报告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3)实现了配套的报告生成器,通过报告生成器解析报告模板的含义,生成完整的报告。由于模板中动态数据的存在,导致报告生成时模板会动态扩张,使得报告生成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对此,报告生成器提供了数据填充方法,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自动填入报告中。(4)设计并编码实现了一个Web报告系统,系统采用Hadoop技术集成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通过Hive、Impala大数据分析工具统计分析海量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分析的效率。最后将报告系统集成到实验室合作的肇庆学院项目中实际应用,并对报告系统进行功能界面的运行展示和测试,验证了基于模板的统计报告生成方法的可行性。

刘哲良[4](2020)在《基于LabVIEW的精密仪器校准平台研发》文中指出本文主要设计并研发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精密仪器多功能自动校准平台。对于参数多、各参数相关性强、标定过程复杂的精密仪器,使用该自动校准系统可以大大缩短校准时间,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校准质量和效率,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投入商业使用后,本文提出的多功能精密仪器校准平台不仅实现了对不同型号仪器的自动标定,而且标定过程与软件的分离,解决了自动标定系统通用性差的问题。对于参数众多功能复杂的仪器标定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最后本文还根据目前对相频信号的校准检测需求,对校准系统进行拓展,设计并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锁相跟踪系统,并进行仿真测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分析市面上常见的精密仪器,根据其功能设计出校准流程并完成平台的研发。平台满足灵活性、鲁棒性等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校准平台可以提供一些通用的功能,如仪器监控、校准任务完成和报告生成。其次,校准平台的设计满足可扩展和可维护等需求。仪器标定和仪器控制分离,操作人员可根据需求自行增添校准仪器。具体的仪器校准平台由测试工程模块、资源描述模块、报表生成模块、程序编程接口模块、驱动程序模块、校准结构计算模块、证书生成等模块组成。第二,使用数据库对校准平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仪器校准过程中,程序控制仪器产生的各种数据都会被存储在在数据库日志中。对出错的数据或是异常数据,用户可以根据日志查看异常数据对应的操作作并根据存储数据进行回档。并且本文还使用了多线程处理数据库与前面板显示和仪器通信检测等任务。第三,围绕易操作、易理解、人性化、扁平化的思路设计校准平台的人机交互系统。实现让用户快速上手仪器的校准工作。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保证界面总体符合美学设计,并且使界面易于理解和使用。最后程序还保留了Debug模式,方便用户在校准仪器更新时对平台进行升级维护。第四,设计并完善了基于LabVIEW的锁相跟踪测试系统。并对比了使用PID控制,模糊控制,PID模糊控制下的锁相跟踪系统的信号跟踪效果。最后根据PID控制的不足,引入自抗扰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实验。

李琨[5](2020)在《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提出水利信息化技术是将物联网监控技术与水利工程项目相结合,运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对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设备等进行控制、分析、和处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升级,进一步促进水利行业向“数字水利”方向迈进。“数字水利”主要由水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执行等模块组成,是以人水和谐发展为指导目标,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战略,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需求,提出一系列可供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本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为依托,研究设计该水利工程项目的物联网监控系统,旨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和“数字水利”为基础的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以供实际供水工程运行决策。物联网监控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硬件、以数据分析处理等应用程序为软件,以数字化信息指令的接收和传递为核心技术,通过网络通讯实现工业过程全控制的实用性技术。本论文按照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前、设计中和设计后的时间思路对整个工程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进行开发研究。在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前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在设计中,对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开发研究;在设计完成后,为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出运行前的参数测定方法和标准,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以现场实验方式对该系统进行检验并提出一定科学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供水泵站工程的实际需求,架构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的主要框架和结构;(2)对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工控机、PLC及其控制柜等硬件设备选型;(3)提出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前流量、液位、转速、压力等各参数测定指标和方法;(4)利用组态王6.53开发物联网监控系统软件,建立不同目标的运行监控模块,实现数据采集、曲线绘制、数据查询、报警等多项功能,并完成组态软件与数据库的连接,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5)详细阐述供水泵站实验室操作流程,设计不同转速比情况下单泵稳态运行实验,提出在水力调度运行中变频高效区范围,利用现场实验测量并绘制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和阻力特性曲线,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6)提出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为供水泵站运行提供现代化水利管理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在设计思路上完整有序,硬件选型选用技术成熟的工业设备,可靠性较强,软件设计选用可维护性较高的应用程序,符合设计初衷,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采用实时响应控制,使用便捷,数据处理能力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供水行业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今后供水泵站工程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思路;本文根据供水工程管理规范,提出供水泵站运行前各参数指标的测定方式、标准,可供各大中小型泵站在新建或更新改造中参考;文中采取实验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水力调度工程中变频经济运行方案,对山西省大水网高扬程供水泵站工程的优化调度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伟[7](2019)在《基于Logminer的Oracle增量数据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业业务系统的发展,为了提供更高的客户服务,保证用户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在一些重要的系统中,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本地双机热备份和容错切换。越来越多的客户提出了要求更高的系统可用性,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异地应用级容灾系统的保护。全面的异地应用级容灾保护解决方案,意味着除了业务系统要求更好的实现本地数据容错的保护外,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本地数据的实时异地复制和实现实时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数据库和本地应用管理软件)的本地实时远程异地切换。现在的数据库产品和管理软件版本众多,本地和异地数据库可能是同构也可能是异构,所以也要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本地和异地环境可能仅仅是同构本地环境也可能被认为是异构的本地环境,因此对于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和大型的容灾管理系统来说,其硬件平台和架构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软件厂商、不同的型号、可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等。最近几十年来,oracle数据库在商业领域市场发展迅猛,针对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异地同构或异构灾备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本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用采用了Oracle提供的Logminer日志挖掘工具、阿里巴巴公司开源项目Druid中的SQL解析模块。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了oracle数据库增量同步系统实际业务中对于数据挖掘和数据备份的功能需求,将整个系统拆分为读组件、写组件、管理组件和传输组件四个模块,并对各个模块进一步细分为小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具体设计,解决了各个模块中的技术难点。最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系统可以达到oracle增量数据同步的需求。

曹伟荣[8](2019)在《大同市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给国土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抓好土地规划信息的管理,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上起步较晚,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基层地区,管理手段仍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为主,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差,难以满足现阶段土地管理的需求。虽然土地规划数据库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但目前数据量仍相对较少,功能相对薄弱,仍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大同市土地规划要求,开发和设计出了一套适合于本市发展需求的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在对整个大同市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首先对大同市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的具体背景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调研与所查资料,对国内外关于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确定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其次,结合关键技术与日常工作业务需求,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并通过用例图,对本平台的具体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结合系统设计原则,完成了系统逻辑结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设计,在对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过程中,利用Java EE架构以及B/S模式完成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根据总体架构完成了底板数据管理、检测审查、部门联动以及辅助决策四大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主要采用工作流程图、工作时序图以及类图等。随后,本文还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进一步阐释了设计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最后,结合系统设计与实现情况,分别从系统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两大方面完成了系统测试。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大同市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完全满足预期设计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目前本平台已经开始运用于大同市土地规划工作中,整个平台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环保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开放、共享、统一、高效、动态更新的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本平台设计与实现具备两规冲突分析功能,能够对两规差异图斑进行自动识别,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城市空间布局情况,为提高存量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梁晨[9](2019)在《基于ArcEngine及Oracle技术的地下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空间资源愈发紧张,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当前世界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之一。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物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具有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协调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城市公共防灾的作用。地下空间数据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对集中管理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城市资源共享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城市规划以及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14]。昆明市通过重点区域地下空间普查工作明确昆明市当前地下空间总量及使用状态,结合当前昆明市城区改造项目选取合适数据库平台建立合理的地下空间数据库。地下空间普查结果不仅为今后昆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以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也为昆明市远期城市空间总体资源规划开发奠定一定的数据基础[14]。本文以“昆明市地下空间普查”项目为背景,以昆明市地下空间建筑物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在对整个地下空间设施普查项目工作中相关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体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临时数据库的深入分析,构建基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地下空间数据库并与ArcEngine组件式开发技术对地下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进行设计与初步实现。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如下:1.整理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相关资料,结合当前昆明市已有的地下空间普查数据、昆明市测绘院近几年开展地下空间普查工作的经验与数据管理需求,基于当前地下空间数据内容详细设计了地下空间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以及逻辑模型,为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提供详细的结构体系。2.为保障数据库建设质量,建立规范的地下空间数据库体系。采用ArcSDE for Oracle 11g构建企业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地下空间数据的数据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开发提供保障。3.在系统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基础上对地下空间数据库建库内容、流程以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用当下ArcGIS软件平台和Oracle 11g数据库,并采用C/S架构模式设计地下空间数据建库与入库、数据更新、数据管理以及基于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软件的数据质量检查模块进行设计,各子模块相互独立,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ArcSDE for Oracle 11g大型关系数据库建立地下空间建筑物数据库,基于C#for ArcEngine组件式开发技术完成地下空间建筑物数据管理相关功能。并结合加拿大数据格式转换软件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研究地下空间数据质量管理模块。

李玮[10](2019)在《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基于战略层面明确了航空工业在市场经济以及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从而促进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航空实力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产业仍旧比较滞后,航空工业长飞作为传统的军工企业,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管理现状与之所处的战略地位不相匹配。人才是未来企业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国家军民融合大背景下,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对航空公司的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适用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使整个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航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科学化的发展目标。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采用了软件工程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基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需求作为主要条件,将B/S模式、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支持手段,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在分析系统需求阶段,主要对企业需求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了该企业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实现基本的逻辑结构;在系统设计阶段,实现了系统体系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基于系统功能结构的条件下,详细设计了多个系统模块功能,该系统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即:人员变动管理、组织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以及人员信息管理等,系统模块贯穿航空工业长飞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在系统实现阶段,基于开发工具以及软件开发技术,实现了系统的编码及页面操作。最终系统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并已在航空工业长飞上线试运行,满足了其实际的业务需求。

二、基于ORACLE数据库通用性灵活性设计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ORACLE数据库通用性灵活性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异构平台的关系型数据库加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数据库系统
        1.2.2 异构加速平台
        1.2.3 异构平台加速架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现状与相关技术
    2.1 引言
    2.2 数据库查询执行技术研究现状
        2.2.1 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
        2.2.2 SQL语句执行流程
        2.2.3 SQL语句的查询优化
        2.2.4 SQL语句的查询执行
    2.3 不同类型异构加速平台对比
        2.3.1 异构加速平台
        2.3.2 数据库异构加速系统性能指标
        2.3.3 不同异构加速平台对比
    2.4 异构平台加速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2.4.1 第三方数据库加速技术研究现状
        2.4.2 异构平台排序操作加速研究
        2.4.3 异构平台连接操作加速研究
        2.4.4 异构平台过滤操作加速研究
    2.5 异构平台并行计算相关技术
        2.5.1 并行编程模型
        2.5.2 Open CL编程模型体系结构
        2.5.3 Open CL在 FPGA上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以排序操作为核心的加速器
    3.1 排序操作的硬件实现方式
        3.1.1 排序网络结构
        3.1.2 线性比较器结构
    3.2 排序矩阵整体结构
        3.2.1 基本排序单元
        3.2.2 比较规则
        3.2.3 排序矩阵
    3.3 模块化排序矩阵工作模型
        3.3.1 单路串行高位宽单层级模型
        3.3.2 多路并行低位宽单层级模型
        3.3.3 单路串行高位宽多层级模型
    3.4 等值连接
    3.5 选择过滤
    3.6 加速器整体结构
    3.7 实验分析
        3.7.1 实验配置
        3.7.2 实验结果与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哈希连接算法的硬件加速
    4.1 硬件加速哈希连接的研究现状
    4.2 哈希连接不同阶段性能瓶颈
        4.2.1 哈希连接算法的构建阶段
        4.2.2 哈希连接的探测阶段
    4.3 面向连接结果不唯一应用场景的哈希连接结构
        4.3.1 布谷鸟哈希算法
        4.3.2 改进的布谷鸟哈希表
        4.3.3 LCHJ结构系统组成
        4.3.4 LCHJ结构不同阶段状态变化
    4.4 面向连接结果唯一应用场景的哈希连接结构
        4.4.1 改进的哈希冲突解决策略
        4.4.2 改进的流水线访问方式
        4.4.3 NLPHJ结构系统组成
        4.4.4 NLPHJ结构构建阶段
        4.4.5 NLPHJ结构探测阶段
    4.5 性能分析
        4.5.1 时间复杂度
        4.5.2 内存占用
        4.5.3 哈希冲突概率
        4.5.4 内容寻址寄存器容量
    4.6 实验分析
        4.6.1 实验配置
        4.6.2 实验结果与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库异构加速系统
    5.1 数据库异构加速系统分类
        5.1.1 基于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异构系统
        5.1.2 基于存储引擎的异构系统
        5.1.3 基于可卸载插件的异构系统
    5.2 查询语句异构平台执行流程
        5.2.1 基于异构平台的查询语句执行
        5.2.2 执行优化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5.3 数据库异构加速系统执行代价
        5.3.1 数据传输代价
        5.3.2 数据执行代价
        5.3.3 可重构代价
        5.3.4 加速效果
    5.4 数据库异构系统加速架构组成
        5.4.1 数据库交互层
        5.4.2 通用加速库层
        5.4.3 设备管理层
        5.4.4 设备抽象层
        5.4.5 设备驱动层
    5.5 实验分析
        5.5.1 实验配置
        5.5.2 实验结果与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历

(2)汽车EPC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成熟汽车企业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开发技术
    2.1 系统开发的语言
    2.2 系统框架结构的选择
        2.2.1 C/S结构
        2.2.2 B/S结构
    2.3 系统数据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系统的总体架构
    4.2 系统的设计原则
    4.3 系统硬件部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5.1 前端查询模块的详细设计
        5.1.1 VIN查询模块设计
        5.1.2 整车编码查询模块设计
        5.1.3 车型导航查询模块设计
        5.1.4 配件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5.1.5 高级查询模块设计
        5.1.6 替换查询模块设计
    5.2 后台数据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
        5.2.1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5.2.2 数据管理集成设计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的运行环境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6.2.1 前端查询业务
        6.2.2 后台数据管理
        6.2.3 图册发布管理
    6.3 系统的测试
        6.3.1 测试的目标和原则
        6.3.2 功能测试
        6.3.3 性能测试
        6.3.4 回归测试
        6.3.5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报告生成技术研究现状
        1.2.2 报表工具研究现状
        1.2.3 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和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模板技术
        2.1.1 模板技术介绍
        2.1.2 XML技术
    2.2 数据存储相关技术
        2.2.1 Hadoop技术
        2.2.2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2.2.3 Sqoop数据迁移技术
    2.3 数据分析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设计
    3.1 统计报告生成方法总体设计
    3.2 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数据结构
        3.2.1 统计数据定义
        3.2.2 DD定义
        3.2.3 FD定义
        3.2.4 报告模板
    3.3 统计报告生成方法的核心设计
        3.3.1 可视化DD定义器设计
        3.3.2 统计数据生成器设计
        3.3.3 可视化FD定义器设计
        3.3.4 报告生成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4.1.2 系统功能设计
    4.2 数据管理相关功能
        4.2.1 数据源管理
        4.2.2 统计规则管理
    4.3 报告模板管理
        4.3.1 可视化FD定义器
        4.3.2 图表配置
        4.3.3 新增/修改模板
    4.4 报告生成
        4.4.1 数据填充
        4.4.2 数据验证
        4.4.3 HTML展示
    4.5 报告输出
        4.5.1 打印设计
        4.5.2 Excel输出
        4.5.3 PDF输出
    4.6 系统管理相关功能
        4.6.1 登陆注册
        4.6.2 系统管理
    4.7 系统优化
        4.7.1 表单重复提交
        4.7.2 前端性能优化方案
        4.7.3 数据库连接池使用
        4.7.4 数据传输优化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运行效果展示
    5.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5.2 登录注册
    5.3 数据源管理
    5.4 统计规则管理
    5.5 报告模板管理
    5.6 系统管理
    5.7 性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工作总结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LabVIEW的精密仪器校准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仪器校准研究现状
        1.2.2 仪器校准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基本结构
2 软件工具的对比选择
    2.1 校准需求与软件选择分析
        2.1.1 校准需求
        2.1.2 软件选择分析
    2.2 虚拟仪器
    2.3 LABVIEW开发平台
        2.3.1 LABVIEW开发的优势
3 高精度仪器仪表校准平台设计
    3.1 标准精密仪器及其校准需求
    3.2 高精度仪器仪表校准平台校准流程设计
        3.2.1 校准平台六大功能校准总体设计
        3.2.2 校准平台各功能校准流程设计
    3.3 校准平台的整体设计架构
    3.4 功能模块设计
        3.4.1 配置文件读取模块
        3.4.2 仪器清零模块
        3.4.3 数据采集模块
        3.4.4 异常值剔除和数据校准模块
4 数据库管理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4.1 校准平台数据库的选择分析
    4.2 校准平台与数据库的数据交互
        4.2.1 使用工具包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4.2.2 使用触发器产生日志
    4.3 生成校准证书
    4.4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5 基于LABVIEW的锁相跟踪系统设计
    5.1 锁相跟踪系统的设计需求
    5.2 基于PID控制器的锁相跟踪系统的设计
    5.3 基于模糊控制的锁相跟踪系统的设计
    5.4 基于模糊与PID控制的锁相跟踪系统的设计
    5.5 自抗扰系统设计
6 总结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简介
    2.1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工程简介
    2.2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主要设备
    2.3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供水系统运行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3.2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功能性需求
        3.2.1 主控级主要功能
        3.2.2 现地级主要功能
    3.3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主要框架
        3.3.1 体系结构
        3.3.2 层次架构
        3.3.3 网络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硬件系统选型
    4.1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结构
        4.1.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4.1.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4.1.3 集中式控制系统
        4.1.4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4.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4.1.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4.1.7 系统结构的选择
    4.2 主控级系统选择
        4.2.1 工控机选择
        4.2.2 PLC及控制柜选择
    4.3 现地级系统选择
        4.3.1 流量测量仪器选择
        4.3.2 液位测量仪器选择
        4.3.3 压力测量仪器选择
        4.3.4 转速测量选择
        4.3.5 电动蝶阀选择
        4.3.6 电动调节阀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软件开发
    5.1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软件选择
        5.1.1 系统监控软件介绍和选择
        5.1.2 软件实现功能
        5.1.3 利用组态王进行软件设计的流程
    5.2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软件界面展示
        5.2.1 开启画面
        5.2.2 登录画面
        5.2.3 主画面
        5.2.4 实时曲线
        5.2.5 历史曲线
        5.2.6 特性曲线
        5.2.7 数据查询及打印
        5.2.8 报警
    5.3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数据库
        5.3.1 供水泵站实验室综合数据库设计
        5.3.2 数据库介绍对比
        5.3.3 数据库的选择和连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参数测定基本要求
    6.1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参数测定的意义
    6.2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需测定任务
    6.3 测定标准
        6.3.1 同一测定参数多次测定的极限误差
        6.3.2 测定仪器的极限误差
        6.3.3 被测定参数总极限误差
    6.4 测定条件
    6.5 流量测定
        6.5.1 测定方法对比
        6.5.2 流速仪测定法
        6.5.3 超声波流量计测定法
        6.5.4 差压测流法
    6.6 液位测定
        6.6.1 直读液位测定法
        6.6.2 超声波液位测定法
        6.6.3 静压式液位测定法
    6.7 压力测定
    6.8 扬程测定计算
    6.9 转速和功率测定
        6.9.1 转速测定
        6.9.2 功率测定
    6.10 其他参数测定
        6.10.1 振动测定
        6.10.2 噪音测定
        6.10.3 温度测定
    6.11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运行实践
    7.1 实验室操作流程
        7.1.1 系统开机运行
        7.1.2 系统正常停机运行
        7.1.3 系统事故紧急停机运行
    7.2 不同工况下单泵稳态运行对比分析
        7.2.1 实验目的与方法
        7.2.2 实验数据
        7.2.3 数据分析
    7.3 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与阻力特性曲线研究
        7.3.1 实验目的与方法
        7.3.2 实验数据
        7.3.3 数据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供水泵站虚拟实验室建设
    8.1 虚拟实验室介绍
    8.2 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
    8.3 虚拟实验室应用实践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基于Logminer的Oracle增量数据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ADG
        2.OGG
        3.DSG Real Sync的技术
        4.流复制
    1.3 研究内容
    1.4 全文结构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Logminer工具介绍
    2.2 Protocol Buffer介绍
    2.3 druid sql解析模块介绍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系统需求
    3.1 系统任务概述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需求分析
        3.3.1 功能需求
        3.3.2 非功能需求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1.1 系统设计思想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模块设计
        4.2.1 读组件模块
        4.2.2 写组件模块
        4.2.3 传输模块
        4.2.4 管理组件模块
    4.3 系统类设计
第5章 系统实现和测试
    5.1 开发环境
    5.2 主要功能实现
        5.2.1 组件配置及启动
        5.2.2 库级别同步
        5.2.3 表级别同步
        5.2.4 列级别同步
        5.2.5 RESTFUL接口
        5.2.6 异常处理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目的
        5.3.2 测试方法
        5.3.3 测试用例
        5.3.4 测试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同市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关键技术介绍
    2.1 Java EE架构
    2.2 Java语言
    2.3 JSP技术
    2.4 Oracle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底板数据管理
        3.2.2 检测审查
        3.2.3 部门联动
        3.2.4 辅助决策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系统可靠性
        3.3.2 界面需求
        3.3.3 性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底板数据管理
        4.3.2 检测审查
        4.3.3 部门联动
        4.3.4 辅助决策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总体E-R图设计
        4.4.2 数据信息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底板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5.3 检测审查模块实现
    5.4 部门联动模块实现
    5.5 辅助决策模块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方法
    6.2 测试工具与环境
    6.3 系统功能性测试
    6.4 系统性能测试
    6.5 本章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ArcEngine及Oracle技术的地下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现状
        1.2.1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
    1.3 空间数据管理现状
        1.3.1 空间数据库发展现状
        1.3.2 地下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法概述
        1.3.3 地下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构建方案概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下空间建筑物数据采集与处理
    2.1 地下空间数据采集精度标准
    2.2 地下空间数据采集
    2.3 地下空间数据处理
        2.3.1 地下空间数据处理原则
        2.3.2 地下空间数据处理内容
    2.4 成果图编绘
        2.4.1 地下空间设施符号分类
        2.4.2 图上要素表示
    2.5 成果质量检查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3.1.数据库关键技术
        3.1.1 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技术
        3.1.2 Arc SDE空间数据引擎技术
        3.1.3 Oracle 11g技术
    3.2 系统关键技术
        3.2.1 组件式GIS基本思想
        3.2.2 Arc Engine组件技术
        3.2.3 Query Interface接口跳转技术
        3.2.4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空间建筑物数据库设计
    4.1 地下空间建筑物数据特点及分层
        4.1.1 地下空间数据特点
        4.1.2 地下空间数据分层
    4.2 地下空间数据库总体设计
    4.3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库概念设计
    4.4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
        4.4.1 空间位置分区
        4.4.2 地下空间数据逻辑分层
        4.4.3 地下空间数据逻辑结构表
    4.5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库物理设计
        4.5.1 设计任务
        4.5.2 设计步骤
        4.5.3 地下空间数据库物理结构图
    4.6 城市地下空间元数据库设计
        4.6.1 元数据库
        4.6.2 元数据管理模式
        4.6.3 地下空间建筑物元数据存储结构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构建
    5.1 系统技术路线与总体结构
        5.1.1 系统需求分析
        5.1.2 系统运行环境配置
        5.1.3 开发环境搭建
        5.1.4 系统总体结构
    5.2 系统接口
        5.2.1 系统插件接口
        5.2.2 系统工具接口
        5.2.3 地图文档接口
        5.2.4 图层管理接口
        5.2.5 图层空间参考接口
        5.2.6 空间入库接口
        5.2.7 空间数据查询接口
    5.3 用户登陆模块
        5.3.1 用户登陆模块设计
        5.3.2 用户登陆模块实现
    5.4 数据入库模块
    5.5 数据操作及管理模块
        5.5.1 图层管理及显示
        5.5.2 空间数据操作
    5.6 数据质量检查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1.4.2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阐述
        1.4.3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概述
    2.1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2.1.1 人力资源
        2.1.2 人力资源管理
        2.1.3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2.2 系统的结构体系设计概述
        2.2.1 C/S结构
        2.2.2 B/S结构
    2.3 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2.3.1 WAS中间件
        2.3.2 SQL Server2008
        2.3.3 ORACLE数据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背景
    3.2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需求分析
        3.2.1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2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4.1 航空工业长飞资源信息化系统模块设计
        4.1.1 系统总体模块设计
        4.1.2 组织机构管理模块设计
        4.1.3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4.1.4 人员变动管理模块设计
        4.1.5 薪酬管理模块设计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4.2.2 逻辑概念与逻辑结构设计
        4.2.3 物理结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及测试
    5.1 系统运行环境
    5.2 系统安装
        5.2.1 数据库安装
        5.2.2 程序安装
        5.2.3 数据库导入
    5.3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3.1 系统预配置及主界面的实现
        5.3.2 系统组织机构管理模块实现
        5.3.3 系统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5.3.4 系统人员变动管理模块实现
        5.3.5 系统薪酬管理模块实现
    5.4 系统测试
    5.5 系统应用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基于ORACLE数据库通用性灵活性设计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异构平台的关系型数据库加速技术研究[D]. 薛梅婷. 浙江大学, 2020(01)
  • [2]汽车EPC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永星.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3]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D]. 姚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LabVIEW的精密仪器校准平台研发[D]. 刘哲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D]. 李琨.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基于Logminer的Oracle增量数据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王伟. 天津大学, 2019(01)
  • [8]大同市土地规划信息联动平台设计与实现[D]. 曹伟荣.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基于ArcEngine及Oracle技术的地下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研究与开发[D]. 梁晨.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10]航空工业长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李玮.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通用灵活性设计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