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破坏情况严重,自然灾害天气频发,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作为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因此,本文依托陕西省日元贷款造林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以不同林龄的毛白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碳含量实测的研究方法,调查样地11块,共获得样品389个,运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林龄毛白杨林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了以下的结果:1.不同林龄的毛白杨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的差异显著:45年生毛白杨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17.081 kg·m-2)>25年生毛白杨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14.674 kg·m-2)>10年生毛白杨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9.728 kg·m-2),45年生毛白杨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与与荒地、10年生毛白杨林和25年生毛白杨林相比,分别增加了8.573 kg·m-2、7.353 kg·m-2和2.407 kg·m-2,提高了100.764﹪、75.586﹪和16.403﹪。2.不同林龄毛白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显著:10年生、25年生和45年生毛白杨林生态系统都表现为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大于其他各层。10年生、25年生和45年生毛白杨林乔木层地上部分有机碳密度中干的有机碳密度所占的比例最大,地下部分根系中根径>10mm的根有机碳密度所占的比例最大。3.不同林龄毛白杨林生态系统中0-80cm深度的土壤层的碳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土壤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显著:10年生、25年生、45年生与邻近荒地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相比,10年生毛白杨林土壤总平均有机碳密度减少了0.784 kg·m-2,降低了9.495﹪;25年生毛白杨林土壤总平均碳密度增加了2.798 kg·m-2,提高了33.886﹪;45年生毛白杨林土壤总平均碳密度增加了3.569 kg·m-2,提高了43.224﹪。且在0-80cm土壤深度范围内10年生、25年生和45年生毛白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明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下降趋势。0-20cm土层的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的有机碳密度(P<0.05);20-80cm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差异性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