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的法理学思考

性别的法理学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社会性别内涵的分析,以女权主义法学的理论为基础,初步分析了当前对男女平等保护的不足,借鉴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与差异观的发展,提出在实质平等层面切实保障我国男女平等的实现的些许对策。文章除前言和结尾外,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法学研究下的性别概念。本部分阐述了社会性别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分析了社会性别理论对于研究两性平等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于社会性别理论的阐述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女权主义法学关于性别法律关系的相关理论,批判性地借鉴其理论成果,对于我国的社会性别研究有着积极意义。第二部分:性别的历史和现状。本部分介绍了中西方关于男女两性问题在法律上的历史发展情况,介绍了女性权利保护的历史背景,通过了解相关背景,可以帮助我们展望女性权利保护的走向。指出当前社会仍广泛存在歧视女性的性别冲突,这种历史和现状,说明男女平等保护的实现任重道远。第三部分:美国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与差异观。本部分介绍了美国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差异观,这是女权主义法学的核心理论。总结了美国女权主义法学的基本发展过程,对影响各个流派的学术渊源作了简要分析。通过对女权主义法学不同时期的平等差异观的比较,认识到了平等差异观的理论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女权主义法学通过对“平等”、“差异”概念的内涵的不断扩展,力图打破“差异困境”所带来的障碍从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上升到全人类的全面平等。通过对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与差异观的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对于我国男女平等保护的借鉴意义,对女性无差别对待还是特殊对待,采取何种平等差异观,也是我国法律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性别正义是实现男女实质平等的途径。本部分提出了“性别正义”是打破单纯的“男女平等”局限,更加量化切实地保障男女平等实现的概念。强调在立法中进行性别分析,进行现实化的社会性别分析,完成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的观念的转变。在法律领域中运用社会性别的概念,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并衡量到社会性别的影响,以实现性别正义和促进女性发展为目标完善现有立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性”和“性别”
  • 第一节“性”的二重性内涵
  • 一、“性”的自然属性
  • 二、“性别”的社会属性
  • 第二节“性”的实然与应然
  • 第三节 性别概念的分析方法
  • 一、强调“性差异”的社会性别观
  • 二、强调“地位”和“角色”的社会性别观
  • 三、强调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别观
  • 四、强调过程的社会性别观
  • 第四节 法学研究下的性别概念
  • 一、“性别”界分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 二、男性支配女性的社会场域
  • 第二章 性别的历史和现状
  • 第一节 西方性别的历史
  • 一、奴隶制的性别法律制度
  • 二、欧洲中世纪的性别法律制度
  • 三、显性性别冲突与资本主义性别法律制度的变迁
  • 第二节 中国的性别历史
  • 一、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模式
  • 二、中国传统的性别法律制度
  • 第三节 当前我国的性别冲突及其法理学问题
  • 第三章 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差异观
  • 第一节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差异观
  • 第二节 文化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差异观
  • 第三节 激进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差异观
  • 第四节 后现代女权主义法学的平等差异观
  • 第四章 性别平等还是性别正义
  • 第一节 “平等”的局限
  • 一、理想中的“平等”
  • 二、平等的内涵
  • 三、性别正义
  • 第二节 性别正义的内涵
  • 一、萨托利平等理论中的性别正义
  • 二、女性主义者弗雷泽的性别正义观
  • 第三节 性别正义的法律进路
  • 一、形式平等
  • 二、实质平等
  • 第四节 以法律手段保障两性实质平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女权主义法学的马克思主义之维[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1)
    • [2].我国女权主义法学研究现状评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23)
    • [3].《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影评——从女权主义法学探讨[J]. 学理论 2012(05)
    • [4].论女权主义法学视角下我国妇女平等权的实现[J]. 法制与社会 2014(05)
    • [5].法律视角浅谈女权主义法学兴起后给社会带来的创伤[J]. 群文天地 2012(24)
    • [6].身份法学及其批判精神[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06)
    • [7].谎言、脚镣、照片——女权主义法学方法论视角下的凯西案和吴英案成因分析[J]. 法大研究生 2018(01)
    • [8].性别与法律:女权主义法学理论在新现实主义中的作用[J]. 北航法律评论 2012(00)
    • [9].论女权主义法学及对中国立法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10(23)
    • [10].性骚扰立法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11].女权主义刑事诉讼:基于强奸案的初步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4(01)
    • [12].现代法律知识体系的性别重构——美国女权主义法学重述[J]. 知识经济 2010(19)
    • [13].涉外离婚案件诉讼竞合时妇女权益保障之国际法诉求——以国际女权主义法学为分析进路[J]. 理论观察 2009(05)
    • [14].探究穆斯林妇女的现状[J]. 学理论 2012(05)
    • [15].社会性别视野中的性别平等权[J]. 法学杂志 2011(02)
    • [16].反歧视的理论基础:基于批判法学和后批判法学的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7].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妇女权益保障[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8].中国反性骚扰立法的缘起与发展[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9].基于性别的家庭内部分工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标签:;  ;  ;  ;  

    性别的法理学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