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观念论文-何晓静

山水观念论文-何晓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水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范成大,造园活动,山水观念

山水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静[1](2019)在《范成大的园林与山水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时期园林发展兴盛,园林不仅是宋人休闲燕游的空间,更是抒情达志的场所。以园林为主的文人士大夫之间交游雅集空间,是代表那时代独特美学意味的场域。然而,宋时园林营造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园主人需要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文学修养,范成大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因其流传的诗词为世人熟知,但他在南宋所进行的造园活动,以及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梅谱》而成为南宋园林发展史中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通过对范成大造园活动的考察以及相关园林文献的解读,可以建构出南宋造园盛期时士人的园林和山水观念。(本文来源于《创意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温昊阳,蒲娇,申慧广[2](2019)在《明代山水画中的的“山居观念”探究 以谢时臣的山水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谢时臣是明代兼具"浙派"与"吴门画派"两派绘画技法的山水画家,他曾游历无数名山大川,善用画笔表现中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山川自然样貌,并寄情于山水作品之中。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谢时臣的山水绘画,探究谢时臣的山水情怀如何在其创作中表现,并揭示藏匿于绘画中的"山居观念",进而展望"画中之山居观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期刊2019年06期)

王惠东[3](2019)在《唐韩休墓壁画山水图与重深山水空间观念——论墓室空间方位与山水构图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韩休墓壁画山水图位于墓室北壁东侧,此山水图的意义不在于绘画技法是否纯熟,也不在于图式、笔法的特点,其意义更多地在于作为现存最早的独幅山水图,其画面空间与墓室的方位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唐代到宋元的多个墓室壁画中都有山水画,此类山水画也多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尤其是有"重深之妙"的山水作品反映了唐、五代时期的典型构图与空间观念。本文从墓室壁画山水图与方位的关系、重深山水与宗教信仰,兼论重深山水绝岸峻峭的风格对于唐宋山水作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杨小彦[4](2018)在《从风景到山水再到观念 关于摄影与绘画的互文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提到的第一个画家是英国的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贡布里希说,正是康斯太勃尔,把"物理学般的眼睛"作为目标放在了对风景的描绘之中,因为在他看来,"绘画就是科学"。从西方艺术史看,这正是导致印象派出现的早期原因。贡布里希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图画再现心理学研究",讨论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摄影》期刊2018年11期)

林丽[5](2018)在《超越的山水——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诗学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谢灵运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世世代代雅号山水的家风使谢灵运与山水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东晋末期兴起的"以玄对山水"的诗学背景使士族文人纷纷走向山林,体会自然山水乐趣。仕途理想的不得志使谢灵运几度走进山水,并开启了山水诗独立发展的地位。而作为把山水诗当做独立审美对象的第一人,其诗学观念既有对先贤的继承,又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其对赋体写作手法的吸收和佳句的营造开启了六朝风景的写实风尚。(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2期)

张素丽[6](2018)在《山水精神的没落与自然观念的嬗变——以鲁迅译《爱罗先珂童话集》《小约翰》等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现代性话语的逐渐侵入,"自然"这一概念的所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山水精神趋向没落,自然、天道、和谐等话语被科学、民主、发展、独立等崭新的时代启蒙话语所替代。作为近现代一位具有明晰的生态敏感意识的文学家、翻译家,鲁迅的着(译)述直观而又深入地呈现了民国时期学人自然观念嬗变的思想辙迹,以感性的方式保存、展现了近现代文化语境下"自然"观念演进的复杂过程,折射了时代多声调的思想杂语特征。(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胡周琳[7](2018)在《中国传统山水观念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梳理中国传统山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总结其在传统私家园林中的具体表现手法,以期能够寻找到将山水精神与居住环境相结合的方法。以桂林漓江汇景展示区景观为例,阐述了现代居住区景观如何从传统山水观念中寻找灵感,营造出宜居、舒适、能够表达国人对于山水精神理想追求的景观作品。(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4期)

杨芳[8](2017)在《传统山水画观念对构建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美好向往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山水城市应运而生,山水城市的生命力源自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论文以山水画为媒介探讨山水观念的物质表达,旨在发掘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和哲学上的精神升华,对构建当代山水城市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徐军[9](2017)在《浅谈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及空间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名山大川为古今中外的国画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绘画素材及设计灵感,久而久之,让众多中国画家对于山水产生了深厚的情结,进而形成了单独的创作派别,在这些中国山水画中,也隐藏着空间的观念与玄机。因此,本文通过山水传递情感、画作融入文化、作品进行创新叁方面说明了中国画中的山水情结,并根据创建国画作品空间、正确对待时间与空间关系两大点,详细论述了其中的空间观念,从而充分体现出中国画巧妙的结构布局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9期)

时胜勋[10](2017)在《先秦至宗炳的中国山水审美观念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审美观念是自然美的重要问题,同时又与艺术美息息相关。先秦以降,对山水的解释由自然哲学、政治地理学、伦理学、自然精神哲学、神话学、地理学等多重路径构成,而审美意识已经在其间不断发展。魏晋以后,山水的审美意识更为自觉,由于玄学佛学的发展,魏晋人发现了自然的美,在山水之中体会巨大的精神愉晚。作为融合玄学佛学的宗炳,继承前人关于山水的审美观念,在《画山水序》中明确提出山水美学重要命题"山水质有而趣灵",进而将山水之美(自然美)转化为山水画之美(艺术美),并从创作上的"远映""巧似"与欣赏上的"卧游""畅神"两个方面加以论证。这些理论上的探讨初步确立了山水画(山水艺术美)的美学内涵,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复杂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山水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谢时臣是明代兼具"浙派"与"吴门画派"两派绘画技法的山水画家,他曾游历无数名山大川,善用画笔表现中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山川自然样貌,并寄情于山水作品之中。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谢时臣的山水绘画,探究谢时臣的山水情怀如何在其创作中表现,并揭示藏匿于绘画中的"山居观念",进而展望"画中之山居观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水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晓静.范成大的园林与山水观念[J].创意与设计.2019

[2].温昊阳,蒲娇,申慧广.明代山水画中的的“山居观念”探究以谢时臣的山水作品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9

[3].王惠东.唐韩休墓壁画山水图与重深山水空间观念——论墓室空间方位与山水构图之间的关系[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4].杨小彦.从风景到山水再到观念关于摄影与绘画的互文性辨析[J].中国摄影.2018

[5].林丽.超越的山水——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诗学观念[J].长江丛刊.2018

[6].张素丽.山水精神的没落与自然观念的嬗变——以鲁迅译《爱罗先珂童话集》《小约翰》等为中心的考察[J].鄱阳湖学刊.2018

[7].胡周琳.中国传统山水观念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8

[8].杨芳.传统山水画观念对构建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徐军.浅谈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及空间观念[J].中国文艺家.2017

[10].时胜勋.先秦至宗炳的中国山水审美观念变迁[J].中国美学研究.2017

标签:;  ;  ;  

山水观念论文-何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