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传统聚落及其耐以生存的土壤,正在经历着时代前进和环境的剧变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人们已经意识到,民间聚落的物质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无法再生的财富,并积极采取各种手段予以保育的同时,当今社会对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与保护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人们远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普遍的认识,也就是说,研究代表民间聚落中物质和精神的且正在逐渐消失的活态文化及其空间,已经成为我们保护传统聚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徽州聚落研究的对象,通常是以村落形态、空间结构、建筑形式、环境景观、阴阳风水等为主题展开的,主要体现在对物质文化的研究之上。本文以哲学、社会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徽州聚落中的宗族权力和“风水”说为出发点,通过对徽州聚落变迁、徽州聚落文化特征、族权空间,以及“风水”与族权关系等方面的剖析,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揭示徽州民间聚落物质形态背后的成因和机制,并阐述了聚落空间与“风水”空间在聚落形态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这是一笔保贵的凝聚在徽州聚落形态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章从徽州的社会历史变迁出发,重新认识徽州聚落的演变历程。第二章以历史文献和相关的研究为基础,对徽州的聚落文化特征予以阐述和总结。第三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权力架构的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徽州聚落中的族权空间和要素。第四章论证了“风水”空间与族权空间的内在同一性,提出徽州“风水”聚落空间的意义就在于建立起徽州聚落的运行机制——“秩序”。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语章节,通过对徽州聚落的评估和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徽州聚落保护与开发中的策略,并呼吁对聚落文化的多样性保护。
论文目录
绪论1.学术研究背景1.1 传统聚落研究的历史回顾1.1.1 我国聚落、民居研究发展历程回顾1.1.2 徽州聚落、民居研究成果回顾1.1.3 近来聚落与民居研究的新动向2.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目标2.1 徽州“风水”聚落选题的意义2.2 研究目的3.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3.1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3.2 中国传统的权力观3.3 “风水”说3.4 研究方法3.5 相关名词解释4.论文结构框架第一章 徽州的聚落结构演进1.1 历史上影响徽州的人口大迁移1.1.1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1.1.2 影响徽州的三次大移民1.2 土地与人口的矛盾1.3 影响徽州聚落文化的两个自然因素——水、火1.3.1 水与火1.3.2 火与徽州聚落1.4 徽州的聚落结构演进1.4.1 早期徽州聚落的“干栏”萌芽与雏形期1.4.2 秦至宋元徽州聚落的“干栏”发展与形态转型期1.4.3 明清徽州聚落的“徽派”定型与形态成熟期1.4.4 清末徽州聚落的“徽派”衰落期第二章 徽州的聚落文化与经济特征2.1 徽州的聚落文化特征2.1.1 百年世系,聚族而居2.1.1.1 宗族的概念2.1.1.2 宗族的繁衍与发展2.1.1.3 宗族的结构形式2.1.2 聚则依理,分以喻义2.1.2.1 宋代理学2.1.2.2 理学与徽州2.1.3 阴阳五行,“风水”聚落2.1.3.1 “风水”与新安理学2.1.3.2 “风水”与古村落2.1.3.3 “风水”罗盘与徽州聚落2.1.4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2.1.4.1 书院、社学、私塾、义学2.1.4.2 书院、官学与科举2.1.5 行商四方,无村不贾2.1.5.1 徽商的社会心理2.1.5.2 “功名”与“儒风”2.1.6 社庙祭坛,神之栖居2.2 徽州的聚落经济特征2.2.1 经济在徽州聚落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2.1.1 国家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2.2.1.2 徽商的“资本”经济与聚落发展2.2.1.3 徽州聚落繁荣的经济原动力2.2.2 徽州聚落经济与文化历史角色的失衡2.2.2.1 经济开放与思想自闭的徽州聚落2.2.2.2 徽州聚落衰败的原因第三章 徽州聚落的空间解析3.1 中国的传统权力架构与聚落权力影响3.1.1 古代中国的两级权力结构3.1.2 传统等级制度与权力3.1.3 道德礼教与权力3.1.3.1 忠君、崇圣3.1.3.2 礼法3.1.3.3 仪式、象征与权力场域3.1.4 乡土聚落与族权3.1.4.1 宗族组织的权力3.1.4.2 实现族权的保障——家规族约3.1.5 聚落中的族权空间形态3.1.5.1 防御性空间3.1.5.2 祭祀性空间3.1.5.3 教化性空间3.1.5.4 等级性空间3.2 宗族仪式、象征与聚落空间3.3 徽州聚落空间分析3.3.1 宗族对聚落群体关系的影响3.3.2 宗族聚落权力空间的发展3.3.2.1 时间的影响3.3.2.2 经济的影响3.3.3 徽州聚落的结构层次3.3.3.1 徽州区域空间的时间轴3.3.3.2 徽州区域空间的等级模式3.3.4 徽州聚落中的族权空间3.3.4.1 宗祠3.3.4.2 祠堂中的族权实践3.3.4.3 牌坊3.4 徽州聚落伦理等级空间的延伸3.4.1 徽雕与等级3.4.2 书院与等级3.4.3 建筑与等级3.4.4 徽州民宅中的伦理空间3.4.5 房地契约中的族权倾向第四章 徽州聚落的“风水”解析4.1 传统“风水”与环境的现代认知4.2 “风水”与族权的内在同一性4.2.1 “风水”的源头4.2.2 “风水”空间与族权的同一性4.3 徽州“风水”聚落空间分析4.3.1 “风水”中的自然山水环境5.3.2 水口空间5.3.3 建筑中的“风水”5.4 徽州“风水”空间的意义5.4.1 “风水”空间的功能4.4.2 徽州“风水”聚落的空间意义第五章 徽州聚落评估与开发保护对策5.1 徽州聚落的评价5.1.1 现有评价的反思5.1.2 古代聚落评价再认识5.1.3 徽州聚落的综合性评估5.2 徽州聚落面临的冲突和对策5.2.1 现状背景与冲突5.2.1.1 聚落保护是一种被动的过程5.2.1.2 历史与现代生活形态的碰撞5.2.1.3 聚落保护的压力5.2.1.4 缺乏全面的历史观5.2.1.5 旅游开发对古聚落的破坏5.2.1.6 旅游开发中的新问题5.2.2 聚落保护模式的新探索5.2.2.1 徽州单一的经营保护模式5.2.2.2 经营保护模式的扩展借鉴5.2.2.3 聚落开发相关策略作为总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附录A:调查一、黟县西递村调查研究调查二、黟县南屏村调查研究调查三、三则“风水”权力故事的调查附录B:相关研究、对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的相关哲学解读及借鉴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作用[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2)
- [2].徽州民歌腔韵特色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0)
- [3].徽州韵味[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7)
- [4].《徽州绿荫》[J]. 韶关学院学报 2020(05)
- [5].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J]. 城市建筑 2020(14)
- [6].徽州傩舞的历史特色、现状与传承保护[J]. 黄山学院学报 2020(04)
- [7].徽州印象[J]. 艺术评论 2018(11)
- [8].《徽州印象之一》[J].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5)
- [9].《徽州速写——初春的村庄》[J]. 小说评论 2019(05)
- [10].徽州印象[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2)
- [11].梦徽州[J]. 人民司法(天平) 2017(12)
- [12].秋染徽州[J]. 人民司法(天平) 2017(30)
- [13].《水墨徽州》[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03)
- [14].水墨徽州[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03)
- [15].《徽州·寂夜》[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01)
- [16].暮色·徽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7].徽州小记——建筑的文学化关联创作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16(11)
- [18].徽州味象[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1)
- [19].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解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0].同学会:近代旅外徽州青年学子的群体组织及其运作[J]. 安徽史学 2017(04)
- [21].徽州地域色彩文化与当地徽茶包装设计[J]. 福建茶叶 2017(08)
- [22].从明清徽州家谱看女性经济活动及其特点[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8)
- [23].徽州土地买卖活动中逃税方式略论[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7)
- [24].《徽州印象》[J]. 大众文艺 2017(06)
- [25].春光·徽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6].交流与对话:明清时期徽州宗法与教育的互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27].徽州服饰的流变及其特征[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1)
- [28].徽州古桥的建筑文化解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29].试论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与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30].梦徽州[J]. 中国民政 2015(03)
标签:生成环境论文; 族权空间论文; 风水聚落论文; 秩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