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公路、铁路、水利、能源工程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目前基于损伤理论对土石混合体边坡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方法还不尽完善,尤其在损伤-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的研究方面仍亟需作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213)、交通部重点项目(2003-318-802-01)、湖南省交通厅项目(200506),针对降雨对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展开了下面研究工作:1)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探讨了降雨入渗诱发下的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失稳机理。2)通过引入损伤理论,使得在研究土体微观结构的破损过程以及边坡失稳过程更加切合实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适用于土石混合体的损伤函数,并推导了基于损伤理论的Mohr-Coulomb模型。3)在前人提出的流固耦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损伤理论的土石混合体在流-固耦合作用下损伤函数ω和渗透系数K的动态计算模型。探讨了降雨入渗情况下,土石混合体边坡渗流场和应力场的相互作用的耦合机理,并通过引入损伤理论分析了应力场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以及渗流场引起渗透体积力对应力场的影响,探讨了基于损伤比ω的土石混合体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4)基于不同的损伤比应用FLAC3D对土石混合体边坡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损伤比和降雨时间对土石混合体应力场、位移场、渗流场的影响,并总结了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规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降雨入渗作用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西部探矿工程 2020(06)
- [2].莫高窟壁画劣化与降雨入渗关系的试验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3].农田典型土壤降雨入渗特征研究[J]. 高原气象 2008(S1)
- [4].利用钻孔资料确定降雨入渗系数[J]. 地下水 2008(01)
- [5].开挖扰动及降雨入渗影响的地表沉降特征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02)
- [6].降雨入渗对隧道下穿路基段边坡变形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7].不同灌溉方式对降雨入渗深度的影响[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8(11)
- [8].垂直降雨入渗水势模型的推导及其试验验证[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3(02)
- [9].强降雨入渗作用下土质边坡失稳灾变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0].平潭岛野外人工降雨入渗实验[J]. 水利科技 2016(04)
- [11].降雨入渗作用下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研究[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6(03)
- [12].降雨入渗条件下考虑裂隙和风化对煤系土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04)
- [13].基于降雨入渗深度反演的某黄土滑坡机理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4].考虑降雨入渗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数值分析[J]. 内蒙古水利 2008(01)
- [15].降雨入渗条件下多级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6)
- [16].土质边坡降雨入渗深度及饱和区变化规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7].降雨入渗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福建建设科技 2019(06)
- [18].降雨入渗作用下的边坡渗流特性分析[J]. 四川建材 2016(08)
- [19].降雨入渗条件下沥青路面渗流规律研究[J]. 中外公路 2012(06)
- [20].强降雨入渗下临海软土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J]. 中国港湾建设 2020(06)
- [21].自然条件下坡面降雨入渗测试研究[J]. 水力发电 2018(12)
- [22].不同地面处理下的降雨入渗规律研究[J]. 节水灌溉 2018(02)
- [23].某水电站边坡降雨入渗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7(03)
- [24].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J].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3)
- [25].基于大气降雨入渗系数法和科斯加科夫公式的煤矿矿井涌水预测[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08)
- [26].农田下垫面处理对降雨入渗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 [27].降雨入渗边坡非饱和渗流过程及稳定性变化研究[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03)
- [28].解冻期坡面降雨入渗特征及模拟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 [29].基于指数型的浅层滑坡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1)
- [30].某露天矿大型排土场降雨入渗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J]. 现代矿业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