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研究目的研究云南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与健康对照组阴道微生态基本状况,通过测定阴道酸碱度、分离培养细菌,分析两组人群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差异,期望阐明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异同,探究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女性生殖道微环境变化及微生态状况,为更好地实施预防治疗及干预活动提供理论基础。2研究方法2.1采集女性阴道侧壁上1/3的分泌物,送至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同时进行阴道酸碱度的测定及分泌物直接涂片。2.4将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作需氧培养、CO2培养及厌氧培养,并用生化反应板鉴定菌种,测定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菌种分布及优势菌。菌群密度以无菌生长为Ⅰ级,每个平板菌落数1-9个为Ⅱ级,10-99个为Ⅲ级,长满整个平板无法计数为Ⅳ级,为参考标准。菌群多样性以1-2种细菌为Ⅰ级,≥3种细菌为Ⅱ级,为参考标准。2.2分离培养念珠菌并通过科玛嘉培养基鉴定,测定念珠菌的携带率及分布情况。2.3分离鉴别培养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测定其携带率。2.5选取部分标本提取HPV DNA,测定HPV的携带率。3研究结果3.1 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阴道pH范围3.8-5.4,中位数为4.1,健康对照组PH值范围3.8-5.5,中位数3.8,经卡方检验x 2=0.695 P=0.40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 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乳酸杆菌分离率22.5%(27/120),健康对照组76.1%(54/71),x 2=52.386 P=0.000<0.05差异有显著性。可以认为女性性途径HIV感染高危人群组乳酸杆菌携带率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阴道优势菌分布以乳酸杆菌最多,占46.5%,其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5%)和葡萄球菌(12.7%);而女性性途径HIV感染高危人群优势菌分布以葡萄球菌最多,占33.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阴性球杆菌(27.5%),乳酸杆菌排第四,仅占13.3%。3.3阴道分泌物需氧菌菌群密集度百分比高危组Ⅰ级为3.3%,Ⅱ级为15%,Ⅲ级为32.5%,Ⅳ级为49.2%健康组Ⅰ级为4.2%,Ⅱ级为19.7%,Ⅲ级为36.6%,Ⅳ级为39.4%,经x2检验P>0.05。阴道分泌物厌氧菌菌群密集度百分比高危组Ⅰ级为0.83%,Ⅱ级为10%,Ⅲ级为15.8%,Ⅳ级为73.3%。健康组Ⅰ级为1.4%,Ⅱ级为9.9%,Ⅲ级为26.8%,Ⅳ级为61.9%,经x2检验P>0.05,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阴道分泌物需氧菌、厌氧菌菌群密集度Ⅰ级,Ⅱ级及Ⅲ级均略低于健康组,而Ⅳ级高于健康组,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阴道分泌物厌氧菌菌群密集度百分比高危组Ⅰ级为0.83%,Ⅱ级为10%,Ⅲ级为15.8%,Ⅳ级为73.3%。健康组Ⅰ级为1.4%,Ⅱ级为9.9%,Ⅲ级为26.8%,Ⅳ级为61.9%,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 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真菌分离率35.1%(39/111),同地区健康对照组分离率为22.5%(16/71);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菌种分布上,前者白色念珠菌占的比例高于后者,种类丰富,且分到5株多细胞真菌(其致病作用有待探讨)3.6 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性传播病原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阳性率74.6%(85/114),高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52.1%(37/71),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 HIV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组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例数为21,携带率为35%。健康对照组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例数为8个,携带率为13.3%。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HIV感染高危人群组人乳头瘤病毒携带率高于健康对照组。4结论4.1 HIV性途径感染女性高危人群组阴道pH高于健康人群,乳酸杆菌携带率低于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人群阴道优势菌为乳酸杆菌,HIV性途径感染女性高危人群组优势菌为葡萄球菌;研究表明HIV性途径感染女性高危人群组阴道微生态失调。4.2 HIV性途径感染女性高危人群阴道STD病原体包括念珠菌、Uu/Mh及HPV携带率高于健康人群,可能与该组人群性活动频繁,有多个性伴侣及微生态失调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J]. 皮肤科学通报 2019(05)
- [2].头孢曲松治疗HIV阴性无症状神经梅毒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11)
- [3].一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处置经验[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6)
- [4].高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传播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校医 2020(01)
- [5].庆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06)
- [6].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与心理体验[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2)
- [7].219例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9(24)
- [8].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7)
- [9].恶性梅毒合并HIV感染1例[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1)
- [10].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症状的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20(02)
- [11].5例HIV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护理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5)
- [12].恶性梅毒并发HIV感染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0(02)
- [13].孕14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母婴阻断HIV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01)
- [14].HIV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2)
- [15].抗HIV复合制剂的制备及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06)
- [16].分析2017年~2018年梁溪区孕产妇感染HIV、梅毒、乙肝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A1)
- [17].观察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总结影响因素[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6)
- [18].HIV相关性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囊肿一例[J]. 海南医学 2020(07)
- [19].流行病学教学改革与高校HIV防控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J]. 上海预防医学 2019(12)
- [20].初治HIV感染者同伴支持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5)
- [21].天津市191例HIV阳性青年男男性行为者行为特征及性伴HIV感染状况[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5)
- [22].HIV感染后接种乙肝疫苗应答反应情况的研究[J]. 中外医疗 2020(08)
- [23].2018年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传染病信息 2020(02)
- [24].地理社交媒体类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与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风险的相关性[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6)
- [25].我国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确认策略[J]. 医学动物防制 2020(07)
- [26].HIV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 名医 2020(06)
- [27].研究心理护理对HIV感染合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0)
- [28].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的必要性及低应答研究进展[J]. 首都公共卫生 2020(02)
- [29].滨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7)
- [30].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HIV感染病例临床特点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