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热瓦普(rabab),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弹拨乐器。现广泛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叶城等地。在《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它在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例如,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为我国首批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艺术来说,对新疆乃至全国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事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的问题。就像维吾尔民间乐器热瓦普一样,它作为木卡姆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来说,它同木卡姆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一样,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因此,在这种“非遗”的语境下,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中,关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主要对其中一种乐器“热瓦普”为载体的民间音乐传承现状研究,结合田野调查个案,着重对热瓦普在民间和高校两种不同的传承分析进行分析,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是绪论,这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现状的说明与梳理。第二部分,首先阐述“非遗”语境下的新疆木卡姆艺术传承的现状,以此来窥视热瓦普作为这种综合艺术中的载体之一,在现今文化保护和发展中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针对维吾尔族民间乐器热瓦普的传承及个案分析,分别对“非遗”语境下的民间和高校两种主要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第四部分,深度剖析民间传承和高校传承方式中的利弊,并进一步探讨内在原因及对日后相关改进措施。第五部分,结语,对“非遗”语境下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在日后发展过程中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