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研究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教师文化是随着文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发生、发展和成熟而逐渐形成的。教师文化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化,它由教师群体所创造,同时又创造着教师群体本身。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在学校文化生态中处于强势地位。教师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教师文化对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师生关系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研究教师文化是促进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的重要前提。在中西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方教师文化在其不同文化传统熏染之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轨迹。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的研究,西方教师文化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是加拿大著名教育学家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哈格里夫斯将教师文化分为四种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这四种类型的教师文化在不同时期和范围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同时具备各自的特性,它们之间只有发展程度高低之分,而无所谓优劣之分。我国学者对教师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对近几年来教师文化研究的查阅和分析不难发现,学术界在教师文化概念界定、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构建教师文化这三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阶段教师文化的研究多关注于个人主义文化和合作文化的研究,对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研究存在不足。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着重分析派别主义教师文化,通过对这种文化类型的反思,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本文首先对教师文化、教师派别以及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做了概念上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参照中西方研究深入剖析了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特征,归纳了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微观制度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宏观制度层面)三个维度详实探讨了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形成原因;以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了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弊端;在对合理性和弊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弊端提出了矫正原则与策略;在对全文整体把握的高度上,本文认为应当采用审慎的变革态度和方式对派别主义教师文化进行恰当取舍,对于实质上是团体个人主义的派别主义文化,其解决的根本途径是走向合作。因此,本文最后提出了建构合作的教师文化的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背景与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二、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特征
  • (一) 教师派别的自发性
  • (二) 教师派别之间的低渗透性
  • (三) 教师派别的高持久性
  • (四) 教师派别中个人认同感强
  • (五) 教师派别的功利性
  • (六) 教师派别内信息传递迅速
  • (七) 教师派别内核心人物作用突出
  • 三、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表现形式
  • (一) 学校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教师派别
  • (二) 教师派别内部和派别之间既合作又冲突
  • (三)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因学校类型不同而异
  • 四、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成因
  • (一) 个人层面
  • (二) 组织层面
  • (三) 社会层面
  • 五、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其弊端
  • (一)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 (二)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弊端
  • 六、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应对原则与策略
  • (一)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应对原则
  • (二)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应对策略
  • 七、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 (一) 合作的意义
  • (二) 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的途径
  • 1、正确认识合作
  • 2、提升教师协作精神
  • 3、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
  • 4、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
  • 5、实施师徒教师教育模式
  • 6、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 7、构建良性竞争氛围
  • (三) 由人为合作走向自然协作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比主义的合理性研究[J]. 哲学动态 2020(07)
    • [2].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19(05)
    • [3].我们的工人主义运动[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2)
    • [4].“留痕主义”要不得[J]. 前线 2018(09)
    • [5].安德鲁·芬伯格论技治主义[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7(01)
    • [6].情境主义与计算主义难题的解决 读《计算主义及其理论难题研究》[J]. 科学文化评论 2017(01)
    • [7].反犹主义研究的集成与创新之作——评《反犹主义:历史与现状》[J]. 出版广角 2017(16)
    • [8].《线代主义》[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4)
    • [9].论寄生主义[J]. 南方文学 2020(02)
    • [10].浅谈美国例外主义[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4)
    • [11].-ist与“主义者”[J]. 英语世界 2017(12)
    • [12].一只朴素主义的船[J]. 延安文学 2017(06)
    • [13].PS主义[J]. 当代体育(扣篮) 2016(03)
    • [14].PS主义[J]. 当代体育(扣篮) 2016(19)
    • [15].后怀旧主义[J]. 西部 2015(11)
    • [16].加拿大孤立主义初探[J]. 山西青年 2013(24)
    • [17].形式千万别成为主义[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4(07)
    • [18].哪一种效益主义更好?——试从规则效益主义的无效辩护看效益主义进路[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21)
    • [19].PS主义[J]. 当代体育 2012(28)
    • [20].女“拳”主义[J]. 科学健身(健美先生) 2011(05)
    • [21].浅谈反智主义[J]. 商业故事 2017(13)
    • [22].如何做一个长期主义者[J]. 中国企业家 2020(10)
    • [23].我国综艺电影的消费主义倾向再思考[J]. 戏剧之家 2018(29)
    • [24].消费主义视野下的大学生网络贷款现象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 2019(02)
    • [25].霸凌主义的虚伪与赤裸[J]. 人民论坛 2018(24)
    • [26].面向未来的公共主义发展观[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6)
    • [27].《计算主义及其理论难题研究》近日出版[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7)
    • [28].“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29].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J]. 人民论坛 2017(28)
    • [30].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主义”[J]. 粤海风 2017(05)

    标签:;  ;  ;  ;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