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京的基督》中的宗教形象

试论《南京的基督》中的宗教形象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四个角度着眼,考察分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南京的基督》中的宗教形象,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加明确了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对基督教的态度。第一章着眼于作品中出现的基督教的象征物(十字架,天国)的考察。在作品中“十字架”和“天国”的原本的宗教意象几乎消失。作品中“十字架”的三次登场中,其原本的宗教形象已经所剩无几,基督教中拥有重要的宗教意象的“天国”在文中的宗教意象也已不复存在,成为了一个虚空的假象,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金花而言,“天国”只不过是在无望的现实生活的一个美好幻想。作品中体现的基督教的宗教形象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第二章围绕“罪与赎”的认识,对基督教绝对的“罪”观和作品中所体现“罪”的认识进行了比较和论述。“虽然做着很低贱的事情,只要不伤及无辜,所以也就没什么罪过”,这是在主人公金花的描写中,对自己的卖淫的行为的自我辩解。这或许源自“故意犯的罪为罪,不得已为之的则不为罪”芥川这种独特的“罪”观。作品中体现的作者芥川这一独特的“罪”观,即对“罪”的认识的模糊以及浅薄,与基督教的“罪”观产生了对比和隔阂。第三章提及了作品中体现的“基督教与东方的精神文化”这一主题,西洋的宗教传入东洋,在当地的社会习惯以及风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混血”的现象,即围绕作品中“西方文化的东方化”问题进行了考察。本章节从基督徒金花的精神支撑—孝道,和她独特的“罪”观,以及基督教和佛教的融合这三个视角进行了论述。第四章以作品中的另一人物“日本旅行家”为中心进行剖析,初步探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所表达的对基督教的态度。从日本旅行家和金花的关系看,有已被梅毒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在作品最后所出现的他在所谓的“真相”前犹豫的场景是滑天下之大稽。从此处可窥测出作者在“信”的犹豫和对“知”的怀疑。然而,作者却犹豫的最终依然没有走上“信”的道路。在作品《西方的人》中,作者描写了耶稣的一生来影射自己的人生,暗示了人生命运的悲哀,透过作品体现了“信仰”在“命运”前的无力和空虚。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在“知”与“信”的夹缝中的徘徊与彷徨。结语中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和今后的研究课题。本文围绕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南京的基督》的宗教形象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不难发现芥川龙之介不断接受西方的思想,特别是基督教的思想的影响,一边追求着扎根于日本的文化的独自性。然而正是作者精神里固有的东方的传统思想阻碍了他进一步接受正确而全面的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在“知”与“信”的夹缝中辗转彷徨。

论文目录

  • 摘要
  • 要旨
  • はじめに
  • 第一章 元来の宗教的イメージの喪失
  • 1.1 <十字架>の道具化
  • 1.1.1 <十字架>の宗教的象徴
  • 1.1.2 <十字架>の三回の登場
  • 1.2 虚構に陥る<天国>
  • 1.2.1 <天国>の宗教的意象
  • 1.2.2 夢見た<天国>――惨めな生活の出口
  • 第二章 <罪?贖い>に関する認識の変容
  • 2.1 罪の代償――贖い
  • 2.2 金花の祈り――<罪>の抹消
  • 2.2.1 キリスト教における<罪>の認識
  • 2.2.2 <守り>と<救い>の区別
  • 2.3 <マグダラのマリア>と金花との比較
  • 第三章 <混血>の表象
  • 3.1 キリストの化身
  • 3.2 西洋の土着化
  • 3.2.1 孝道
  • 3.2.2 罪の意識の甘さ
  • 3.3 キリスト教と仏教との融合
  • 第四章 <知>と<信>との隔たり
  • 4.1 <日本人旅行家>の立場
  • 4.1.1 旅行家の<事実>と<虚構>
  • 4.2 <永遠に守んとするもの>
  • 4.2.1 <マリア>
  • 4.3 <永遠に超えんとするもの>
  • 4.3.1 <聖霊>
  • おわりに
  • 使用テキスト
  • 参考文献
  • あとがき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原生家庭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影响[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2].论人生与艺术的抉择——芥川龙之介与画师良秀的殊途同归[J]. 传播力研究 2019(01)
    • [3].小说的背面——读芥川龙之介的《橘子》[J]. 名作欣赏 2019(12)
    • [4].芥川龙之介的痛苦与幸福[J]. 名作欣赏 2019(18)
    • [5].芥川龙之介《基督徒之死》与《蜜柑》的比较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6].论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及演变[J]. 农家参谋 2017(18)
    • [7].浸透了爱与悲哀的灵魂——读芥川龙之介《某傻子的一生》[J]. 名作欣赏 2018(11)
    • [8].芥川龙之介《橘子》——火车之身份的象征[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03)
    • [9].芥川龙之介成就了电影《罗生门》[J]. 派出所工作 2016(11)
    • [10].芥川龙之介:不安的行者[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6(11)
    • [11].《芥川龙之介全集》出版感言[J]. 书屋 2017(07)
    • [12].神圣与世俗的碰撞——解析芥川龙之介名作《鼻》[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3)
    • [13].芥川龙之介《杜子春》的时间地点设定[J]. 北方文学 2019(36)
    • [14].《芥川龙之介散文随笔》[J]. 少年文艺(中旬版) 2020(Z1)
    • [15].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J]. 文化交流 2020(02)
    • [16].芥川龙之介与东西文化的连接[J]. 山海经 2019(01)
    • [17].芥川龙之介笔下中国女性形象的转变——从《南京的基督》到《湖南的扇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5)
    • [18].民国10年的中国像——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J]. 唐山文学 2019(08)
    • [19].芥川龙之介生活上的不安[J]. 语文学刊 2011(09)
    • [20].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南京形象及其中蕴藏的历史话语[J]. 祖国 2018(04)
    • [21].论芥川龙之介的自我否定精神[J]. 青年文学家 2018(09)
    • [22].芥川龙之介扬州游览时的诗情变迁[J]. 青年文学家 2018(23)
    • [23].对芥川龙之介《手帕》的一点思索[J]. 青年文学家 2018(26)
    • [24].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看人性的阴暗[J]. 明日风尚 2016(21)
    • [25].芥川龙之介的“蝴蝶梦”——从多边文化视角考察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6(01)
    • [26].芥川龙之介《鼻子》——论内供的悲剧性[J]. 北方文学 2016(19)
    • [27].一曲矛盾人性的悲怆挽歌——评析芥川龙之介《枯野抄》[J]. 北方文学 2016(20)
    • [28].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6(32)
    • [29].浅谈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的言语艺术——永远难解的谜题[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30].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J]. 北方文学 2016(17)

    标签:;  ;  ;  ;  ;  

    试论《南京的基督》中的宗教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