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创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革命政治关怀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影响着同时期的文学创作。由于建国后的文学创作多采用这种宏大的革命叙事,“十七年”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被塑造成“英雄儿女”的形象。战场上她们奋勇杀敌,生产线上她们赶超男人。她们是当时社会女性学习的楷模,她们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政治号召下失去了性别意识,趋于男性化。和同时代主流文学相同,诞生于这个时期的《青春之歌》也不可避免的采用了这种宏大的革命叙事。杨沫用女性之笔为女性解放找到了最完美的途径——女性必须把个性解放同社会解放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命运通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走向真正的解放。然而,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否能真正带来妇女的解放呢?在宏大叙事下,妇女解放靠的是爱情,而这种爱情又是启蒙式的爱情。试想,如果林道静不是这么美貌,还会得到男人的救助和启蒙吗?如果卢嘉川和江华不爱她,她还能走上妇女解放之路么?林道静不断探寻的解放之路最终还是驶进了男权的樊笼。“十七年”这样一个以政治革命话语为主流话语的时代,使女性失去了性别身份,丧失了主体意识,女性叙事“被迫隐去自己的性别身份,而成为宏伟历史叙事的一小块装饰物和调味品。”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中,妇女并没有走向真正的解放。那个政治激情磅礴的时代,那个英雄主义高度膨胀的时代,给《青春之歌》涂抹了太多的色彩,使它改变了原貌成为十七年文学“红色经典”中的一部。今天,重新审视作品并抹掉附加在它身上的多余色彩,还原它最原始的模样,我们发现这部红色经典原来只是只是一个简单的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情感故事。也许这也是《青春之歌》从出版至今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