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总结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探讨Modic改变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一年内因颈肩痛而在本院行颈椎MRI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其中门诊病人1115例,住院手术病人72例,排除颈部创伤病史,肿瘤、炎症、先天性畸形等明确病理改变的病例。其中男性582例,女性605例;年龄20-89岁,男性平均年龄45.7岁,女性平均年龄46.3岁。根据Modic分级标准对患者颈椎矢状位MRI资料进行评估,记录有无Modic改变的发生,以及Modic改变的类型,分布的节段,Modic改变位于终板上的位置等;根据患者颈椎磁共振T2加权像,依据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在颈椎X线上采用C2-C7椎体后缘切线法测量颈椎的生理曲度;与颈椎邻近节段正常椎间隙高度相比,评估测量每个椎间隙的高度。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由两位医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双盲分析,并进行Kappa检验。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Modic改变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椎间盘退变节段及程度、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1187例共计7122个颈椎椎间盘中126例(包括手术病人9例),142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ModicI型改变33例,34个椎间盘;Modic II型改变78例,93个椎间盘;ModicⅢ型改变15例,15个椎间盘;其中Modic改变累及单侧终板51个,累及双侧终板91个;累及相应节段上终板119个,下终板114个;Modic改变位于邻近终板前1/2者93个,位于邻近终板后1/2者140个。按性别统计:其中男性发生率为11.86%(69/582),女性的发生率为9.42%(57/605),两种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年龄组统计,其中20~29岁组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1.35%,30~39岁组为2.98%,40~49岁组为9.54%,50~59岁组为14.87%,60~69岁组为13.19%,70~79岁组为15.05%,80~89岁组为13.79%,各年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P<0.05)。按椎间盘节段发病数统计,C2/3节段0个(0%),C3/4节段16个(1.35%),C4/5节段34个(2.86%),C5/6节段59个(4.97%),C6/7节段23个(2.27%),C7/T1节段6个(0.51%)。颈椎不同节段Modic改变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按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统计,其中椎间盘Pfirrmann退变Ⅰ级的发生率为0%,退变Ⅱ级为0.18%;退变Ⅲ级为0.89%;退变Ⅳ为9.25%;退变Ⅴ级为34.38%。颈椎Modic改变在不同椎间盘退变上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按颈椎曲度的不同统计,其中颈椎曲度正常者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6.17%,颈椎曲度异常者发生率为19.59%;按椎间隙高度有无降低统计,椎间隙高度正常者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0.83%;椎间隙高度降低者发生率为9.14%,两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颈椎Modic改变与性别,年龄,椎间盘节段,椎间盘退变,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等各因素进行Logistic检验逐步回归法得出回归方程为:Y=-10.2257-0.0323 A-0.335 D+16.729 S+ 0.3252 C+0.4711 H结论:颈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最常见的类型为Ⅱ型,I型次之,Ⅲ型最为少见,其多发生于C5/6节段,位于邻近终板的后1/2。颈椎Modic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性;Modic改变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严重的表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颈椎Modic改变对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附48例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01)
- [2].颈椎Modic改变研究现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15)
- [3].ModicⅠ型患者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下腰部疼痛的变化[J]. 广东医学 2011(07)
- [4].感染和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33)
- [5].伴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10)
- [6].独活寄生汤治疗下腰痛ModicⅠ型改变患者37例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2(09)
- [7].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10)
- [8].颈椎Modic改变在颈肩痛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与间盘退变类型的关系[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09)
- [9].腰椎Modic改变定量测定的初步研究[J]. 中国乡村医药 2012(18)
- [10].腰椎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及与下腰痛的关系[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12)
- [11].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骨科杂志 2015(04)
- [12].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9)
- [1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伴有Modic改变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6)
- [14].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01)
- [15].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腰椎不稳的关系[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12)
- [16].电针治疗伴腰椎Modic改变的非特异性腰痛[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12)
- [17].张晓刚教授治疗慢性下腰痛ModicⅠ型经验[J]. 四川中医 2013(10)
- [18].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近况[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36)
- [19].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modic改变及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磁共振相关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4)
- [20].Modic改变对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08)
- [21].腰椎终板Modic退变与下腰痛的临床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08)
- [22].广西钦州市慢性腰腿痛患者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9)
- [23].PLIF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Modic改变的疗效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05)
- [24].腰椎Modic改变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效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7)
- [25].退变腰椎Modic改变及分型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26)
- [26].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11)
- [27].MODIC改变和慢性疼痛[J]. 中国康复 2020(01)
- [28].颈椎Modic改变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10)
- [29].ModicⅡ型改变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J]. 脊柱外科杂志 2015(03)
- [30].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的高场强核磁共振诊断特点[J]. 中医正骨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