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形成了一部分体育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我们把那些因体弱、肥胖、患慢性病或急性疾病后的恢复期、伤残以及运动器官功能不全以至于无法正常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所赋予的目标和任务者称为健康弱势学生。通过对南京9所高校健康弱势学生体育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南京市高等学校对健康弱势学生的体育学习重视不够,22%的学校未开设体育保健课,健康弱势学生只能跟正常班上课,基本上处于见习或请病假的状态;已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在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的形式选择上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健康弱势学生没有区别对待,不能够体现因材施教、按需所教的教学思想;而关于健康弱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竞赛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放任自流。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康复和锻炼,有悖于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国家教委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宗旨。另一方面,健康弱势学生可以分成残疾者、特殊疾病者、肥胖体弱者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占人数的3%、48%和49%。他们普遍对集体活动有畏惧感,自卑心理严重,对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使本就处于健康弱势的他们在体育方面更加劣势。针对我国国情和健康弱势学生的特点,建议高校应根据不同类型健康弱势学生的需求分别开设有针对性的体育保健课;利用大学城相对集中的学校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为健康弱势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硬件设施;建立一体化的健康弱势学生群体健身管理体系,更好的为健康弱势学生提供健身指导,树立“你行我也行”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完善和发展健康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