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祺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却日渐下降。本文从分析我国建筑经济效益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筑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相关策略,希望以此来促进我国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提高经济效益;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建筑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发展尤为迅速。但是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中国建筑企业却面临着经济效益日趋下降的现实。
1.我国建筑经济效益的现状
(1)建筑经济效益是指建筑物从开始规划设计到最后竣工完成整个过程中,不断降低建筑能耗和成本以及提高建筑物使用价值,进而为社会公众建造消耗更低、使用价值更高的建筑物。
(2)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大量的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涌入中国,给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一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整个中国建筑业面临着建筑耗能大、建造成本高但建筑物质量不佳,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不佳的现状。
2.我国建筑经济效益不佳的原因分析
2.1建筑市场管理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尽管近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整个建筑市场的整治力度,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痼疾由来已久,再加上各个地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建筑行业权钱交易、恶性压低价格、垫付资金接工程等恶性竞争的现象仍然十分猖獗。同时,部分企业恶意拖欠建筑工程款项,导致许多建筑企业面临着现金流极为紧张乃至断裂的困境,建筑企业经营利润低下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的境地,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在科研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
2.2建筑行业供大于求,形成卖方市场。
由于现在整个建筑行业整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卖方市场”状态,部分委托方趁机利用这种市场的不平衡关系,在招投标的过程中,采取卑劣手段,强迫建筑企业持续压价,甚至要求其以低于建造成本的价格参与竞标,从而把劳动力、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价格上涨的风险转嫁给建筑施工企业。同时,委托方往往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盲目要求压缩工程的项目周期,拖延工程款的支付,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干干停停,效率低下。
2.3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尽管近几年来,国内的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的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加快了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步伐,但是这些企业依然没能解决自身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还没有能建立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责任成本制度以及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制度等,这就致使建筑企业往往难以规范运营,同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不足,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4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资金流转与成本控制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资金流的要求相当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往往不惜以较高的资金成本筹集资金,却很少考虑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与很少从成本支付的时间节点来考虑资金的筹集与安排,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总体成本,降低了建筑的经济效益。
3.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
3.1政府监管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恶性竞争行为。
政府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保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整个建筑市场的整治力度,尤其是针对各个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招投标过程中的权钱交易、垫付资金接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应当制定专项措施解决建筑工程款项被恶意拖欠等违规现象,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3.2产需衔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统筹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行业建筑资质的审查,并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度提高建筑行业的准入门槛,控制建筑企业数量的盲目增长,将建筑行业的产能跟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建筑业的协会组织也应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积极制定本行业的准入规范,为控制建筑企业的盲目增长和扩张,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3.3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1)建筑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
建筑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让预算管理成为经济效益提高的助推器。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从思想上重视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其次,建筑企业要加强招投标过程中的预算管理,在投标之前,要正确核算将来的建筑施工成本,制定合理的标的成本,不盲目竞标。再者,要加强预算的计划管理,做到预算能够正确核算建筑所需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所需的建筑机械数目和种类。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确保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预算;同时建筑企业应当保证预算制定的灵活度,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状况和企业运行状态适度调整。
(2)建筑企业应当建立责任成本制度。
责任成本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建筑企业的责任成本制度应当根据建筑企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来制定,同时应当结合工程成本的发生区域。以各个项目组、工程部等责任单位为主体,运用会计核算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手段,对发生的可控成本以及费用实施有效的控制。首先,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全过程的责任成本制度,将各个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责任成本制度的管理范围之内。其次,应当控制质量成本和安全费用等项目的支出。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建筑质量进度控制系统,合理分析和预测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支出,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减少相应成本的支出;同时,为了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运作,应当建立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公司各个层次的具体负责人,保证安全设施的投资到位。再者,建筑企业应当制定好建筑工程进度计划。在制定进度计划的过程中,要确保进度能与时俱进,与施工过程相结合,要在保证总进度按时推进的基础上,及时修订、调整进度计划,进而控制成本,尽快工程进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筑企业应当引入优秀人才,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
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首先,建筑企业应当选择优秀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作为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负责人,他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整个项目能否实现盈利。因此,在项目投标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开的选拔,公平竞争,让“能者居之”(通常而言,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当具备如下素质:第一,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的建造质量放在首位,不会为了私利,收受贿赂,损害企业的利益;第二,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准,应当能够妥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当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往往需要跟工程监理、业主等方方面面的势力和任务打交道,只有项目经理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确保建筑项目顺利推进)其次,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现有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我国建筑企业应当把内部人才培养当成意向长远系统的工程来抓,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后续教育。其中,国有建筑企业应当突破制度性约束,引进更多的年轻人才,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改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的现象;民营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激励和保障制度,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
4.总结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建筑行业组织以及建筑企业本身应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君.对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点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4).
[2]赵艺波.浅谈成本费用控制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