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关于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的分类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 胡悦
导师: 马鸿韬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混双托举动作,分类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托举动作是构成竞技健美操集体成套动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集体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着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的特色。从我国参加世界锦标赛比赛来看,集体项目是我国竞技健美操优势项目,我国集体项目在难度、艺术和完成质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对于构成成套的关键一环——托举动作的发展却没有突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规则对其限制不足,有关托举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又十分薄弱,致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托举动作认识不够清晰,导致托举动作发展相对滞后,可见研究托举动作技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1998年——2004年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前八名托举动作进行分析,探索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中托举动作的技术特征,通过对有关专家调查和访问,对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进行分类,揭示托举动作内在技术发展规律,旨在寻找提高我国集体项目托举动作的艺术创编、完成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健美操项目的技术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1、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发展规律为:横向以多种托举类型交叉发展;纵向以每类托举向高难复杂化发展。2、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的技术构成由三个技术环节组成1)连接阶段2)腾空阶段3)落地阶段3、以运动肌肉工作的特征为主要依据,将竞技健美操混双托举动作进行一级分类。分为静力性托举、动力性托举两大类。以托举动作的技术特点为主要依据进行第二级分类,将静力性托举分为平衡类托举、柔韧类托举、造型类托举三类;将动力性托举分为转体类托举、劈腿类托举、翻转类托举、旋腿类托举四类,并对各类托举进行概念界定。4、对1998——2004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与分析,得出1998年——2002年运动员选择托举类型从单一型逐渐向复合混合型发展。到2004年运动员选择托举类型趋于多样化,主要用以突出成套风格与主题,避免一味追求高难度的托举类型,而与成套主题不一致的现象。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技术研究
1.2.2 关于动作分类的研究
1.2.3 关于托举动作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工作流程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问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录像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竞技健美操混和双人操托举动作的理论研究
3.1.1 分析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性质
3.1.2 确定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的分类依据
3.1.3 对竞技健美操混和双人操托举动作进行分类
3.1.4 对竞技健美操混和双人操各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1 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2 静力性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2.1 平衡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2.2 柔韧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2.3 造型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3 动力性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3.1 转体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3.2 翻转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3.3 劈腿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3.4 旋腿类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4 派生托举类型概念的界定
3.1.4.4.1 复合静力性托举动作概念的界定
3.1.4.4.2 复合动力性托举动作概念的界定
3.1.4.4.3 混合性托举概念的界定
3.1.4.4.4 复合混合性托举概念的界定
3.1.5 分析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的发展规律
3.2 关于竞技健美操混双托举动作分类的实证研究
3.2.1 对1998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与分析
3.2.1.1 对1998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
3.2.1.2 对1998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类型的分析
3.2.2 对1999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与分析
3.2.2.1 对1999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
3.2.2.2 对1999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类型的分析
3.2.3 对2000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与分析
3.2.3.1 对2000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
3.2.3.2 对2000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类型的分析
3.2.4 对2002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
3.2.4.1 对2002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
3.2.4.2 对2002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类型的分析
3.2.5 对2004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与分析
3.2.5.1 对2004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进行归类
3.2.5.2 对2004 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托举前三名托举动作类型的分析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附件
发布时间: 2007-12-27
参考文献
- [1].对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混双竞技水平分析研究[D]. 蔡秦梅.苏州大学2009
- [2].中外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D]. 赵莹.山东师范大学2011
- [3].竞技健美操音乐选配特征分析[D]. 薛景瑞.四川师范大学2015
- [4].竞技健美操中外混双选手成套技术动作的对比分析[D]. 徐静.江西师范大学2012
- [5].近三届健美操世锦赛我国混双与前3名运动技术水平的对比分析[D]. 邹海林.苏州大学2013
- [6].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五人操托举动作创编的探析[D]. 陈思.湖南师范大学2015
- [7].中外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竞技水平分析[D]. 郭红叶.华中师范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拉丁健美操课程方案设计及锻炼效果的实验研究[D]. 李金.北京体育大学2005
- [2].我国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师能力研究[D]. 闫虹.北京体育大学2006
- [3].中国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演变研究[D]. 易元香.北京体育大学2004
- [4].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演变的分析与探究[D]. 李耀祥.山东师范大学2008
- [5].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 陈安勇.山东师范大学2008
- [6].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 赵燕.华中师范大学2007
- [7].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研究[D]. 宓钟琪.华中师范大学2007
- [8].对FIG竞技健美操新规则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D]. 吕春双.东北师范大学2006
- [9].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运动学分析[D]. 谭吟月.苏州大学2006
- [10].我国竞技健美操三人、六人操运动技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胡海峰.苏州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