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理论体系的科学美学思想

《内经》理论体系的科学美学思想

论文摘要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学的原典,更是科技人文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科学美学思想的典范。科学美学虽是美学应用于科技领域的新兴学科,但科学美学思想却源远流长,是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对比、文献追溯方法研究《内经》与科学美学的密切关联,进而纵向提炼出贯穿《内经》的科学美学特征,横向分析《内经》各组成部分的科学美学思想,并尝试以科学美学原理探讨中医学的发展前景。从科学建构的角度立论,《内经》理论体系可以认为是古人以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科学美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美学”思维和方法构筑而成。从美的形态划分,《内经》理论具有深层科学理性美。《内经》符合真理的三大检验标准:实践标准、逻辑标准和科学美学标准。《内经》理论经历了严格的临床实践的验证;具有辩证逻辑、多值逻辑、模糊逻辑的合理性;同时符合科学理论的和谐、简洁、对称、新奇的美学标准。意象思维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一体,是《内经》科学美学思维的集中体现。《内经》理论体系中包含了统一法、两面神方法、思想实验、探索性演绎和类比法等多种科学美学方法。科学动态美与生命美在《内经》中得到突出展现。人体之气的生生不息生动展现出生命科学领域的动态美;古老的重阳思想具有近现代生命美学的内涵。《内经》所反映的生命节律现象不但体现出科学有序美,更体现了科学循环美。科学美学同构论在《内经》中得到充分体现。天人相应观、主客交融、形神一体观和生命全息律分别展示了《内经》理论体系的天人同构、形神同构和自身同构美。《内经》意象思维具有丰富的科学审美属性:天人合一、主客交融的审美思维模式;直观形象性、整体模糊性、突发创造性的多重审美品格;以及直觉顿悟、类比联想和臻美想象等三重审美功能。《内经》在探究自然生命的各种关系过程中体现出科学美中的关系美。《内经》阴阳五行理论一方面实现了思维经济、简洁的科学美原则,具有优良格式塔的美学内涵,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中医学重程式循环,轻创造求异的特征。伴随现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只有摆脱古老的“五行定数”局限,探寻其深层的逻辑规律和方法,阴阳五行理论才能有更广阔的运用前景。《内经》藏象理论的模糊美一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科学美内涵,同时也产生出神秘玄奥,难以把握的弊端。因此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医学应该注意辩证看待精确与模糊的关系,明确《内经》医学的长处和不足,发挥宏观整体定性的优势,弥补微观分析定量的不足。《内经》经络学说具有三维的层次美,升降病机理论在理论建构、科学美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天人合一观三方面体现出科学和谐美。《内经》诊法理论具有现象学美学特征:即重在真实描述、本质直观、关系思维、整体观念和质化分析。中医学应当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辩证对待这些科学美学特征。作为指导临床诊疗的操作体系,辨证论治过程体现出逻辑程序美,即程式美;而“化不可代”、“因势利导”治则反映出《内经》崇尚自然美的科学美学传统。它们共同构成了《内经》治疗理论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最后,养生理论也展现出科学自然美学观。因而,从真与美关系原理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用互补原理正确看待中西方医学,在对传统美学思维“扬长补短”基础上,根据和谐美学原理发展中医学,这就是科学美学原理对中医学的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美学及科学美学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中医美学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选题目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四节 对科学美学的说明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科学美学与《内经》
  • 第一节 科学美学与《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
  • 第二节 科学理性美与《内经》
  • 第三节 科学美学标准对《内经》理论体系的评价
  • 第四节《内经》的科学审美思维
  • 第五节 科学美学方法在《内经》中的体现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贯穿《内经》的科学美学特征
  • 第一节 气的运动、重阳思想与动态美、生命美
  • 第二节《内经》生命节律的循环美
  • 第三节 天人相应与天人同构
  • 第四节《内经》主客交融、形神一体观与美学同构论
  • 第五节《内经》全息律与自身同构论
  • 第六节《内经》意象思维的科学美
  • 第七节 脏腑相关、邪正虚实与美在关系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科学美学思想建构下的《内经》理论体系
  •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科学美
  • 第二节 脏象中的不精确美
  • 第三节 经络学说的层次美
  • 第四节 病机—升降理论的科学和谐美
  • 第五节《内经》诊法中的现象学美学特征
  • 第六节《内经》治疗理论中的科学美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从科学美学原理看中医学的前景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前景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治安秩序的特征[J]. 治安学论丛 2014(00)
    • [2].基于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8)
    • [3].科学理论体系的断裂[J]. 今日科苑 2016(06)
    • [4].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新认识[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9)
    • [5].健康社会管理文化理论体系及其应用[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7(07)
    • [6].“支架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 2017(08)
    • [7].中医教材进课堂,不妨在争议中前行[J]. 甘肃教育 2017(18)
    • [8].四川:校企合作实现猪营养理论体系突破[J]. 农业知识 2016(36)
    • [9].《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支撑[J]. 《资本论》研究 2016(00)
    •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文献综述[J].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2016(00)
    • [11].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自信[J]. 长江丛刊 2017(07)
    • [12].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J]. 考试周刊 2017(54)
    • [13].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J]. 山西青年 2017(17)
    • [14].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思考[J]. 知识文库 2017(09)
    • [15].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根本遵循?[J]. 新长征(党建版) 2014(12)
    • [16].美国设计理论体系发展研究——中国当代设计理论构建的美国经验[J]. 阅江学刊 2019(06)
    • [17].围绕重大时代课题 构建科学理论体系[J]. 毛泽东研究 2019(04)
    • [18].动商理论体系的内涵研究[J]. 运动 2017(11)
    • [19].数字时代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形式与内容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 2015(01)
    • [20].关于赫希曼“退出、呼吁与忠诚”理论体系的再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6)
    • [21].教育家是可望而可即的[J]. 中国教师 2010(10)
    • [22].试论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城市地理 2016(06)
    •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J]. 奋斗 2013(01)
    • [24].构建残疾人运动选材理论体系的初探[J]. 大视野 2008(07)
    •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的内在逻辑[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6].中国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J]. 会计之友 2012(13)
    • [27].中特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和理论风格[J]. 人民论坛 2011(05)
    • [2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思考——学习贯彻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精神[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04)
    • [29].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几个核心范畴的认知[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5)
    • [30].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的思考[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  ;  

    《内经》理论体系的科学美学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