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化学
作者: 蒋新宇
导师: 周春山
关键词: 纳米粒,壳聚糖,阿霉素,聚乳酸,聚乙交酯丙交酯,紫杉醇
文献来源: 中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粒载药系统。论文对纳米粒的制备、表征,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抑瘤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摘要如下: 1.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 (1) 通过对一系列影响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因素的研究,确定了以离子交联法制备粒径较小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纳米粒粒径最小,体积平均粒径为183nm,粒径分布较集中,可满足纳米粒载药体系的要求。经TEM观察,粒子成球性好。红外光谱研究显示,壳聚糖分子的氨基与TPP的磷酸基之间有较强的静电结合作用。 (2) 采用先使阿霉素与TPP形成复合物,再将其包封于壳聚糖纳米粒中的方法可使阿霉素包封率大幅度提高。确定了制备高包封率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载阿霉素纳米粒,阿霉素包封率为82.73%,载药量17.2%,纳米粒体积平均粒径为193nm,粒子成球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纳米粒表面电位值为+52.1mV,粒度稳定性好,长时间放置粒径无变化。 (3)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阿霉素的体外释放呈三段模式,先是初期的快速释放,接着是一近匀速释放,最后是缓慢和持续的长时间释放。按Higuchi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曲线,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阿霉素用量、壳聚糖脱乙酰度及分子量对纳米粒阿霉素释放速度有影响。 (4) 用四唑盐(MTT)比色法研究了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抑瘤活性,与阿霉素注射剂相比,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可提高阿霉素的生物利用度。 2.载紫杉醇聚乳酸(PL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纳米粒 (1) 研究了制备PLA和PLGA纳米粒的二元溶剂分散法。研究中用浊点滴定法阐明了乙醇加入丙酮溶液中对纳米粒粒径和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粒产率随丙酮溶液中乙醇量的增加而提高,并当乙醇量接近PLA、PLGA浊点时达最大,而纳米粒粒径却随丙酮溶液中乙醇量的增加而减小,并当乙醇量接近PLA、PLGA浊点时达最小。 确定了制备PLA和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最佳条件,在优化条件下,不同聚合物制备的纳米粒产率均大于90%,平均粒径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物纳米粒载体释放系统的定义和优点
1.2 药物纳米粒载体高分子材料
1.2.1 壳聚糖载体材料
1.2.2 聚乳酸、聚乙交脂-丙交酯共聚物载体材料
1.3 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类型及制备方法
1.3.1 纳米粒的类型
1.3.2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1.4 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释药机制
1.4.1 扩散控制模型
1.4.2 化学反应控制模型
1.4.3 溶胀控制模型
1.5 阿霉素药物系统
1.5.1 阿霉素的结构和药理作用
1.5.2 阿霉素常规用药的局限性
1.5.3 载阿霉素纳米粒系统
1.6 紫杉醇药物系统
1.6.1 紫杉醇的结构和药理作用
1.6.2 紫杉醇常规用药的局限性
1.6.3 载紫杉醇纳米粒系统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试剂、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内容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选择
2.2.2 影响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的因素
2.2.3 纳米粒表面形态及粒径分布分析
2.2.4 纳米粒红外光谱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内容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壳聚糖纳米粒包药机理
3.2.2 阿霉素-TPP复合物形成过程中阿霉素包封率影响因素
3.2.3 载阿霉素纳米粒形成过程中阿霉素包封率影响因素
3.2.4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和形态分析
3.2.5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表面电位分析
3.2.6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粒度稳定性分析
3.2.7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靶向性分析
3.2.8 载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二元溶剂分散法制备 PLA、 PLGA纳米粒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材料及仪器
4.1.2 实验内容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LA、PLGA纳米粒制备方法选择
4.2.2 乙醇的加入对纳米粒粒径和产率的影响
4.2.3 不同种类PLA、PLGA纳米粒的二元溶剂分散法制备
4.2.4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
4.2.5 搅拌速度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
4.2.6 聚合物浓度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
4.2.7 聚合物溶液滴加速度对纳米粒形成的影响
4.2.8 温度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
4.2.9 有机相挥发方式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
4.2.10 相比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
4.2.11 PLA、PLGA纳米粒稳定性的表征
4.2.12 纳米粒的脂肪酶降解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修饰及体外释药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试剂、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内容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载药机理
5.2.2 同一分子量不同共聚比聚合物对紫杉醇包封率的影响
5.2.3 同一共聚比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对紫杉醇包封率的影响
5.2.4 有机相与水相相比对紫杉醇包封率的影响
5.2.5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紫杉醇包封率的影响
5.2.6 搅拌速度对紫杉醇包封率的影响
5.2.7 温度对紫杉醇包封率的影响
5.2.8 紫杉醇量对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率的影响
5.2.9 载紫杉醇纳米粒粒径和形态分析
5.2.10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DSC分析
5.2.11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表面电位分析
5.2.12 载紫杉醇纳米粒稳定性分析
5.2.13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表面修饰
5.2.14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载药纳米粒体外抑瘤活性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试剂、材料与仪器
6.1.2 实验内容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四唑盐比色法实验原理
6.2.2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体外抑瘤活性
6.2.3 载阿霉素纳米粒的体外抑瘤活性
6.3 小结
第七章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试剂、材料与仪器
7.1.2 实验内容
7.2 结果
7.2.1 三种给药方式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
7.2.2 紫杉醇注射剂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7.2.3 载紫杉醇普通纳米粒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7.2.4 载紫杉醇长循环纳米粒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7.3 讨论
7.3.1 紫杉醇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7.3.2 三种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6-03-28
参考文献
- [1].基于低分子肝素的多功能纳米粒的研究[D]. 杨小叶.山东大学2018
- [2].表柔比星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EPI-SPION)经皮递药抗肿瘤作用研究[D]. 饶跃峰.浙江大学2018
- [3].高载药量延迟电荷翻转纳米粒的构建及抗肿瘤研究[D]. 苟靖欣.沈阳药科大学2017
- [4].曲妥珠单抗修饰的紫杉醇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的初步研究[D]. 于崆峒.吉林大学2017
- [5].基于载姜黄素的肝素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粒的研究[D]. 汪洋.山东大学2017
- [6].基于β-Ga2O3:Cr3+介孔纳米粒的肿瘤靶向给药和分子影像研究[D]. 王新石.浙江大学2015
- [7].马铃薯凝集素修饰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经鼻入脑的递药特性研究[D]. 陈洁.复旦大学2011
- [8].聚多巴胺介导的不同表面修饰纳米粒的构建及其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 刘京硕.吉林大学2017
- [9].髓过氧化物酶响应性纳米粒的构建及在炎症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郭嘉伟.第三军医大学2016
- [10].功能化荧光纳米粒制备及其生物成像[D]. 蔡雪萍.苏州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基于壳聚糖的纳米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肿瘤靶向性研究[D]. 李敬.中国海洋大学2012
- [2].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 陈红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3].烷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负载性能研究[D]. 代昭.天津大学2003
- [4].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应用[D]. 张琰.复旦大学2005
- [5].大分子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 孙望强.华中科技大学2004
- [6].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研究[D]. 张立强.沈阳药科大学2005
- [7].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药物负载性能的初步研究[D]. 郑永丽.复旦大学2006
- [8].紫杉醇长效缓释注射微球的研究[D]. 王辰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 [9].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作为抗癌药物/基因载体的研究[D]. 肖苏尧.湖南大学2007
- [10].载带不同性质药物的PLGA纳米粒成型质量与规律的探讨[D]. 甘良春.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