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特征论文-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

土壤水分特征论文-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陕北,黄土,植被群落,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1](2019)在《陕北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省吴起县降水量存在差异的白豹、柴沟、王洼子3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浅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为陕北黄土区植被构建与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3个区域共调查植物20科47属57种,其中草本植物共有12科29属38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占调查属和种的61.7%和68.4%。白豹、柴沟及王洼子浅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4%、12.7%和8.7%。随着降水量的减少,3个典型区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及Simpson指数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白豹>柴沟>王洼子,且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该地区草本植物物种最为丰富,降水梯度显着影响浅层土壤水分,且植被群落特征与浅层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雪静,鲍晓远,王涛,候晓阳,甄文超[2](2019)在《春季限水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河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生产依赖超采地下水维持灌溉,由此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沉等生态问题频发,亟需进一步压减因小麦灌溉造成的地下水超采量。因此,进一步明确春季减灌对冬小麦产量建成的调控效应,构建精量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对同步实现小麦节水丰产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于2018-2019年小麦季,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春季3叶龄、4叶龄、5叶龄、6叶龄4个不同叶龄的春季1次灌水处理,设3叶龄+开花期灌水为对照,以不同时期灌水为主处理,不同品种(石麦22和衡观35)为副处理。灌水量按0-80 cm土层含水量灌至田间持水量90%为计算依据。测定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开花后测定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成熟期测定产量要素。【结果与分析】(1)4叶龄灌水耗水量下降最为显着,分别比其它春1水处理降低4%、6%和10%,比2次灌水的CK下降28%;不同土层相比,4叶龄灌水处理0-80 cm土层耗水量降低最为明显,分别比其它春1水下降5%、2%和3%;(2)与2次灌水的CK相比,春1水灌浆速率降低明显,灌浆期灌浆速率平均比2次灌水降低29%;不同春1水处理相比,6叶龄灌水处理灌浆速率始终呈最高水平,但灌浆早期其它各春1水处理灌浆速率随灌水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灌浆中后期灌浆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4、5、3叶龄灌水处理;(3)2个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为2水和3叶龄灌水处理显着高于其它各春1水处理,其中,石麦22品种3叶龄灌水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其它春1水处理分别高8%、11%和18%,随着灌水推迟,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着降低,开花后则相反;(4)2个小麦品种成熟期穗数表现为2水处理和4叶龄灌水处理最高,与其它各春1水处理差异达显着水平;穗粒数表现为2水处理、3、4叶龄灌水处理较高,且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5、6叶龄灌水处理;千粒重表现为2水和5叶龄灌水处理高于其它春1水处理,其中,衡观35品种5叶龄灌水处理千粒重较其它春1水处理分别高17%、27%和8%;两个小麦品种产量和穗数均为2水和4叶龄灌水处理高于其它春1水处理,其中,石麦22品种4叶龄灌水处理产量达5865.52kg.hm~(-2),较3、5、6叶龄灌水处理分别高6%、20%、5%。【结论】综合比较两个小麦品种,4叶龄灌水处理的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一次灌水处理,结果表明冬小麦4叶龄灌溉本研究条件下为节水丰产的最优处理,可以获得较高产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陈印平,夏江宝,刘俊华[3](2019)在《不同农田防护林下盐碱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黄河叁角洲农田防护林土壤持水特征,探讨适宜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为黄河叁角洲农田防护林蓄水保土提供理论依据。以毛白杨林、白蜡林和混交林(毛白杨+白蜡)等黄河叁角洲农田林网建设的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烘干法、环刀法和离心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物理性质及持水性,分析其土壤水分状况及不同土层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动态,运用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析比较Gardner和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叁角洲防护林土壤含水量因吸力不同呈下降快速—缓慢—平稳的变化规律,随着水吸力的增大,比水容量均单调递减且无限趋近于零;在低吸力段失水快,水分易流失,随着吸力的增强,土壤持水性增强。分析Gardner和van Genuchten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持水能力最强,其次是毛白杨林,白蜡林最弱。由分析2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可知,van Genuchten模型对黄河叁角洲农田防护林的实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效果优于Gardner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姣,艾宁,宗巧鱼,郝宝宝,李阳[4](2019)在《毛乌素沙地南缘臭柏群落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臭柏群落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以毛乌素南缘神木大保当镇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样地利用环刀进行土壤取样,通过土壤烘干法测出土壤含水量与蓄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坡位影响下,各样地间的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含水量和蓄水量整体分别表现为沙丘下部>沙丘中部>丘间低地>沙脊,沙丘中部>沙丘下部>丘间低地>沙脊;(2)在坡向影响下,各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含水量和蓄水量均表现为背风坡>迎风坡;(3)在林内外植被影响下,各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含水量和蓄水量均表现为草地>臭柏>沙地。表明臭柏群落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艾宁,宗巧鱼,刘广全,强大宏,刘长海[5](2019)在《陕北黄土区浅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合沟流域浅沟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深度、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浅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浅沟与原状坡油松生长量关系,将浅沟划分为深浅沟(40 cm≤浅沟深度)和浅浅沟(20 cm≤浅沟深度<40 cm);(2)研究区浅沟土壤水分高于原状坡;浅沟土壤水分在0—60 cm土层聚集,原状坡则在0—40 cm土层聚集;(3)浅沟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程度不同,阳坡土壤水分变异性较阴坡小;20—60 cm土层中,浅沟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较大,土壤水分较活跃,其他土层变异系数较小,土壤水分较稳定;(4)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和不同深度的浅沟土壤水分存在显着差异;在浅浅沟中,土壤水分表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深浅沟则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在浅沟内,阴坡在中、下坡位土壤水分显着高于阳坡,阳坡上坡位土壤水分则高于阴坡;原状坡阴坡土壤水分显着高于阳坡。(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石浩楠,陈植华,胡成,黄琨,刘添文[6](2019)在《江汉平原北部黏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别山区-江汉平原叁水转换关键带水分运移机制,获取包气带水分运移模型所需的相关参数,以大别山-江汉平原过渡带为研究区,采取江汉平原北部黏土层典型剖面不同深度(0~6.5 m)的原状土样,采用压力膜法测试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层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孔隙性质的变化,并选取van Genuchten模型和Gardner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综合评价了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的体积含水量随土体吸力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在低吸力阶段,各层位土壤体积含水量整体快速降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较缓,在高吸力阶段,土壤排水变少,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较陡,其中1.4~2.0 m层位土壤的持水性能好于其他土层;土壤当量孔隙分析显示,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的孔隙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有效孔隙主要分布在2.0 m以上层位,大孔隙和微小孔隙在2.0 m以下层位所占的比例较大;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的效果好、可靠性高,通过将RETC软件得到的van Genuchten模型的相关参数值进行对比发现,2.0 m以下层位土壤的饱和体积含水率(θ_s)较高,参数α值说明2.0 m以上层位土壤的进气值大于以下层位。(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杜好田,焦峰,姚静,李冬冬,方昭[7](2019)在《黄土丘陵区降水变化对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黄土高原的降水格局将呈现出季节波动增强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的趋势。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的主要限制因子,降水变化所引起的土壤水分的改变必然对该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显着的影响。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为研究对象,连续定位观测自然恢复小区不同降雨梯度下(0,±20%,±40%,±60%,±80%)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年内季节性降水变化,退耕草地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呈"W"形波动变化;(2)随降水梯度的增加,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M"型变化;(3)-20%下5—9月份土壤含水量均能保持较高水平,适当的干旱处理有助于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但减雨超过40%或增雨超过60%都不利于土壤水分的积累;(4) 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响应逐渐减弱;维持和利用浅层地表水是植被恢复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芳,曾馥平,杜虎,彭晚霞[8](2019)在《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降水特征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采用定位观测法,选择顺坡种植桂牧1号、顺坡种植玉米、封育、刈割除根、火烧、刈割6种喀斯特峰丛洼地最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了这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2011—2013年的降水量可分为枯水年(2011年)、丰水年(2012年)和平水年(2013年)叁种降水年型。枯水年土壤水分年均含量表现为种植桂牧1号>封育>刈割>火烧>刈割除根>种植玉米,平水年和丰水年均表现为封育>刈割>种植桂牧1号>火烧>刈割除根>种植玉米。封育和桂牧1号土地利用方式在各降水年型下均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而种植玉米土壤含水量则最低,其次为刈割除根。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影响表现为枯水年>丰水年>平水年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枯水年、丰水年和平水年叁种降水年型中,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各有特点,主要受近期降水和土壤蒸发的影响。封育和桂牧1号土壤水分含量高,两种土地利用方式能显着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积蓄一定的水分。(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强大宏,艾宁,刘长海,刘广全,李阳[9](2019)在《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促进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方法】以鄂尔多斯市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林龄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①随着林龄的增加,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呈"减小-增加-减小"趋势;不同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着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3 a林龄的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着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②在0~100 cm土层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差异不显着,其余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③中国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大果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减小趋势。【结论】煤矿复垦区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林龄、树木品种和土壤空间差异,采取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马扶林,李全平,高贵生[10](2019)在《2018年青海湖东北岸气象因素影响下的草地土壤水分及植被特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海晏县气象局1976~2018年气象资料及2018年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生态观测资料,对青海湖东北部草地土壤水分及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青海湖东北岸年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1.0℃;年总降水量比历年偏多10%;日照时数近42年来最少;土壤墒情总体较好;各牧草不同发育期较历年持平或提前居多,牧草各月产量较历年同期偏多;平均地下水位较去年有所上升。(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3期)

土壤水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河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生产依赖超采地下水维持灌溉,由此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沉等生态问题频发,亟需进一步压减因小麦灌溉造成的地下水超采量。因此,进一步明确春季减灌对冬小麦产量建成的调控效应,构建精量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对同步实现小麦节水丰产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于2018-2019年小麦季,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春季3叶龄、4叶龄、5叶龄、6叶龄4个不同叶龄的春季1次灌水处理,设3叶龄+开花期灌水为对照,以不同时期灌水为主处理,不同品种(石麦22和衡观35)为副处理。灌水量按0-80 cm土层含水量灌至田间持水量90%为计算依据。测定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开花后测定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成熟期测定产量要素。【结果与分析】(1)4叶龄灌水耗水量下降最为显着,分别比其它春1水处理降低4%、6%和10%,比2次灌水的CK下降28%;不同土层相比,4叶龄灌水处理0-80 cm土层耗水量降低最为明显,分别比其它春1水下降5%、2%和3%;(2)与2次灌水的CK相比,春1水灌浆速率降低明显,灌浆期灌浆速率平均比2次灌水降低29%;不同春1水处理相比,6叶龄灌水处理灌浆速率始终呈最高水平,但灌浆早期其它各春1水处理灌浆速率随灌水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灌浆中后期灌浆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4、5、3叶龄灌水处理;(3)2个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为2水和3叶龄灌水处理显着高于其它各春1水处理,其中,石麦22品种3叶龄灌水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其它春1水处理分别高8%、11%和18%,随着灌水推迟,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着降低,开花后则相反;(4)2个小麦品种成熟期穗数表现为2水处理和4叶龄灌水处理最高,与其它各春1水处理差异达显着水平;穗粒数表现为2水处理、3、4叶龄灌水处理较高,且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5、6叶龄灌水处理;千粒重表现为2水和5叶龄灌水处理高于其它春1水处理,其中,衡观35品种5叶龄灌水处理千粒重较其它春1水处理分别高17%、27%和8%;两个小麦品种产量和穗数均为2水和4叶龄灌水处理高于其它春1水处理,其中,石麦22品种4叶龄灌水处理产量达5865.52kg.hm~(-2),较3、5、6叶龄灌水处理分别高6%、20%、5%。【结论】综合比较两个小麦品种,4叶龄灌水处理的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一次灌水处理,结果表明冬小麦4叶龄灌溉本研究条件下为节水丰产的最优处理,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分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陕北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J].草业学报.2019

[2].刘雪静,鲍晓远,王涛,候晓阳,甄文超.春季限水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陈印平,夏江宝,刘俊华.不同农田防护林下盐碱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对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4].刘姣,艾宁,宗巧鱼,郝宝宝,李阳.毛乌素沙地南缘臭柏群落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艾宁,宗巧鱼,刘广全,强大宏,刘长海.陕北黄土区浅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石浩楠,陈植华,胡成,黄琨,刘添文.江汉平原北部黏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与模拟[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7].杜好田,焦峰,姚静,李冬冬,方昭.黄土丘陵区降水变化对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8].张芳,曾馥平,杜虎,彭晚霞.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降水特征的响应[J].生态科学.2019

[9].强大宏,艾宁,刘长海,刘广全,李阳.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10].马扶林,李全平,高贵生.2018年青海湖东北岸气象因素影响下的草地土壤水分及植被特征响应[J].草原与草业.2019

标签:;  ;  ;  ;  

土壤水分特征论文-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