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低压配电网上的噪声、衰减特性使通信距离变短和可靠性变差。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把混沌跳频理论应用于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编码系统上,通过构建随机交织器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克服制约电力线通信应用的可靠性问题。首先,本文对现阶段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和混沌跳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混沌跳频的原理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跳频的宽带电力线通信编码系统,该方法所构造的编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线通信编码系统。其次,本文分析了低压电力线信道的信道特性,建立了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验证混沌跳频序列码的相关性能,分析混沌跳频技术提高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可靠性能的可行性,对比验证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本部分仿真为算法选择及硬件电路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再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实现过程。硬件电路包括了接口电路的设计、数模变换电路的设计、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以及耦合电路的设计等;软件部分包含了DSP的控制算法、FPGA的信号处理等。最后,本文以实验室的电力线网络为实际通信信道,对通信系统中的相关波形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对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际的通信测试,针对不同的通信距离给出误码率测试结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1.2 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现状1.2.1 宽带电力线通信的国外发展现状1.2.2 宽带电力线通信的国内发展现状1.3 混沌跳频通信技术研究现状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章 基于混沌跳频的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型2.1 电力线信道特性分析2.1.1 电力线输入阻抗特性分析2.1.2 电力线频率衰减特性分析2.1.3 电力线多径效应分析2.1.4 电力线噪声特性分析2.2 OFDM系统概述2.2.1 OFDM的基本原理2.2.2 OFDM的关键技术2.3 混沌跳频的关键技术2.3.1 混沌跳频序列码设计2.3.2 跳频序列性能分析2.4 基于混沌跳频的宽带电力线通信模型2.4.1 电力线信道模型2.4.2 电力线阻抗匹配模型2.4.3 混沌跳频与OFDM的结合模型2.5 本章小结第3章 基于混沌跳频的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仿真3.1 通信仿真模型整体设计及功能概述3.2 电力线信道参数选择及分析3.3 基于混沌跳频的编码系统仿真及分析3.4 同步仿真及分析3.4.1 帧同步仿真及分析3.4.2 位同步与频率同步仿真及分析3.5 信道估计及分析3.6 通信模型误码率仿真及分析3.7 本章小结第4章 基于DSP 和FPGA 的电力线通信系统实现4.1 电力线载波通信硬件模块设计4.1.1 载波通信模块的硬件电路总体设计4.1.2 载波通信模块的模数变换电路设计4.1.3 载波通信模块的调理电路设计4.1.4 载波通信模块的耦合电路设计4.2 电力线载波通信软件模块设计4.2.1 载波通信模块的软件总体设计4.2.2 载波通信发送模块的软件设计4.2.3 载波通信接收模块的软件设计4.3 本章小结第5章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5.1 通信模块硬件平台5.2 通信模块测试及分析5.2.1 发送模块的测试5.2.2 接收模块的测试5.2.3 模块的误码率测试5.3 本文可继续探讨的问题5.3.1 自适应位加载技术5.3.2 降低峰均比技术5.4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电力线通信论文; 正交频分复用论文; 混沌跳频论文; 编码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