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

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美术学

作者: 张曼华

导师: 周积寅

关键词: 雅俗观,尚雅贬俗,雅俗合流,雅俗共赏

文献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雅”和“俗”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含义也复杂多变。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雅”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俗”则一直被视为否定性的东西,尚雅贬俗一直是传统文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念。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的嬗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本文抓住雅俗二者关系流动多变的特性,论述了雅俗合流是艺术审美趣尚发展的必然。十八世纪,扬州八怪开始突破传统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其后海上画派绘画的世俗化、个性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雅俗共赏成为雅俗融合后新的艺术鉴赏标准,然而,关于雅俗观的研究似乎不能就此划上句号,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雅俗共赏如何成为切实可行的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准。

论文目录:

绪论

上篇 传统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尚雅贬俗

1 雅俗异势

1.1 雅俗本义

1.1.1 雅的本义

1.1.2 俗的本义

1.2 雅俗异势的最初形态——雅乐和郑声

1.2.1 雅乐对于儒家的重要意义——乐与政教的关系

1.2.2 先秦至六朝时期,雅乐、俗乐的发生及二者地位的消长

1.2.3 雅俗关系的对立最早发生在音乐中

1.3 儒道释三家美学思想中的避俗倾向

1.3.1 儒道释三家雅俗观对画论的影响

1.3.2 儒道释三家美学思想中的避俗倾向

2 时代性审美风尚的变迁对画论中雅俗观的影响

2.1 中国画论萌芽期的审美观

2.2 魏晋南北朝:中国画论中雅俗观的初步形成

2.3 隋唐——宋元:中国画论中品评标准的成熟期

2.3.1 品评风气兴盛

2.3.2 文人审美趣尚的兴起对雅俗观的影响

2.4 明清:传统绘画思想中雅俗对立的高潮和小结

2.4.1 南北宗论——传统绘画思想中雅俗对立的最高潮

2.4.1.1 南北分宗的核心思想

2.4.1.2 南北分宗——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审美异趣的发展

2.4.1.3 南北分宗的矛盾

2.4.2 俗法·避俗·远尘·脱俗——传统绘画思想中雅俗观的小结

2.4.2.1 钦抑《画解》“俗法”章

2.4.2.2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避俗”章综述雅俗观

2.4.2.3 石涛《画语录》“远尘”章和“脱俗”章

3 传统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尚雅贬俗

3.1 “雅”的具体表现形态

3.1.1 清、简、淡、真、自然、韵、逸、奇、远等雅的具体表现形态

3.1.2 众多雅的具体形态可以“优美”概括

3.1.3 优美之外,雅的具体形态还有古雅、壮雅等

3.2 “俗”的具体表现形态

3.2.1 巧、媚

3.2.2 甜

3.2.3 其他如浊、富贵、烟火气等等都是“俗”的具体表现形态

3.2.4 俚俗、世俗、风俗与恶俗、庸俗、粗俗的分野

3.3 雅俗与美丑

3.3.1 雅不等于美,俗不等于丑

3.3.2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3.3.3 变丑为美——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

3.4 传统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评判标准

3.4.1 由教化时期发展而来的主导雅俗观——以正为雅

3.4.1.1 画论中的以古为雅

3.4.1.2 以个人内在修养论雅俗——身份、学识、人品

3.4.2 纯审美的雅俗观——以和为雅(审美功能中形而上的雅俗观)

3.4.2.1 气、味、韵与雅俗

3.4.2.2 形神与雅俗

3.4.2.3 笔墨、色彩与雅俗

3.4.2.4 诗书画印的结合与雅俗

3.4.2.5 “生熟”、“含蓄”、“纵横气”等与雅俗的关系

3.4.3 其它影响因素——审美功能中形而下的雅俗观

3.4.3.1 从画种看雅俗(包括创作内容、题材)

3.4.3.2 雅俗趣味与纸绢的关系

3.4.3.3 以绘画流派论雅俗

3.5 传统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与审美情感因素

3.5.1 中国画中的情感体现

3.5.2 灵感与雅俗——信奉灵感,鄙弃苦功

3.5.3 创作与鉴赏过程中心境的重要作用

下篇 中国画论中雅俗观的嬗变——雅俗融

4 中国画论中雅俗界限的模糊

4.1 商品生产对文艺发展的影响

4.1.1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绘画商品化的发生

4.1.2 新的审美趣尚产生

4.2 文学领域内雅俗关系的变化对绘画的影响

4.2.1 宋元通俗文艺的萌芽和发展

4.2.2 明代文学中为“俗”正名

4.2.3 清代的世俗化进入到文人方方面面的生活中

4.2.4 雅深俗浅——放下雅的架子,模糊雅俗界限

4.3 扬州八怪雅俗观对传统雅俗观的突破性发展

4.3.1 扬州八怪的绘画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4.3.2 扬州八怪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

4.3.2.1 对传统雅俗观的继承——以雅为美

4.3.2.2 对传统雅俗观的发展——雅俗共赏

4.4 海上画派对雅俗融和的进一步推进作用

4.4.1 书画作品的商品化

4.4.2 与民间艺术的结合

4.4.3 作画自娱向作画娱人的转变

5 雅俗合流的必然

5.1 雅俗之间的辩证关系

5.2 雅俗合流的前提条件——平等的对话关系

5.3 雅与俗的互相交融(俗对雅的渗透;雅对俗的迎合)

5.4 雅俗融和后的新标准——雅俗共赏

5.4.1 雅俗共赏——俗不伤雅,宾主之分仍然明确

5.4.2 雅俗共赏的主体——雅人和俗人

余论——雅俗共赏的当代境遇

1 雅俗共赏能否成为绘画美学上的最高境界

2 雅俗共赏实现的前提条件: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存在的必要性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 惠蓝.中国美术学院2004
  • [2].中国画论中的美丑观研究[D]. 丁薇薇.南京艺术学院2005
  • [3].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 [4].话语的转型[D]. 王云亮.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 [5].论两种世界观对中国画论的影响[D]. 韦兵.中央美术学院2002
  • [6].鹤鸣九皋[D]. 贺万里.南京艺术学院2002

相关论文

  • [1].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 顿子斌.中央美术学院2005

标签:;  ;  ;  ;  

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